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1、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答:它深刻揭示了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技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内容: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3、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和区别:虽然他们都是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他们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第一如何看待自然观。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都把对自然界的哲学思考放在自然哲学,科学实在论,或者哲学本体论中,而自然辩证法把自然观作为他的理论基石。第二如何看待科学技术。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是着重从科学技术成果方面来考察的,而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看做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从他的活动过程,也从他的活动成果来考察的。第三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永恒的,最合乎人性的形式。而自然辩证法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历史上的一个过渡阶段,它迟早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自然辩证法和STS的联系和区别:自然辩证法虽然与STS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但是STS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位,并且他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他们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他们的成果时,必须做出分析而加以吸收。4、在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谈谈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我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树立辩证自然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社会责任感。可以为我建立和创造新的方法提供指导,能够增进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和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二(1)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也可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及日益增大、自然资源的日益紧张及全球性污染危机的日趋严重、全球气候的变暖等等,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1.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员,时时刻刻与自然界发生着联系,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着能源。因此从某种意义说,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就是人类对自然的不断改造和对自然界的变化不断适应的过程。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就要认识到:(1)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人本身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共同发展起来的;(2)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人直接是作为自然界存在物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之外或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界。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及日益增大、自然资源的日益紧张及全球性污染危机的日趋严重、全球气候的变暖等等,人们生活的环境在进行着巨大的变化,可以看到,人类在物质社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负面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重新进行深的思考。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应该正视环境问题,从过去的错误发展模式中获得教训,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合理利用、善待大自然。(2)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我们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发展是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利。第二,要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第三,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到的危机的共同性、安全的共同性和未来的共同性,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的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第四,人与自然的危机和人与自然的矛盾不可分割,只有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性,才有可能达到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和谐。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发展,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增强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只有使广大人民都普遍认识到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节制人口、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的自觉意识和良好风气,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理解可持续发展、支持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获得巨大的能动力,才能持续稳妥的推进。其次,要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在产业政策上,要与绿色文明相融合的产业发展战略应该是常规产业与环保产业的同步发展,向科技密集型产业倾斜;在财税政策上,提高用于环保项目的科研经费比重。第三,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方面要找到资源开采的最优路径,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和技术进步逐步减少对枯竭性资源的依赖。为了保证当代人的经济活动无损于后代人的福利状况,需要建立一个生态与经济、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以确保资源能够传递给后代人。第四,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环境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制体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功能。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加强各级环境管理队伍建设,充实管理人员,通过教育、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三、1、什么是科学?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等等。请结合自己的背景和理解进行阐述。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永远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首先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第二是了解科技发展史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第三是正确理解科学家。第四是正确理解科学事件。2、科学是不是最可靠的知识?有没有认识论上的特权?即科学是否可以免于怀疑与批判?科学不是道貌岸然的传教,也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任何“真理”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具有绝对的正确性。放眼未来,就整个人类历史长河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绝对的真理。因为人是地球生物,有其天然的局限性。人对世界的理解都是通过感观获取信息,而后通过思维作理性分析做出的结论。人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的理论永远是与客观事实有差距的。3、你认为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有多大?(试举例说明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我认为社会性因素的作用主要有:一、社会生产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社会制度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三、社会思想文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因素是科学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要完全避免一切社会因素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就是说科学知识并不单纯由自然界决定,社会因素是科学知识面貌的影响因子,有时甚至是十分关键的支配性因素。四1、技术的本质?技术作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的活动,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关系,因此,对技术本质的解读必须深入到社会主体的人之中,必须思考技术与人工的物质世界、技术活动的目的性、技术与人类制作过程及其产品、技术与知识、技术与技术拥有者的精神状况以及技术的文化维度等方面。马克思将技术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中,以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点来把握技术的本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于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简言之,技术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即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2、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什么?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人对自然地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地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性的活动,实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烟火,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一种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产生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3、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金城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人的生活有何深远的积极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正是因为科技发达,所以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我们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多亏科技发达了,所以我们生活的一切都井然有序。所以说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但相对外国发达国家,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必须用科学技术“武装头脑”,为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4、技术的应用有何限度?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双方面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我们承认科学给人类的利端,但同时我们也不否认他给我们带来的弊端。科学其实是中性的,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于社会也能给社会带来危害。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诸多弊端。五1.科技是否是价值中立的?答:科学的价值中立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看法。从历史的维度看科学的价值中立说的提出及其特征以及当代科学哲学史上对科学价值中立说的批判观点。对科学价值中立说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科学本身规律是价值中立,具有一定历史及现实意义。然后,从现代科学研究的活动本身、组织方式和目的以及科学和技术已连成为一体的典型特征指出:现代科学研究已不再是价值中立而是负载价值。科学的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人入手,同时加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对话,坚持科学手段和目的价值的统一,保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均衡。科学的价值实现对当代中国尤其具有现实意义,科学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的终极价值。2.科技研究有无禁区?答:关于禁区一词,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法令或习俗所不允许涉及的范畴。由此自然科学研究的“禁区”可以理解为: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存在法令或习俗上所不允许涉及的对象和领域,或者用人为的力量去干涉、阻止、禁止、反对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确保人类公正、合理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因此,当我们进行一项自然科学研究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该项研究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后果做一个事前的预测与评估,对于那些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大于益处的自然科学研究,我们应该暂时把它列为“禁区”。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来进一步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的相对禁区是指某项自然科学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时期,一定的范围内存在法令或习俗上所不允许涉及的对象和领域。用人为的力量去干涉、阻止、禁止、反对自然科学研究。科学从本质上讲,首先是人类对自然、社会、人体、思维等现象内在本质规律的探索.是一种精神活动。从源头上讲,人类的科学研究是为了满足人类追求真理的本性,是为了去认知、解释外在的世界与人类主体自身的种种现象与活动。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认识清楚的事物越来越多,所接触的模糊地带也越来越多,而未知领域也越来越
本文标题:自然辨证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0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