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1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一、PISA背景:发达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反思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本国基础教育质量产生质疑,对中学毕业生“功能性文盲”产生抱怨,到1983年美国教育卓越委员会发表《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指出:我国社会的教育基础目前受到日益增长的平庸潮流的腐蚀,它威胁着整个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提出“质量和公平没有必要被看做是相互矛盾的政策目标”,质量与公平是完全有可能统一的。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0年推出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主要测试青少年现在和将来的生活中所必需的基本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他们的学习习惯、家庭等背景因素对这些能力的影响。PISA最初由OECD成员参加,后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2000年有43个,2003年有41个,2006年有58个,2009年有67个(含中国的香港、澳门、上海、台湾等地区)。影响:PISA以其新颖、规范、科学的设计与严格的控制标准,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现在已发展成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学业评价。方式:3年一次测评,每次重点查一方面的素养;次年公开结果。每次在参与国中抽取4500-10000名初三与高一学生2为主的,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担任调查对象,以测试学生是否能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特点:1.试题着重于应用及情境化;2.受测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学科知识与认知技能,针对情境化的问题自行建构答案,能深入检测学生的基础素养。2004-2010年荷兰学生在历次测试中名列第一。2010年上海学生在测试中阅读、数学、科学素养获得第一的佳绩。二、PISA之实:以改善教育政策为导向的跨国研究1、数百年来,特别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流传到西方以后,发达国家都以测试和考试作为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工具,如美国的SAT和AP测试。英国的A-Level考试和CESC考试,以及国际文凭组织的IB考试等。2、PISA不是一场世界性竞赛,也不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而且一项多维度、实质性的国际教育调查研究,其第一大特性就是其“政策导向”。PISA旨在透过学生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为各国政府和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多侧面教育信息,了解本国教育发展状况,认识造成当下教育状况的各种原因,从而为各国制定正确有效的教育决策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国际参照数据和成功经验。3、2009年测试公报中指出:经合组织之PISA的宗旨是,帮助各国了解它们的学校系统在质量、公平和效率方面与全3球水平的平衡状况。最出色的学校系统也应有决心达到水准,同时,它们还能促进各国努力设法去帮助学生们学得更好。老师教得更好,把学校办得更加有效。三、PISA之测:考查学生素养及素养结构1、PISA项目的独特指向:测试研究义务教育末期学生(15岁学生),即未来社会公民,在个人、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运用已有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态度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PISA并不以各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为基础,也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甚至不仅仅测试所谓“能力”。2、素养:有关学生在主要学科领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在问题出现时分析、推断和有效交流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ISA测试的“素养”,比传统意义上的读、写、算能力更广泛,而不是测量个人非有既无的东西。这样一个新命题,设计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框架。3、主要测试领域:阅读、数学和科学。以测试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并分别界定它们的内涵,然后再确定每一个领域的测试框架,每个领域的测试框架都包含:定义与特征,内容维度,认知能力维度和情境维度。四、PISA之探:探寻学生素养形成的个人因素1、PISA不仅要多维度地纪录学生的素养高低和素养结构,而且要探寻各国各地区学生各种素养与其他因素的关系,4或者说要探索“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各种素养的精熟程度”。以此深入了解学生素养高低的形成原因,寻找教育改革和政策调整的方向。2、PISA设定了个人、学校、家庭、政府投入等方面的相关因素。五、PISA之析:发现公平与卓越的关系1、PISA关注重点:PISA测试和问卷旨在为各国政府提供决策信息和国际参照。因此,PISA并不满足于测试学生个体素养成绩的高低,甚至也未停留于研究影响素养成绩的个人因素,而是继续深入探索影响学生素养和学业成绩的教育与社会原因,包括学校均衡、办学效能、家庭背景、政府投入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即人们通常关注的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等社会问题和政府责任。社会公平与教育卓越的关系更为一直接地反映在出身于不同阶层家庭的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学业成绩上,因此PISA十分关注家庭、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的学生学业和素养形成的影响。2、PISA是通过回归分析法,计算ESCS指数(家庭经济、社会、移民迁徙、文化背景)对学生素养成绩的影响。一般而言,回归系数越大,则ESCS指数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越大,同时表明该教育体制仍因家庭背景差异而不均衡。六、PISA之示:留给教育研究者、教育评价者、教育决5策者与教育践行者的思考PISA在开展大范围的国际合作研究过程中,为世界教育研究、教育评价、教育政策和教育践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给大家带来重要启示。1、公平而卓越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衡量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尺度。2、多维度、多学科、重数据与国际参照已经成为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价的重要发展方向。3、教育政策的制定应该建立在研究、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七、阅读素养——孩子面向未来的基础能力(一)定义1.2000年定义:指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挥潜能并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文本的能力。2.2009定义: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挥潜能并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使用、反思书面文本的能力和对书面阅读活动的参与度。阅读素养除了识字和理解字面意思外,还包括阅读、解释和反思,以及利用阅读来达到生活目标的能力。包括电子文本阅读,包括阅读的动机、态度和行动因素。还包括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的策略,同时包括阅读的兴趣、时间、广度、6方法等。(二)测评框架主要持证1.文本——覆盖阅读材料的范围(1)命题和测试角度:媒介、环境、文本形式、文本类型。以考查学生阅读素养在文本方面的要素构成。(2)媒介:纸质与电子两种介质的文本。中国上海学生前一类的时间和类型丰富,而后者的频率和类型低于成员国平均水平。(3)文本形式: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文本、混合文本、多重文本。后三类文体又更多地出现在与工作相关的文本中和现代社会活动文献中。我国非连续文本远低于成员国平均水平(539与564分)。2.认知——决定读者怎样处理文本的认知方法包括思考策略、方法或目的。三个方面能力:访问和检索,概括和理解,反思和评价3.情境——文本和与文本相联系的试题背景,以及作者写该文本的用途。分四种:(1)个人:为了满足个人兴趣而进行的阅读(小说、传记)。(2)公共:为了获取公共信息或参加大型社会而进行的阅读(文件、公文)。(3)工作:为了做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而阅读(招工广7告、说明书、时间表)。(4)教育:为了学习新知识而阅读,阅读是一项较大的学习任务的一部分(教材)。(三)影响阅读素养的个人因素阅读素养包括阅读表现、阅读参与度、阅读策略。1、阅读参与度:PISA主要研究学生阅读喜爱程度、阅读材料广度、趣味阅读时间、学校阅读时间和网上阅读活动。(1)阅读广度漫画虚拟类材料纸质阅读材料纪实类材料报纸杂志PISA阅读材料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电子阅读材料网上新闻为学习某主题而搜寻信息在网上搜寻某材料我国上海学生“访问和检索能力”(549分),“概括和理解能力”(558分)偏低,反映出在我国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够。(2)阅读时间PISA阅卷调查项目:学生是否进行课外趣味性阅读、趣味性阅读的时间长短、校内语文课时间、校外上课时间等。我国上海学生阅读时间使用量为第12位(65个国家、地区)、阅读负担偏重。校内课时与其它国家相当,但课外时间为第9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时间远低于平均值(为-0.34),8传统文学课阅读远高于平均值(为0.70),说明上海学生仍然要用较多时间记诵课文。2、阅读策略PISA将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策略分为记忆策略、理解记忆策略、概括策略、精致策略和自我控制策略。(1)上海学生记忆策略和概括策略(0.06)与成员国平均值基本一致。(2)上海学生在理解记忆策略的使用方面(0.14)高于经合组织平均值,最有用的策略是划出文章的重要部分;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4.44),读完文章后与别人讨论文章内容(4.00)。(3)控制策略的掌握和使用方面,上海学生(-0.28)与经合组织指数平均值(0)有显著差异。控制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时间能够主动提出关于阅读的任务、文体的目的和主要概念等问题,并且对阅读和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监控,特别是检查自己是否理解阅读的材料,应该选择使用哪些方面来掌握阅读材料中的信息,甚至包括选择什么学习材料以实现学习的目标等等。这提示我们要相应改进课程教材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综合使用各种学习策略,从而学会学习。(四)测评等级水平按精熟水平和试题难度分为7个等级水平。91、1b最低水平,1a级、2级、3级、4级、5级、6级。2、OECD认为达到6级的学生将来在知识社会可能任领袖级任务,达5级的学生被看作明日潜在的世界知识工人。(五)关注、理解、多角度1.阅读素养三个关键要素(1)阅读需要调动人广泛的认识和元认识能力,形成对文章不同层次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需要调动广泛的认识能力,诸如对所呈现材料的基本解码能力,调用词汇、语法、句法结构和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探索自身心外的世界。阅读者也需要运用多元认知能力,如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和意识,为了特定的目的进行思考、监控和调整阅读行为等。基于此,阅读者能够通过定位回忆信息和作出必要的推论,达到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够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给对文章的观众和信息作出整合和理解;能够为了特定的目的和情景需求,对文章的观点、信息、语言形式作出反思和评价。(2)阅读者应该能够阅读不同类型文章。(3)阅读者能够通过获得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恰当地使用这些信息,以此来满足特定的目的需求。2.阅读发展的“五阶段模型”。(1)开始阅读(或解码)阶段(6-7岁)10(2)掌握阅读(或流畅阅读)阶段(7-8岁)(3)为了学习新知识而阅读(9-13岁)(4)多重观点阶段(14-18岁)(5)构建与批判阶段(大学及大学以后)3.阅读教学中三个回归(1)回归阅读本体——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将阅读内容作为联结性知识组织教学,而应将之作为富有智能意义的运算性知识来组织教学。(2)回归学生本体——鼓励学生成为阅读主体明确目的,主动探索,获得理解,体验感情,启迪思想。(3)回归生活本体——阅读的根本,即培养学生利用阅读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达到特定的目的。(4)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过往,审视现在,畅想未来;通过阅读,我们能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通过阅读,我们学会理解他人,表达观点;通过阅读,我们明白这个世界,学会生存之道。4.多角度关注(1)阅读能力是提高成绩的前提每天进行不超过30分钟的趣味性阅读的学习。(2)网络上阅读能力有待提高(3)思维训练不能仅仅为了应试11人的智能的核心成分是思维,而概括是思维的第一特征,也是看智能的首要特点。信息素养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4)关注非连续文本阅读能力该能力更多地源自学生的数学素养。如数学科的重点除了代数与数、空间与圆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之外,还必须高度重视统计领域的数学,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将学生在阅读和分析数学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预测。(5)多方面作用▲如果把教育质量比作一条生命之河,那么基础教育的质量肯定是这条生命之河的开端。如果把基础教育看作那奔腾不止的源头,那么阅读素养则是这个源头的精华,形成那涓涓不绝的生命之水,并贯穿这生命之河的始终。▲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民族进步,都与阅读素养有着紧密联系。它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基本要素,是孩子实现社会发展和精神发展的
本文标题: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0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