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建筑环境学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孙保平教授建筑环境学环境地理学(中国风水学)第一章建筑环境学(中国风水学)的定义第一节建筑环境学(中国风水学)的定义◑建筑环境学是集地理学、环境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为一身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中国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中国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中国风水学是使生者与死者之所处与宇宙气息中的地气取得和合的艺术(查理Chatley,摘自《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国风水学是关于“理”“数”“气”“形”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遵循如下法则:◑自然的法则(ThelawsofNature)◑自然的数值比(TheNumericalProportionsofNature)◑自然的气息(TheBreathofNature)◑自然的外形(TheFormsandOutlinesofNature)1.万物都处在一个天地相应的整体关系中。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太阳,太阴(月亮),二十八星宿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发现了它们同地球昼夜节令变化和灾情间的关系,在把天象当作世界的真实的观念下,试图通过它来打开认识自然之门。这在宋代,被朱熹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制约万物的是“理”,它以一定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运动着,由最初的混沌,产生了阴阳,进而演化出天地及一切自然事物。2.宇宙天体的存在和显现,时空交替,类型各异,它们能够和谐地共处,是由于处在适当的位置,有着一定的量和轨迹,使各种相互作用达到平衡,它被归结为“数”。地球上的自然事物也反映着数的平衡,考虑到阴阳不停的运动,这种数的平衡也是动态的。3.遵循着“理”,在一定“数”的平衡中,推动世界形成并作为一切存在物生命过程的能量,且释放出来相互影响,被称作“气”。4.“数”、“理”、“气”都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则以其外在形象,潜在地反映着理、数和气。通过地和天的对应比较,可以发现其“形”,从而把握一定理和数之下的气的作用。风水(即“堪舆”)是这样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施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促进健康,增强活力。风水是中国文明于世的一大文化现象,风水术乃古代建筑之精华。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风景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英国著名科学史权威李约瑟曾高度评价中国古代的风水,称之为中国古代的建筑学。英国学者帕特里克*阿伯隆比说:“在乡村问题上,中国的风水名义处理上,以较欧洲任何国家前进甚多”,“在风水下所展现的中国风景,在曾经存在过的任何美妙风景中,可能是构造最为精美的”。◑风水凝结着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有其自身的逻辑关系,风水理所当然地是传统建筑理论的一部分。◑风水为天地之学,涉及天文、地理、易经、八卦、天干、地支、诗经、书经、洛书、河图等。风水是一种文化,需学悟兼行,风水是一种认识上的“系统工程”,其全义,绝非断章管窥所能理解,其效应也非一朝一夕所能验证。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方面,重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其宗旨是,勘察自然,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于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之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在自然环境、自然方位上,风水理论总结了与建筑相关的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自然知识和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把“背山、面水、向阳”看作是最佳的宅院地势,重视住宅建筑中“水口”(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和“气口”(包括门、窗)的自然方位,主张居室空间的高矮大小、室内采光均应适可而止等。风水理论则以河图、洛书、八卦、五行等易学文化为基础,通过建筑布局、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图案选择等隐喻和象征手段,来实现其对于身心之和的环境追求。第二节建筑环境学(风水学)与相关现代学科建筑环境学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及其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分析人类居住选址、规划、营造的一门实用技术,俗称“相地术”。随着科学发展,西方科学由学科分裂,再次走向交叉综合,出现了“人文地理学”,“人生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等。终于回归到中国风水“天地人合一”的道路上来。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核心,研究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扩散和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学科。认为自然决定人类历史发展。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称为鼻祖,是公认“环境决定论”的创立者,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由环境主宰着人的活动、发展和分布。人生地理学认为:自然为人类居住规定了界线并提供了可能性,但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映或适应,则因自身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这颇向中国风水的“天人感应”论。提出了“人地相关论”。由人生地理学不断扩散,形成了地理学与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如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等。行为地理学认为:所有影响人作出决策和行动的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源于60年代,它研究不同阶级、阶层、不同人对各种地理环境所作出的行为和决策。环境心理学起源于80年代,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关系,即从人文地理学、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的立场研究环境对人的行为、性格、感觉、情绪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认为:微观行为是由环境的各个因素引起的;而宏观行为则是由环境整体引起的。环境心理学将环境划分为物理、社会、象征环境。就是中国风水千百年来一再论证的“环境气场”,传统建筑中的图腾取象、室内屏风、中堂装饰等证明了这种象征环境的实际意义。心理场理论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场”的鼻祖是德国人勒温(KurtLewin1890--1947),将心理场定义为“心理生活空间”,包括三个因素:准物理事实,即人类心目中的自然环境;准社会事实,即人类心目中的社会环境;准概念事实,即人类思想概念与现实的差异。勒温采用数学、物理学、拓扑几何学的方法,描绘了心理场的特征,心理场为没有大小尺寸、没有固定形状的无限柔软的塑性体。与心理场对应的是物理场(环境空间)共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优美的环境空间应该是心理空间的物化体现。这不正是中国风水中所追求的“气”与“形”的关系吗?老子称气为“其细无内,其外无大,充盈天地”,《庄子*外篇》:“气变则有形,形变而有生”。在西方,判定“气”的自然科学含义的是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1676--1716),他提出“气”即以太的见解。因为物质最初是流动的,毫无硬度,无间断,无终止,不能分两部分。这是人们所想象的最稀薄的物体。李约瑟引证《吕氏春秋*精道》后说:“在古代中国关于物理世界的构思中,连续性波和循环是占优势地位的。在这里,‘气’有时差不多可以翻译成为辐射能。”中国现代物理学家何祚庥对“气”作出了更趋科学的评述:“自然科学里的‘以太’,只能作为传递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假想的介质而存在,‘以太’和实物仿佛是隔绝的,‘气’与其说接近以太,不如说更接近现代科学所说的场。”灌耕编译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提到:在中国哲学中,气“明确表达了场的思想”。西方人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这方面是如此地领先于西方人,以致我们差不多可以冒险地猜测;如果社会条件有利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国人可能首先通过磁学和电学的研究,先期转到场物理,而不别经过撞球式的阶段了”(李约瑟)。从广义上说,把‘风水’作为科学比把它视为迷信更能理解其内容。”中国祖先凭着肉眼凡身的直觉、体察和感悟,觉察到宇宙天地创造生灵、颐养万物有一种神秘力量,并将她称之为“气”(古称煞)。老子将“气”的性质和运行规律即其“理”称之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中国人在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穷追不舍,试图解开其中的奥妙。中医讲“气血、气色”;道家养生练功讲“丹田之气”;佛家讲求“浩然正气”;建筑为了寻求“好气场”;京剧唱腔讲求“润气”;中国书画讲究“凝神静气”------“气”几乎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地球物理学认为人们所处的地球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这些元素会产生不同方位与强度的地热、磁场、重力场及各种放射性物质,加之地表的山川河流、动植物、微生物等等,这些物质与场信息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对周围物体的有形无形的、有益无益的作用力,且会对人类产生一种特殊的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力。如某点的地球重力场强度高,生活的人就不容易长高。俄罗斯科学院鲁德尼克教授研究表明,生长在断裂带的动植物会发生病变,肿瘤病发病率比其它地区高2--3倍。地层断裂带的公路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是其它地区的10倍以上。地质断层还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是引起人与动植物的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地质条件比较好,对人体和动植物都会产生良好的作用,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综合素质都很高,自然灾害比较少,经济发展快。其实,传统风水学与现代地球物理学是相通的。水文地质学告诉我们,地球上亿万年来演变而成的山川河流、自然地貌、地下水脉和地质构造,包含和产生着各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元素,对人体会产生各种有益或有害的影响,有的地方的人能长寿,而有的地方的人容易患病或早逝,这都与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有关。传统风水学对所勘察的风水区位的地貌、水流、水质特别重视,有时还会闻尝土和水的气味,如水味甘甜应是吉地,水味苦涩是不吉之地。尤其风水学中的“龙脉”思想,就是现代地质地理学关于山脉、水流与岩层走向的学问,而风水中“保护龙脉”的思想,与现代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观念相融洽。环境景观学人类生存在自然大环境之中,山川水流,花草树木各种组合,形成了各种自然的环境景观。人们为了营造舒适、美观的生存环境,还会创造一些人文景观和人造园林等建筑景观,这些环境景观都会对人类产生种种物理、生理和心理效应。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庭院美化与庭院风水,认为庭院建筑、花草树木、假山流水的组合布局,要符合风水的要求,这样就能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财运事业,这是朴素的环境景观意识。为此,我们不仅研究环境景观的美学规律、建筑学规律和植物学规律,更要研究环境景观的结构、方位、材料、色彩、外形及其场态信息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各种影响,从而探索和营造出有利于人类自身健康和事业发展的环境景观的科学规律和方法。生态建筑学是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它一方面把人类聚居场所视为整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要求建筑物符合大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共生的规律,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应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各种影响。当西方学者偶尔把目光投向东方文化时发现:延绵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其环境观、自然观与建筑观,竟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新思潮理论产生了历史的共鸣。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已不满足能遮风避雨的洞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寓所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外,还增加了美观性、密闭性、健康性的要求。西周初年,周武王想在洛邑建都,就召请周公“相宅”。随着人类建筑多样性发展,民宅、寺庙与宫廷建筑对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要求各有不同,地理位置、建筑材料、建造形态、规模、风格、方位与颜色等等,对于不同身份职业、不同生命信息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力。为此需要探索人、建筑物、自然生态三位一体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建筑环境学(现代风水学),就是将传统朴素的科学认识与现代地球物理学知识相互结合,探究风水学中一些看似神秘、玄奥现象的规律性,研究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和作用力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利害关系和影响力,探索人类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利用、改造、顺应这些作用力,使人与自然的能量信息形成和谐共振的最佳组合。宇宙星体学宇宙中各种光电信息、磁力、热能、宇宙能对地球产生各种正负效应,人自然也会受到各种效应的影响。如太阳光能热能效应使万物得以生发,而太阳黑子对人类及动植物产生负面影响。月亮的圆缺和运转周期,对潮汐涨落产生作用力,也对女性月经周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日蚀、月蚀、彗星的变化,对地球磁场、气温、地震、旱涝灾害产生特殊的作用力,也对人的心理、生理、思维、
本文标题:建筑环境学(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