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层建筑分析㈠《高层建筑防火规范》重点摘录防火间距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防火分区⒈高层建筑内应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⒉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2;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m2。⒊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00倍安全疏散⒈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①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②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③除地下室外,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时,且相邻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下表规定的公共建筑。⒉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②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③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⒊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⒋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⒌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⒍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下表的规定⒎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⒏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⒐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6.1.9的规定。⒑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下表规定。⒒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单面布置房间的住宅,其走道出垛处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消防电梯⒈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①一类公共建筑。②塔式住宅。③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④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⒉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②当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2台。③当大于4500m2时,应设3台。④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⒊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②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③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④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2。⑤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㈡高层建筑结构特点与体系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相比较,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等。其主要特点有:(一)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二)侧移成为控指标(三)抗震设计要求更高(四)减轻高层建筑自重比多层建筑更为重要(五)轴向变形不容忽视(六)概念设计与理论计算同样重要二、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与建筑、设备和施工密切配合,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重视结构选型和构造,择优选择抗震及抗风性能好而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与平、立面布置方案,并注意加强构造连接。在抗震设计中,应保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个结构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适用范围目前国内的高层建筑基本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由梁、柱、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它是主要承重结构,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系梁连系起来,即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它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框架结构体系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大空间,建筑立面也容易处理,结构自重轻,计算理论也比较成熟,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造价较低。框架结构的缺点是:框架结构本身柔性较大,抗侧力能力较差,在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框架结构的适用范围:框架结构的合理层数一般是6到15层,最经济的层数是10层左右。由于框架结构能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的要求,已广泛应用于办公、住宅、商店、医院、旅馆、学校及多层工业厂房和仓库中。2.剪力墙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中为了提高房屋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在其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称为“剪力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中的抗震墙),剪力墙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整个房屋的抗剪强度和刚度,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格构件。剪力墙结构中,由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全部水平和竖向荷载,剪力墙沿横向纵向正交布置或沿多轴线斜交布置,它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用钢量省。历史地震中,剪力墙结构表现了良好的抗震性能,震害较少发生,而且程度也较轻微,在住宅和旅馆客房中采用剪力墙结构可以较好地适应墙体较多、房间面积不太大的特点,而且可以使房间不露梁柱,整齐美观。剪力墙结构墙体较多,不容易布置面积较大的房间,为了满足旅馆布置门厅、餐厅、会议室等大面积公共用房的要求,以及在住宅楼底层布置商店和公共设施的要求,可以将部分底层或部分层取消剪力墙代之以框架,形成框支剪力墙结构。在框支剪力墙中,底层柱的刚度小,形成上下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底层柱会产生很大内力及塑性变形,因此,在地震区不允许采用这种框支剪力墙结构。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可以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既有框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力,因而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办公楼和旅馆。4.筒体结构体系。随着建筑层数、高度的增长和抗震设防要求的提高,以平面工作状态的框架、剪力墙来组成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这时可以由剪力墙构成空间薄壁筒体,成为竖向悬臂箱形梁,加密柱子,以增强梁的刚度,也可以形成空间整体受力的框筒,由一个或多个筒体为主抵抗水平力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通常筒体结构有:(1)框架—筒体结构。中央布置剪力墙薄壁筒,由它受大部分水平力,周边布置大柱距的普通框架,这种结构受力特点类似框架—剪力墙结构,目前南宁市的地王大厦也用这种结构。(2)筒中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由内、外两个筒体组合而成,内筒为剪力墙薄壁筒,外筒为密柱(通常柱距不大于3米)组成的框筒。由于外柱很密,梁刚度很大,门密洞口面积小(一般不大于墙体面积50%),因而框筒工作不同于普通平面框架,而有很好的空间整体作用,类似一个多孔的竖向箱形梁,有很好的抗风和抗震性能。目前国内最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上海金茂大厦(88层、420.5米)、广州中天广场大厦(80层、320米)都是采用筒中筒结构。(3)成束筒结构。在平面内设置多个剪力墙薄壁筒体,每个筒体都比较小,这种结构多用于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中。(4)巨型结构体系。巨型结构是由若干个巨柱(通常由电梯井或大面积实体柱组成)以及巨梁(每隔几层或十几个楼层设一道,梁截面一般占一至二层楼高度)组成一级巨型框架,承受主要水平力和竖向荷载,其余的楼面梁、柱组成二级结构,它只是将楼面荷载传递到第一级框架结构上去。这种结构的二级结构梁柱截面较小,使建筑布置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平面空间。㈢高层建筑实地考察迪凯国际中心周六,我前往江干钱江新城丹桂路和四季路交叉处的迪凯国际中心进行实地考察。迪凯国际中心坐拥钱江新城CBD核心区位的D-02-3地块,丹桂路以南,四季路以东。毗邻日出钱塘和华联UDC时代,周边杭州市市民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杭州大剧院、“城市绿肺”的森林公园等大型的公建配套近在咫尺,地段得天独厚。迪凯国际中心占地面积92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余方,地面建筑层数40层,总建筑高度为165米,是一幢集智能化、生态型、景观式的超高层精品写字楼。迪凯国际中心主楼40层,5万余平方米纯粹商务空间和1万余平方米的商业空间。裙楼4层配备充裕商务休闲配套,一层主力招商银行、西式连锁餐饮、品牌专卖店、精品屋;二层主力招商休闲、文化、娱乐;三至四层主力招商娱乐、健身、大型中式餐饮。地下室2层400余个汽车泊位充分满足客户企业商务泊车需求。迪凯国际中心以国际5A智能化理念与体验式全球商务人文为指导,融合科技与现代感的建筑设计,打造国际品质商务空间。商务楼层可根据客户企业规模进行分割,以达到量身定制的办公空间利用,以“与全球同步”为定位,致力于以国际水准的软、硬件,整合钱江新城CBD商务资源,形成强大的企业财智联盟。在2007年年底完成主楼30层,2008年3月份完成大厦主体工程结顶。项目优势:迪凯国际中心傲居钱江新城CBD核心位置,占据天时与地利,位置更是得天独厚,40层超高层建筑可极目远眺,视野开阔。雄居中心区之中心,市民中心的南侧,杭州大剧院之东,近水捷足,资源尽享。毗邻森林主题公园,自然环境及交通条件极为优越。紧邻钱江新城三个地铁站,优先享用杭州地铁交通网络。迪凯国际中心利用区块内的步行街及二楼裙房的空中连廊,组成了高利用价值的商业楼层,财富潜力无限。项目自身优势有1、高得房率①电梯高低分区配置,提高核心筒利用空间;②采用VRV空调系统,减少设备用房面积;③采用筒中筒结构设计技术,提高利用率。2、设备先进,提升项目品质①主楼空调采用世界顶级品牌VRV户式空调系统和全热交换专户新风系统。VRV户式空调系统可使空气清新、自由温控、分户计量,同时可使用户对设备产生归属感;全热交换专户新风系统达到节能的作用。②主楼电梯为迅达牌品牌电梯,电梯轿厢宽大,速度快。3、电梯分布科学,提升项目品质摆渡电梯:从主楼地下车库到一楼大堂专设两台摆渡电梯,车库人流通过大堂安检进入商务主楼。电梯为三洋牌品牌电梯。主楼电梯:主楼设八台电梯,实行高低分区运行,每组四台电梯。以24层作为分界点,低区上至24层,高区直接上至24层以上,最高上至屋顶机房层。电梯为迅达牌品牌电梯。4、高价值的二楼裙房二层裙房设有空中连廊,与“日出钱塘”、“钱江时代广场”和北侧大楼连成一体,可轻松到达地铁站、波浪文化城、国际会议中心等各重要公建配套场所,享受CBD特有的快捷与畅达,同时由于人流的增加,大大提升了二楼裙房的商业价值。5.双门厅设计主门厅高9.3米,面向森林公园,气度非凡,为纯商务办公门厅;次门厅连接商务办公与商务配套
本文标题:高层建筑设计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1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