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教育学原理(00469)练习册名词解释
一单元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勒图尔诺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沛西·能在《人民的教育中》提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他又说:“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2、实用主义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3、个体的社会化: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二单元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2、教育的民族性:一般指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民族心理结构在教育上的反映。3、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文化的糟粕必须摈弃,精华则有待发扬。这就需要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过滤”了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说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最主要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对我们理解教育的作用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三单元1、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2、遗传素质: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体质的结构、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四单元1、单轨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首先形成的一种学制。其特点是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2、公学:是14世纪起,英国公众团体与一些私人集资创办的学校。其性质是私立的,最初招收一些平民子弟入学,后来发展为只招收上层社会子弟入学。其设备、条件与师资都很好,修业年限5-6年,课程设置主要是一些学术性科目,后期增加了一些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该类学校与中世纪大学如牛津、剑桥等联系紧密,其毕业生大都升入大学继续深造,因而具有预科性质。3、双轨学制:主要存在于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法国。其特点是把学校系统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们受到比较高深的、完备的教育,以便成为生产管理、商业经营、科学研究和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人才,属于精英教育范畴。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学生读完初级小学之后,不允许进入文法中学或公学,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成为适合生产需要的工人。4、宏观教育制度:是指占据整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系统核心位置的教育机构或组织系统及其一整套规范体系。五单元1、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等的政策性表达,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2、教育目标: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六单元1、智力:实际上就是人的智慧能力。它可以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各种认识方面能力的综合,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系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综合心理能力。2、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3、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4、发散思维:就是人们常说的“求异思维”或“开放思维”,在这一思维模式之中,思维在一段时间中可以不拘一格地朝多种方向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答案。七单元1、教育过程:就是教育活动演进的历程。2、讲授法:是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3、教育方法: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4、谈话法:是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教育方法。其基本类型有两种:一是提问;二是对话。八单元1、教师:是教育者,是接受社会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为其职责的人,也就是培养人的人。2、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根据社会需要,在学校中以接受特定影响、获得身心发展为任务的人,也就是教育活动的对象。3、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内,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本质的和典型的特征。九单元1、社会教育: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配合学校对于中小学生所进行的教育。2、社会风气: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所流行或崇尚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真一1、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人的发展:提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积极变化过程。3、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运行规则。4、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就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设定。5、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真二1、社会的个性化: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2、隐性教育制度:是指尽管没有像显性教育制度那样已经形成文字,公布于众,但实际上已经为人们所理解、认同和遵守的一些教育教学习惯。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实际上是指德育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支持智、体、美诸育具体任务的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实际作用。4、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等。5、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应当对突发性的教育情境做出迅速、恰当和随机应变的处理。
本文标题:教育学原理(00469)练习册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3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