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语用学新论:语言模因论Memeticsoflanguage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何自然1.模因论与模因2.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3.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A.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模因基因型传播B.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模因表现型传播4.研究语言模因的意义A.模因与翻译B.模因与文化C.模因与语言教学5.结语1.模因论与模因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meme)这个术语在RichardDawkins(1976)所著的TheSelfishGene中首次出现。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meme)用了与基因(gene)相近的发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的意思,故模因指文化基因。我们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有学者认为:模因是个人记忆中的信息模式,它能从一个人的记忆中复制到另外一个人的记忆中去。模因像病毒,能感染人类的大脑,改变他们的行为,令他们着力宣扬这种模式。对某种事物(如标语口号,时髦用语,音乐旋律,创造发明、流行时尚等)只要有人带个头,大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模仿起来,传播出去,“炒作”起来,成为“人云亦云”、“人为我为”的模因现象。回顾上世纪的文革就感受到那时的政治模因。人的名字几乎千篇一律地改为“卫东”、“卫红”、“学军”、“反修”;不论在什么场合(包括起居饮食的场合)都不可少地举起“小红书”读语录,做政治“秀”;说话、写文章(包括学术著作)也时兴地引用几段(那怕是牵强附会的)领袖语录。2003年初流行一种非典型性肺炎,它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这种非典型肺炎就被简单地复制为“非典”,在人们交往中广泛传播,表现为一种语言模因。其实这个叫法并不科学,因非典型肺炎不只这一种,但这个叫法就这样传播出去了,人们也就不管这个叫法科学不科学,非典就专指这种具有某些特定病征的非典型肺炎,“非典”的说法还被收进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模因靠复制而生存。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出现,在它被复制或被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得以复制、传播,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模因像病毒那样感染和传播,从一个宿主过渡到另一个宿主,不断变化着形态,但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性质或相同的模式。我们肉眼看不到病毒如何传染,但我们注意到它可能走的路径和可能导致的症状。模因也是那样,我们无法指出模因是些什么,但当我们看到某种现象出现并得到传播时,我们能够认出那是模因作用所导致。模因有正和误、利和弊之分。正确的、有利的模因(如爱国、好学)使我们的知识、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有害的模因(如吸毒、盗窃)同样也会传播,但它只出现在意志薄弱的人群中,支配着他们的欲望,或令其产生坏的企图。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色情、暴力、贪婪)都是有害的模因现象,它们会发展到危害社会,或给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也有一些模因(如某种习惯、信仰)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但部分人群会对一些不具价值的事物以为有某种价值而加以传播(如封建、迷信、盲目崇拜)。模因有一些是流传的想法或盲目传播开来的信息,所以它不一定是必须真实的。模因的真实性与模因传播的成功与否这两者之间并无关系。社会上真真假假的传言,有事实的,也有不足为据的谣传,这正好说明模因的这种传播特性。模因可以是单个模因或模因复合体,模因与模因之间相互支持,形成关系密切的模因集合就是模因复合体。大脑里信息内容的自我复制和传播是模因的基因型;信息的形式被赋予不同内容而得到复制和传播,则产生各种模因的表现型。2.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Dawkins说过,模因是存储于人脑中的信息单位;又说,模因自我复制的途径是从一个人的大脑复制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从人的大脑复制到书本,又从书本传播到人的大脑,再从人的大脑传播到电脑,又从一个电脑复制到另一个电脑……可见,存储于大脑中的信息是模因,而通过各种传递方式传播出去的信息也是模因。模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自我复制和传播。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作为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语言模因从三个方面体现: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1)教育和知识传授使模因得以复制和传播。语言中的模因就是在教育和知识传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我们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单词、语句以及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在交际中又复制、传播给另外的人。当这些信息在不断地复制、传播的时候,模因也就形成了。从学校和书本中学会的成语、隐喻,在人们日常交往中作为模因现象得到反复的复制和传播,这是模因表现;而人们学会了某些新词语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之后,这些词语被广泛地复制和传播从而成为另一种模因表现。clone是一个生物学术语,指无性繁殖,但当它音译为“克隆”而在汉语语用中出现之后,便迅速成为模因现象不断地得到复制和传播。随着“克隆羊”的出现,“克隆文”(指抄袭)、“克隆片”(指翻拍或续拍旧的影片)被复制出来了;报章上还见到下面这些与“克隆”有关的模因现象:好莱坞……疯狂克隆以往大受欢迎的各类型经典电影。(《广州日报》1999/04/03,C1)无良书商猛盗版克隆两万本字典(《广州日报》1999/04/13A3)2)语言本身的运用促成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保姆”在日常语言中称为“阿姨”,在幼儿园工作的称呼为“保育员”、“老师”,受雇从事家务劳动的除了称呼“保姆”、“阿姨”之外,如今也有称为“家政服务员”。可见同一语言模因会出现多种变体。但不管在语用中称呼为保姆、阿姨、幼儿园老师,还是家政服务员,从事这类职业的大都是妇女,我们大脑储存的信息自然也是女士。可是报章中有这样的报道:胡老师是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本科毕业生,在当地中学教了几年电脑后南来发展,1995年成为“男阿姨”……(《广州日报》1997/01/12p.1)一个男子汉……他高高的、壮壮的,瞧上去憨厚老实。难道,他也去干家政?当男保姆?(《北京日报》1998/05/22)这里的模因重新组合,出现新的变体了。3)通过交际和交流而形成的语言模因指根据语境即兴而发,后来得到广泛复制和流传的信息。这类模因有可能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出现,外来的语言一旦融入本民族语言的词汇和结构中,往往会出现抗拒或接受的互斗局面。汉、英语码转换和混用在当今中国社会的某个阶层中也许是乐意受用的,但它不一定能得到普遍的接受,并非健康的模因现象:Hi,你好呀!Thismorning我们对你的case进行了discuss,我们发现,这件事情不makesense。所以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与这件事相关的所有project都将被cancel掉。(《广州日报》2004/02/20)这样说的是一位在外企打工的、自称Lisa的女士。(中国人给自己起个洋名也是当今社会颇为流行的模因现象)。这类模因现象连记者们也视作时髦。他们在自己的新闻报道中常冒出一些英汉夹杂的东西。在《广州日报》里就常常见到他们不喜欢用汉语现成的“…对…”的说法,而爱用英语的versus,以“…vs...”来表示;不喜欢说“不”,而爱用英语的NO。例如在报上就出现过这样的大字标题:“氧吧,深圳说NO”(《广州日报,1997/04/12,p.9》。这种不伦不类的说法并不可取,把NO改为“不”字不是更好吗?可见,语码混用这类还称不上是健康的模因现象在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语言交流中形成、复制和传播着。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会因人们的语言习惯和对语言的态度不同而对某些语言模因表现出抗拒或接受,这对模因本身来说,就是它们是否得以实现自我复制和生存的过程。“埋单”是广东方言,它与后来才流行的“买单”意思不同,两者不宜混用。但模因的作用使这两个说法双双进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被人们随意互用,在语义上甚至有扩大为“(经济上)负责”的倾向。下面是这两种说法在同一张报纸、同一天刊出的不同新闻中同时出现:(10)第三者责任险:无过错责任谁买单?(《广州日报》2004/10/1A22)(11)未核实存款人身份证明42万元被冒领……冒领存款谁来埋单?(《广州日报》2004/10/1A7)语言模因在人们在交流中自我复制、传播而得以生存。一些有较强生命力的就得到广泛流行,而另一些也许只是即兴地出现,昙花一现之后就消失,逐渐地甚至很快地就被人们遗忘。汉语中有“空姐”,但“空男”就不能形成模因被复制和传播。有意思的是,“空姐”竟以年龄差异复制出“空嫂”,从此“x嫂”成为模因现象广为传播,出现了新的模因复合体:“空嫂”之后有“护嫂”(医院内专为家属护理病人的中年“陪护”,多为下岗女工)、“芭嫂”(练习芭蕾舞达到纤体健身的中老年女学员)、“呼嫂”(电信部门聘用的中年女话务员,流行于无线电信传呼业务兴旺时期)。同样,从“酒吧”复制出无数营业性的“x吧”。与“喝”有关的有“啤酒吧”、“洋酒吧”、“咖啡吧”、“茶吧”;与‘喝’无关的有“氧吧”、“书吧”、“网吧”、“陶吧”、“玻璃吧”、“泥人吧”。还有其他一些五花八门的“吧”:“乒乓吧”、“钢琴吧”、“健身吧”、“剑击吧”、“怀旧吧”、“球迷吧”、“冰淇淋吧”、“西菜吧”。可见“x吧”已成为表示某种营业性场所的模因变体了。“板块”最初是一个地质学术语,但近年来却像病毒一样到处传播:炒股票的人热衷选购某“板块”:各种商业股说是“商业板块”,科网股称作“科网板块”,其实那是指股票类别吧了;房地产的促销商也凑热闹。在广州,建筑在“华南快速干线”高速路附近的商住楼被称为“华南板块”,新机场附近的叫“新机场板块”,在南湖风景区一带的叫“南湖板块”,沿珠江两岸矗立的叫“望江板块”。“板块”作为模因现象不断感染别的行业:电视台、互联网页的节目和栏目分别叫什么“学英语板块”、“学电脑板块”、“新闻板块”、“交通板块”、“手机板块”,其实那只是一些栏目或版面。“板块”这个说法似乎在凑热闹,完全是一个多余的语言模因,但它却为自己的生存发展成为一个强势模因。上述模因有些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另一些就不一定得到广泛的流行和传播。模因的存亡取决于它的语用功能。当代表模因的词语得到广泛应用,在交际中发挥积极作用时,表明其复制能力强,能融入这种语言中不断复制和传播,反之,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些活跃不起来的模因就会逐渐消失,被人们遗忘。3.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Blackmore说过,我们还不能详细地了解模因是如何被储存和传递的,但我们已掌握足够的线索,知道如何着手这方面的研究。模因的复制不是原件与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有“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A.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模因基因型传播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的表现形式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其内容却始终同一。同一信息可以先后在不同的语境中以不同的形式传递。这类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存储于大脑,可以比喻为模因基因型。1)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在合适的场合下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传递。如各种引文、口号、转述,及日常交谈引用的名言、警句,或重复别人的话语。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以及配合近期事件的“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相见恨晚”、“和平”、“双赢”等。文革时期广为传播、带强烈政治色彩直接传递的模因“走资派”、“谁反对xx,就砸烂谁的狗头”、“要文斗,不要武斗”等,如今已不再活跃或早已派不上用场了。2)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递。模因在传播复制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信息变异,与原始形式大相径庭,但
本文标题:语言模因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4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