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文导入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富贵不能淫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3、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作品简介《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合著的,记录了孟子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难道安静这能够你没学过主谓之间,无实义去到告诫谨慎真正的同“息”,平息。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恭敬代“她”调节音节,无实义代“他”•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居住住所准则,标准顺从正确的实现遵循使…改变使…惑乱、迷惑使…屈服固守,坚持原则主谓之间,无实义“以……为……”:古代汉语的固定结构,翻译为“把……当作……”“……者……也”:判断句固定结构,翻译为“是……的人”的站,站立走代“大道”•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人之道。(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至于大丈夫)则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大的住所里,站立在天下得最正大的位置,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正道上;•能实现志愿,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愿,就独自坚守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思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气节改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自学新知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敬仰、崇拜、羡慕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反问)肯定、赞叹、试图让听者认可的语气读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分别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分别用单竖线。自学新知第一层:“是焉得大丈夫乎”……“妾妇之道也”内容—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二人所为只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此之谓大丈夫”内容—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不屑、轻蔑、鄙视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合作探究内容拓展1、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列举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2、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礼、义—大丈夫的根本原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立身处世态度—对根本原则的进一步补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社会生活极端情况下,应有的为人原则)核心、基础三个成为大丈夫的条件是否能颠倒顺序?为什么?3、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4、结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谈谈对大丈夫的理解。•(1)心怀仁德,践行礼义。•(2)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3)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举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现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方法看,这句既是举例论证,又是类比论证。以“女子”守礼教来类比“张仪、公孙衍”之流的不问是非,曲意顺从的“小人”行径。探讨:何谓大丈夫景春孟子提出观点: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反问句、“诚”:肯定、羡慕、崇拜否定其观点:“焉得”----否定、不屑、鄙视直接反驳:“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行”,指出其本质----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不是大丈夫。正面立论:三标准1、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仁、礼、义)2、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穷达有道)3、不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基础——补充——进一步补充富贵不能淫语言长于修辞,排比,气势非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采用排比句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这句话从“居”“立”“行”三个角度阐释真正的大丈夫是有仁、有义、有礼的。1.品析“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巩固新知孟子用排比句从正面论述,“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这是比喻论证,同时与上面构成对比论证;用“得志”和“不得志”分别表明“大丈夫”立身处世的态度,这又是一种对比论证。2.孟子是怎样从正面展开论述的?4.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事例阐述大丈夫的所作所为,通过“得志”与“不得志”的对比,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度,赞美了大丈夫高洁的品质。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你讲我讲,感受英雄课文小结《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一书,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本文标题:富贵不能淫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7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