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0.建筑空间构成及设计10.1建筑空间的构成10.1.1宇宙空间与建筑空间建筑空间——为人需要创造的“生活容器”10.1.2建筑空间的构成物质要素:结构要素和非结构要素。空间要素:主要使用空间、辅助使用空间、交通使用空间10.2基本使用空间设计10.2.1基本工作间的设计要求10.2.2基本工作间开间、进深与层高的决定10.2.3常见的几种基本使用房间的设计10.2基本使用空间的设计10.2.1基本工作间的设计要求1)合适的大小和形状空间基本使用空间通常是采用规整的矩形平面。这种形式,便于家具布置和设备的安排,使用上能充分地利用面积并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墙身平直,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也便于统一建筑开间和进深,有利于平面组合。所以,长期以来,它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建筑中。六边形2)良好的朝向3)合适的自然采光条件直接的自然光线;足够的照度和均匀的光线;光线的方向;避免反射光。基本工作房间名称采光系数(采光口面积:地板面积)办公室1:6~8病房1:6~7客房1:7~9教室1:4~6陈列室1:4~5阅览室1:4~6营业厅1:5~8起居室≥1:74)良好的自然通风5)有效地利用室内面积和空间10.2.2基本工作间开间、进深与层高的决定1)开间和进深的确定2)层高的决定a.有利于采光、通风和保温b.考虑房间高与宽的合适比例,给人以舒适的空间感c.考虑房间的不同用途,保证室内正常的活动d.考虑楼层或屋顶结构层的高度及构造方式e.考虑空调系统及消防的设施10.2.3常见的几种基本使用房间的设计1)医院的病房2)宾馆或招待所的客房3)中小学的教室4)阅览室5)陈列室6)其他房间10.2.4房间的自然采光方式1)自然采光种类与方式普通侧窗优点:造价经济、结构简单、采光面积大、光线充足;缺点是有直射光、光线不均匀容易产生眩目光,有一次和二次反射现象。高侧窗:窗台高于2米以上的侧窗当跨度较小,侧窗很高时,可避免一次反射以及眩目光,如图10-29(a)展览效果较好,但空间浪费大。当室内高度低采光口与观赏方向在同一面时,荣反映产生眩目光现象。如果跨度较大一次反射也就很难避免如图10-29(b)顶部采光在大型展览建筑、体育馆、大商场等中采用较多。这种方式可避免进深过大而房间深处照度不足的缺点。采光面积可按需开设,不受立面造型的限制,同时室内空间能合理利用,不占用墙面面积,消除了眩目光,二次反射也较容易避免。但设置天窗构造复杂,造价高昂,又易漏水积雪,同时这种天窗因太阳辐射热所产生的“热荷重”较大。采光口的优点是建筑艺术上能保持着建筑外壳的完整,没有上部结构,建筑内部简单。缺点是太阳直射光强烈房间夏热冬冷,比较适合温和地区,或在夏天能够组织自然通风的建筑物中。它也适合于要求光线主要投向水平面上,如比赛馆、室内游泳池等,为了防止以上缺点有时将采光口设于屋面坡度较大的地方,以利排水和防止积雪2)不同用途房间良好采光的处理展览建筑的采光处理防止直射光的处理:利用锯齿形平面和天窗防止眩目光问题:将采光口或扔照明的光源隐蔽起来,利用当光斑或反射面防止虚像产生:这是由于观众之处的照度大于陈列处的照度而引起。可以利用图10-38中方法加以处理,即相对增大陈列处的照度,减弱观众处照度。由于美术馆采光要求较高,采光形式的研究颇为重要。出了高侧窗采光和顶部采光外,较多采用两者综合的形式,即顶测光。北京中国美术馆的采光方式,利用光片的反射,提高墙面的照度。但若反光片材料表面不光,光亮消耗也大,往往采光效果受到影响,设计时尤要注意。教室采光的处理在单面采光的教室中,教室的跨度与窗户顶的高度之比不能太大,进深一般小于窗顶高的二倍。尽量减少窗间墙的宽度,最好是出了结构面积外,全部作为采光口。利用天花板、墙面或室外地面的反射,以增加教室深处的照度。利用反射增加照度均需要窗口开设较高,越接近天花板越好。尽量争取两面采光,或设置辅助的天窗光线。体育建筑的采光处理主要是室内比赛馆,它要保证较强而又均匀的光线,防止有害观众和运动员的眩目光,保证比赛区有强于观众席的照度。一般可以采用侧光、顶光及辅以人工照明。但要避免在比赛场的端头墙面开窗,因为它对运动员将产生眩目光。商店营业厅及橱窗的采光一般可以采用高侧窗和顶光两种形式。多采用内院式平面和天窗来争取较多的自然光线,也便于通风。商店的橱窗是商店的眉目,是陈列宣传、介绍商品、吸引顾客的所在。橱窗的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处理均很重要,它要避免太阳直射光,避免橱窗玻璃的反光和眩光,其方法如图10-46.10.3辅助空间的设计公共卫生间包括盥洗室、淋浴室、更衣室及存衣设备10.4交通空间的设计交通联系部分设计的主要要求有:(1)交通路线简捷明确、通行方便。(2)人流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3)满足一定的采光、通风要求。(4)力求节省交通面积,同时考虑空间处理等造型问题。进行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首先要具体确定走廊、楼梯等通行疏散要求的宽度、确定门厅、过厅等人们停留和通行所必需的面积,然后结合平面布局考虑交通联系部分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以及空间组合等设计问题。10.4.1交通枢纽——门厅、过厅及川堂的设计一、门厅门厅是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处的内外过渡、人流集散的交通枢纽。在一些公共建筑中,门厅除了交通联系外,还兼有适应建筑类型特点的其它功能要求,如旅馆门厅中的服务台、问讯处,并兼有休息、会客功能,门诊所门厅中的挂号、取药、收费等部分。和所有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一样,疏散出入安全也是门厅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门厅对外出入口的总宽度,应不小于通向该门厅的过道、楼梯宽度的总和。人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建筑,门厅对外出入口的宽度,一般按每100人0.6米计算。外门的开启方式应向外开启或采用弹簧门扇。门厅、过厅和出入口根据相应建筑标准,不同的建筑类型的门厅面积的大小,都有面积定额可以参考,部分建筑门厅面积设计参考指标。当门厅兼具有其它功能时,其面积应相应增加。导向性明确,避免交通路线过多交叉和干扰,是门厅设计中的重要问题。门厅导向明确,即要求人们进入门厅后,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各过道口和楼梯口,并易于辨别这些过道或楼梯的主次,以及它们通向房屋各部分使用性质上的区别。门厅还应组织好各个方向的交通路线,尽可能减少来往人流的交叉和干扰。由于门厅是人们进入建筑物首先到达、经常经过、停留的地方,因此门厅的设计也是一些公共建筑中重要的设计内容。兼作中庭的过厅过道(走廊)联结各个房间、楼梯和门厅等各部分,并解决房屋水平联系和疏散问题。按过道的使用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1)完全为交通需要而设置的过道(走廊),如办公楼、宿舍楼的走廊;(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同时也兼有其它功能的过道(走廊),如医院门诊部兼有休息、候诊功能的走廊.(3)多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走廊),如展览馆、画廊、浴室等的走廊,把过道等水平交通联系面积和房间的使用面积完全结合起来,组成套间式的平面布置,如下图。过道(走廊)的平面设计过道(走廊)的宽度主要根据人流通行、安全疏散、使用功能、以及侧面门的开启方向等因素确定。过道的宽度应符合人流通畅和建筑防火要求,通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约550~600mm。在通行人数少的住宅过道中,考虑到两人相对通过和搬运家具的需要,过道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100~1200mm。当过道除交通联系外,还兼具有其它使用功能时,如休息、候诊等,过道的宽度和面积应相应增加。在通行人数较多的公共建筑中,按各类建筑的使用特点、建筑平面组合要求、通过人流的多少确定过道宽度。公共建筑门扇开向过道时,过道宽度通常不小于1500mm。设计过道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过道中通行人数的多少,进行防火要求最小宽度的校核。从安全疏散角度考虑,过道从房间门到楼梯间或外门的最大距离,以及袋形过道的长度,过道的平面设计还应满足一定的采光要求。楼梯和坡道是房屋各层间的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是楼层人流疏散必经的通路。楼梯设计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宽度;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考虑整幢建筑的楼梯数量;以及楼梯间的平面位置和空间组合。楼梯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构造要求,将在建筑构造章节中叙述。楼梯的宽度,也是根据通行人数的多少和建筑防火要求决定的。梯段的宽度,和过道一样,考虑两人相对通过,通常不小于1100~1200mm。楼梯和坡道的平面设计深圳大学图书馆的内廊布置一些辅助楼梯,从节省建筑面积出发,把梯段的宽度设计得小一些,考虑到有人同时上下时能有侧身避让的余地,梯段的宽度也不应小于850~900mm。所有梯段宽度的尺寸,也都需要以防火要求的最小宽度进行校核,防火要求宽度的具体尺寸和对过道的要求相同。楼梯平台的宽度,除了考虑人流通行外,还须要考虑搬运家具的方便,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由梯段、平台、踏步等尺寸所组成的楼梯间的尺寸,在装配式建筑中还须结合建筑模数制的要求适当调整。如采用预制构件的单元式住宅,楼梯间的开间常采用2400或2700mm。楼梯形式的选择,主要以房屋的使用要求为依据。两跑楼梯面积紧凑,使用方便,是一般民用建筑中最常采用的形式。当建筑物的层高较高时,或利用楼梯间顶部天窗采光时,常采用三跑楼梯。一些旅馆、会场、剧院等公共建筑中,经常把楼梯的设置和门厅、休息厅等结合起来。这时,楼梯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组合的要求,采用多样的形式。垂直交通联系部分除楼梯、坡道外,还有电梯和自动扶梯等。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电梯已成为常用的交通工具。电梯一般设置于建筑物的垂直交通联系核心处,如果需要使用多台电梯,一般这些电梯可适当集中布置,电梯成组布置的典型平面形式如图。自动扶梯适用于具有频繁而连续人流的大型公共建筑,如百货大楼、火车站、地铁站等。电梯和自动扶梯的平面设计10.5建筑空间的组织10.5.1建筑空间形态特征10.5.2建筑空间组织的构成要素10.5.3建筑空间的组织方式1)线性构成(1)线性构成作为一个完整的母体,沿着它的长度方向练习和组织其他形式的子空间,如图10-822)单元式的空间构成3)集聚型空间构成5)葡萄串型空间构成6)网状式的建筑空间组织7)综合建筑空间构成10.6建筑空间组织中的联系与分隔方法
本文标题:建筑设计第10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