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5微生物复习题汇总
2015年微生物学复习重点5:11PM一、名词解释(翻译成中文并解释):1Microorganism微生物:是一类体型微小,结构简单,绝大多数用肉眼不能看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可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P1)2.normalflora正常菌群:指正常人体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道)的黏膜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有益而无害,该菌群称为正常菌群。(P52)3.Bacterium细菌: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型单细胞生物。(广义上泛指各类原核型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狭义上专指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P9)4.plasmid.质粒:指分子量比染色体小,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的双股闭合环状DNA,是一种染色体外且能进行独立复制的遗传物质。(P14)5.Mesosome中介体: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细菌,可以看到细胞膜向胞浆凹陷折叠成的囊状物。中介体与细胞的分裂,呼吸,细胞壁合成和芽孢形成有关。(P14).6、Capsule荚膜:细菌细胞壁外围绕着一层较厚的黏性、胶冻样物质,其厚度在0.2μm以上,普通显微镜可见,与四周有明显界限,称为荚膜。荚膜有助于细菌鉴定,还能保护细菌免遭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因而与细菌毒力有关。(其厚度在0.2μm以下者,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用免疫学方法才能看到,称为微荚膜。)(书上15页)7、Pili菌毛:菌毛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在许多革兰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也称纤毛,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与运动无关。(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书上16页)8、Disinfection(消毒):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书上33页)9、Sterilization(灭菌):用理化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书上33页)10、Autoclave(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使用密闭、耐高压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在103.4kPa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min,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最有效、使用最普遍的灭菌方法。(常用于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而对于污染有prion的物品应加热至134℃)(书上34页).11.virulentbacteriophage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并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一种噬菌体。(P42)12.temperatebacteriophage温和噬菌体:不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其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的一种噬菌体。(P42)13.transformation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P47)14.Conjugation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由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P48)15.transduction.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性状。(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P49)16.lysogenicconversion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P50)17.invasion侵袭力:是指致病菌侵入机体,突破机体防御屏障,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主要包括黏附素,荚膜,侵袭性物质和细菌生物被膜。(P54)侵袭:是指致病菌侵入机体,突破机体防御屏障,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18.virulence毒力:致病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细菌的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两方面构成。(P53)19.toxin细菌毒素:是细菌在黏附,定植过程中合成并释放的多种对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损害作用的毒性物质。(P55)20.septicemia败血症:在机体防御功能大为减弱的情况下,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P61)21.toxemia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中繁殖,致病菌不侵入血流,但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并损害特定的靶器官,引起独特的毒性症状。(P61)22.nasocomiainfection医院感染:也称院内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P62)23.modifiedenzyme.钝化酶:钝化酶是耐药菌株产生的,具有破坏或灭活抗菌药物活性的某种酶。(P71)24.artificialactiveimmunization.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其免疫力出现较慢,主要用于预防。(P67)25.SPA:存在于细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是一种单链多肽,与细胞壁肽聚糖呈共价结合。(P74)26.Coagualse凝固酶:是一类能使含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P75)27.tuberculintest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机体内超敏反应的一种实验。(P136)28.virion病毒体或毒粒:是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多数病毒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P180)29.neutralizationantibody中和抗体:是特异性高,体内维持时间长的,与入侵人体的病毒表面抗原(衣壳或刺突)发生反应的抗体。(P205)30.Daneparticle丹氏颗粒:又称大球形颗粒,呈球形,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乙肝病毒)病毒颗粒。(P238)31.antigenicshift抗原性转换: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即病毒表面抗原结构中的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P214)32.antigenicdrift抗原性漂移: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是流感病毒变异的预兆。(P214)二、问答题:1.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类型与功能:P15-17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菌毛,鞭毛,芽孢。荚膜功能:(1)抗吞噬作用(2)黏附作用(3)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4)抗干燥作用鞭毛功能:(1)为细菌的运动器官(2)有些细菌鞭毛与致病性有关(3)细菌的鉴定和分类菌毛功能: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性菌毛参与细菌之间传递DNA。芽孢功能:(1)抵抗理化因素对菌体的侵害(2)杀死细菌的芽孢是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3)细菌芽孢是某些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来源(4)有助于鉴别细菌2.简述细菌生长曲线的四个时相的基本特征P221).迟缓期: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短暂适应阶段。该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合成并积累充足的酶,辅酶和中间代谢产物;但分裂迟缓,繁殖极少。2).对数期:又称指数期,是细菌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3).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该期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数逐渐增加,两者大致平衡,因此该期活菌数大致恒定,细菌形态,染色性和生理活性常有改变。4).衰亡期:细菌繁殖速度越来越慢,死亡数越来越多,并超过活菌数。该期细菌形态显著改变,细菌变长肿胀或畸形衰变,菌体自溶难以辨认,生理代谢活动也趋于停滞。3.在机制上比较干热灭菌法与湿热灭菌法的差异。P34干热灭菌法是通过脱水、干燥和使生物大分子物质变性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孢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湿热灭菌法:处于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其穿透力大同时具有潜热效应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征。P25答:1)、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都为革兰阴性菌,热原质即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热原质耐高热,可通过一般细菌滤器,但没有挥发性,除去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蒸馏。2)毒素及侵袭性酶:①外毒素: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菌体外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②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的。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③侵袭性酶:某些细菌产生的,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菌体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3)色素:①水溶性色素,能弥散至培养基或周围组织;②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仅保持在菌落内使之呈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5)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有近缘关系的细菌的抗菌物质。细菌素为蛋白质类物质,抗菌范围很窄。6)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5.紫外线灭菌的机制与应用。P34机制: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使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破坏碱基间的互补配对,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应用: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可被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气等阻挡,只能用于手术室、婴儿室、传染病房、微生物接种室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6.细菌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及其机制。P47细菌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与机制如下:(1)转化: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得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2)接合:即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由供体菌传向受体菌。(3)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得受菌体获得新的性状。(4)溶原性转换: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内获得了噬菌体的部分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产生新的性状。(5)原生质体融合:将两种完全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后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7.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有哪些?P52(1)生物拮抗:主要机制产生有害代谢物,占位性保护,营养竞争。(2)营养作用:正常菌群参与和影响体内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合成一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的T淋巴细胞,限制和正常菌群的有交叉抗原的致病菌。(4)抗肿瘤作用:肠道内正常菌群可将机体内某些致癌物质转化为非致癌物质,还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5)抗衰老作用: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产生SOD可以催化自由基歧化,保护细胞免受活性氧的损伤,发挥抗衰老作用。8.R质粒的结构及其在耐药中的作用。P49答:R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r)决定子两部分组成。RTF的功能与F质粒相似,可编码性菌毛的产生和通过接合转移;耐药决定子能编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基因,可由几个转座子连接相邻排列。9.简述外毒素的基本性质。P55答:外毒素的基本性质:1).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2).大多数是产毒菌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菌体外的,少数外毒素合成后保存在菌体内,等细菌死亡溶溃后才释放至周围环境;3).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为毒性亚单位,B亚单位为结合亚单位,外毒素分子的完整性是致病的必要条件。4).外毒素毒性强,并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5).抗原性强;6).对理化因素不稳定,大多数外毒素不耐热。10.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差异。(P56)11、叙述细菌内毒素来源及导致发热的致病机
本文标题:2015微生物复习题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9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