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整理-hym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为主题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的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由马的本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马理论本质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产生并形成?1、社会历史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新成就,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2、无产阶级的强烈需求:无产阶级登上舞台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个人努力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简答)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恩共同创立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恩的理论,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二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就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正确反映的客观实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意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唯物主义奠定理论基础。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3层含义: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相互联系;任何事物不能孤立存在;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多样性。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直接与间接联系、内部与外部联系、本质与非本质联系、必然与偶然联系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唯物辩证法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矛盾分析法这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事物发展辩证法三大规律⑴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回答为什么的问题。⑵质量互变规律:形式与状态,回答怎么样的问题。⑶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与道路,回答往哪去的问题。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提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单选)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包括两种情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对方中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各自得到发展;规定了事物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竞争、互相批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使事物保持稳定,斗争性使事物发生变化。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论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个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加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论述)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坚持矛盾的特殊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坚持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二)质量互变规律(简答)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简答)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4)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辨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3、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4、辨证的否定是“扬弃”。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环节的统一,即扬弃,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三)否定之否定规律(论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整理-hym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2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