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9.11.18产业发展规律与产业政策把握
产业发展规律与产业政策把握2019年11月18日1、产业发展规律宋鸿兵:受一杯咖啡启示逃离美国•当一家僱员多达6,000馀人、资产1.4万亿美元(约10.9万亿港币)的大公司开始算计小钱的时候,就意味着它可能出现危机了。•金融危机实际是按照“逻辑”、“常识”、“基本原理”发展而来的,只要逻辑正确、数字正确,就可以预见到危机一步一步走来,下一波海啸也一定会来。•比如“两房”,按照经济学原理,房地产价格年涨15%,居民收入年涨仅3%,房地产市场肯定不可持续,“两房”以60倍槓杆运作,在资产价格下跌时必然会出现危机。为什麽没有提前预判?一个典型家庭的需求•爸爸45岁,县科技局科长,妈妈43岁,地方国有企业会计,儿子,19岁,大学一年级。•设想这个家庭的存量财富。•设想这个家庭的收支情况。•设想这个家庭的财富、收入、支出的变动趋势。•这些变动意味着什么产业机会或产业威胁。一个市长的城市需求•一个城市,市长直接打理的经济主体有:一个庞大的政府机关、一大群事业单位、一群国有企业,还有几个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设想这个城市的存量财富。•设想这个城市的收支情况。•设想这个城市的财富、收入、支出的变动趋势。•这些变动意味着什么产业机会或产业威胁。一个企业家的企业需求投资•一个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销售额在1个亿。•设想这个企业的存量财富、本年利润。•如果想投什么产业就可以投什么,设想这个企业的未来投资情况。•设想这个城市的投资的变动趋势。•投资变动本身意味着什么产业机会或产业威胁。欧美日国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欧美日经济的三个主体:家庭、企业、政府。•设想这三个外国主体现在都从中国买点什么。•设想这三个主体进来进口品种和数量的的变动趋势。•这种变动意味着什么产业机会或产业威胁。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经济层长阶段理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经济学和历史学教授、著名经济史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在他的专著《经济成长的过程》(1951年)、《经济成长的阶段》(1959年)和《政治和成长阶段》(1970年)中提出了经济成长六个阶段的理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传统社会是在生产功能有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是围绕生存而展开的经济,而且通常都是封闭或者孤立的经济。此阶段没有现代科学技术;资源过多配置在农业,而非工业;在社会组织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家族和氏族;生产力水平很低,人均实际收入仅够维持生存。•生产活动中采用的技术是牛顿时代以前的技术,看待物质世界的方式也是牛顿时代以前的方式(牛顿时代大约在18世纪)•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一些国家至今还处在这一发展阶段。•传统社会的主导部门是农业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这是从传统社会阶段向起飞阶段转变的过渡阶段。•此阶段,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工业生产和农业革命中发挥作用;金融业开始发展,并为新的投资提供资金;商业也随着交通运输业的改进而正在扩大。•农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既要提供更多的粮食来养活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又要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和销售市场•政府必须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以使经济摆脱自给自足的区域性质;它必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筹集现代化所需要的资金;它必须制定现代化政策•起飞前阶段的主导部门是食品、饮料、烟草、水泥等工业部门起飞阶段•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这是经济由落后阶段向先进阶段的过渡时期。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必须具备4个条件:•①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②经济中出现一个或几个具有很高成长率的领先部门;•③发明和革新十分活跃,生产过程吸收了科学技术所蕴藏的力量;•④适宜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风俗环境。•罗斯托把起飞定义为一种工业革命。它在较短时期内,生产方法、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发生重大的性质上的而非程度上的变化。此阶段阻碍经济增长的问题得到解决,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此阶段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起飞阶段完成的标志是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从农业出口转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英国1783-1802年,法国1830-1860年,美国1843—1860年,德国1850—1873年,日本1878—1900年•起飞阶段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铁路运输业向成熟推进阶段•指一个社会已把现代化的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了它的大部分产业的时期•其特征是:•(1)投资率经常保持在占国民收入的10%到20%,使生产的增长经常超过人口的增长;•(2)由于技术的改进,新工业的加速发展和旧工业的停滞,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工业向多元化发展,新主导部门代替旧主导部门;•(3)经济在国际经济中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即与它的资源潜力相适应的地位•罗斯托认为,在经济起飞60年后,经济将进入成熟阶段•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成熟阶段的时间为:•英国为1850年、美国为1900年,德国为1910年,日本为1940年。•成熟阶段是重化工和制造业大众消费阶段•此阶段工业高度发达,经济的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的生产,社会对高额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普遍化。越来越多的资源用来生产耐用消费品;技术工人和城市人口的比重都比前阶段有一定提高;用来供社会福利和保障之用的一部分资源逐渐增大;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已进入这一发展阶段。•群众消费阶段是耐用消费品工业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也叫做超越大众消费阶段•此阶段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关部门成为主导部门。这些部门的特点是提供劳务,而非生产物质产品。居民追求时尚与个性,消费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人类社会将不再只以物质产量的多少来衡量社会的成就,而还包括以劳务形式、环境状况、自我实现的程度所反映的“生活质量”的高低程度。•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是服务业部门。优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在考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后提出的,它正确地强调了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理论。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曾经自觉地实践了罗斯托的理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根据罗斯托的主张,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政府,其经济职能也有所不同。•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经济达到成熟阶段,政府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投入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在“大众消费”阶段,政府突出再分配的作用,维持公平的政策性支出会大大超过其他支出的增长幅度局限性•一方面,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一种线性的发展理论,不具备周期理论的预见性。第六阶段以后是什么?所以,罗斯托的理论虽然对落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发达国家的发展却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罗斯托的理论忽略了多种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可能性,实际上,小的经济体——如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完全可能以其他的路径实现现代化,或者实现跳跃性的发展。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罗斯托通过长期研究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及其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罗斯托的这些理论被称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的历史发展阶段阶段主导产业部门主导产业群体或综合体第一阶段棉纺工业纺织工业、冶炼工业、采煤工业、早期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第二阶段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钢铁工业、采煤工业、造船工业、纺织工业、机器制造、铁路运输业、轮船运输业及其他工业第三阶段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工业电力工业、电器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以及第二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第四阶段汽车、石油、钢铁和耐用消费品工业耐用消费品工业、宇航工业、计算机工业、原子能工业、合成材料工业,以及第三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第五阶段信息产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工业、生物工程、宇航工业等新兴产业以及第四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看产业结构的演进:1.以农业为主导;2.轻纺工业为主导;3.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4.低度加工、组装型的工业为主导(传统产业,技术要求不高);5.高度加工组装型重化工业为主导(技术要求高,改造传统产业、高附加值);6.第三产业为主导(二产比重速度下降);7.信息产业为主导(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后工业化社会)中国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业——也称资本品工业,或生产资料工业,一般包括机械、冶金、电力、石化和建材等行业,•当前我国一系列宏观经济的现象与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直接相关:1、GDP的增长比较快;——重化工业基本上为投资比较大、对GDP的贡献比较大的一些行业。2、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不同步;——重化工业往往投资大,投资周期较长,很多重化工业产品不是最终的消费品,因此造成投资增长快,但消费增长相对较缓慢;3、就业增长和GDP的增长不同步;——重化工业大多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4、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重化工业的大发展,对煤电油运需求大,造成一些紧张局面。5、当前农村的劳动力转移遇到一些障碍;——原先较轻的制造业,如轻纺工业,相对来说要求的就业素质较低,农民找工作容易。现在重化工业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有一定技能的蓝领工人,农民工的供给与需求出现了矛盾。工业化发展的五个阶段•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的过程•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看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性: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时期由低级向高级走向高度现代化从工业化不同阶段看产业结构变化1、前工业化时期——一产占主导地位,二产有一定发展,三产微乎其微2、工业化初期——一产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渐缩小,地位不断下降;二产占主导,工业重心由轻工业转向基础工业,三产有一定发展,但比重小。3、工业化中期——工业重心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转变,二产主导,三产逐渐上升。4、工业化后期——二产比重下降,三产快速发展,其产值比重在三次产业中地位占支配地位。5、后工业化时期——产业知识化为主要特征,三产占绝对优势地位。产业知识化——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充分利用创新知识,提高产品、服务的附加值含量,以获取高额回报的过程。•产业知识化强调每次劳动、每件物品的内在价值以知识创造的利益成分为主体,生产更多、更高层次的商品。知识产业化——以创新知识获取高额利润称为知识产业化。•知识产业化包括3个层次,即:教育产业化、相关部门产业化、研究与开发产业化。•教育产业化——让教育行业由政府拨款过渡为价值创造主体,它是知识产业化的基础。•相关部门产业化——要求与知识有关的产业部门形成产业链,包括交流工具的出版与制造、信息机械的生产,以及专家咨询、贸易谈判、专门建议、审计、档案储存等综合性服务的产业化。•研究与开发产业化——是知识产业化的最高层次,由于它对科技人员素质要求高,经费需求量大等原因,目前全世界80%的研究与开发产业化集中于发达国家或地区。整个工业化的过程要过三个关?1、从第一次产业中释放出劳动力,这是轻工业兴起的重要条件;2、为向重工业化推进,特别是为原材料工业的发展积累足够的资金;3、为使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化发展,必须开发与获得相应的高技术。经济转型升级的逻辑顺序价值链升级功能升级产品升级工艺流程升级4、新工艺,重组生产网络新技术,流程再造3、开发新产品、引进新产品2、从AM到OEM、ODM、OBM、OSM1、产业链延伸、转换产业链、能力扩展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产业转移•因劳动力成本与污染治理成本而转移•因人口与市场而转移技术/设计加工制造组装营销/服务附加价值价值链大-大强-强大-小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容所谓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同一产业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
本文标题:2019.11.18产业发展规律与产业政策把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5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