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改革开放前后的教育变化
教育改革开放前•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招生考试的时间由学校决定,并不是同时举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高考。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需要大量的工科技术人才,因此教育的重心放在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上。•1952年开始,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仿照苏联模式,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全盘调整,将中国一举纳入苏联模式教育体系。•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高考制度正式设立。改革开放前•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高考就都取消了,但部分大学还有招生,进入大学读书的称为工农兵学员,1966年以后,由于大部分的大学停止招生,所有干部子弟也都去做了工、农、兵,因此也都具备了工农兵大学生的资格。文革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革开放前•1971年高等学校逐步举办试办班,恢复招生。废除招生考试,改为“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工农兵大学生由此出现。直到1971年,大学才重新正式开始招生,大学新生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而不是通过高考。改革开放前•在1970年,只有不到1%的中国人受过高等教育,而大学的录取名额在中国许多地方不到适龄青年千分之一。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推荐过程由于裙带关系而腐败变质。1970年代,百分之七十通过推荐上大学的学生是干部子女或者有政治背景。同时,本科学制从四年缩短到两三年。由于新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授抱怨说一些大学生的水平还不如高中生。改革开放前•据不完全统计: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大学停止招生。到1977年恢复高考,全国各高等院校共招收94万名基于推荐制的工农兵学员。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了中国教育的春风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考试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教育越来越普及化•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颁布并实施了《义务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孩子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了初中教育,办学基本条件得到改善,也是国家教育飞速发展的阶段。教学设施的变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教师上课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具。就算在10年前,依然还有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整块黑板写满了就用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下来,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一层白白的粉笔灰再正常不过了。教学设施的变化•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小黑板、小卡片逐渐被幻灯片取代。城区一些中小学,教室里开始配备幻灯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渐渐进入学生的视线。师资条件的变化•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而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校园环境的变化总结:中国教育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的变化有5个方面,办学主体的变化,办学物质条件的变化,师资条件的变化,办学质量的变化,办学思想的变化,以人素质的提高为我们教育的宗旨,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打造我们的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幸福校园。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前后的教育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5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