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课时-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第1课时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选择题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生产资料公有制C.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解析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符合题意;A是物质基础;C不是原因;D属于直接原因。解析答案B答案2.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A.贯彻按劳分配能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组合在一起使职工收入差距扩大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答案B答案解析A未能解释清楚为什么会有“差别”;B回答了劳动报酬要同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效益好则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多,故符合题意;C不选,题干未涉及其他分配方式;D不选,题目中已明确指出同样是国有企业,而不是不同的所有制形式。解析3.2019年,小琳家的成员月收入较2018年进一步增长。小琳的父亲是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月工资1万元;母亲是外企的财务人员,年薪20万元;叔叔开杂货店,月收入8000元;姑姑承包集体土地种植有机蔬菜,收入也不少。以上收入属于通过按劳分配方式取得的有()①父亲的收入②母亲的收入③姑姑的收入④叔叔的收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答案解析小琳的父亲是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其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①符合题意;小琳的姑姑承包集体土地种植有机蔬菜,属于集体经济范围,其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③正确;小琳的母亲是外企的财务人员,其年薪属于按要素分配,排除②;小琳的叔叔开杂货店,属个体经济,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排除④。故选B。解析4.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初次分配中国家应该()A.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B.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C.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D.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答案C答案解析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在初次分配中国家应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C正确;完善按要素分配体制机制不利于公平的实现,A与设问要求不符;B、D是再分配调节机制,排除。解析5.“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下列各项中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和奖金②股金分红、技术股份分红和房屋租金③农民出售各种农产品获得的收入④国债利息和购买彩票获得的奖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答案解析②④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正确;①③是合法的劳动收入,与设问要求不符。故选C。解析6.2019年,小陈在某国有控股公司工作,每月领取一份工资;他还持有本公司的一些股票,年底获得了股息收入。小陈的收入体现的分配方式有()①按劳分配②按知识要素分配③按资本要素分配④按技术要素分配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小陈在某国有控股公司工作,故其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①正确。同时他还持有本公司的一些股票,年底获得了股息收入,其股息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③正确。②④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选B。解析7.如何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让百姓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2019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的一个热议话题。以下对收入分配公平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成员收入均等B.收入分配上的相对平等C.平均分配劳动收入D.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社会成员同步富裕的前提答案B答案解析我们所说的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上的相对平等,不是均等,A错误,B正确;C中的“平均分配”、D中的“同步富裕”均说法错误。解析8.习近平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是因为()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②任何收入都来自劳动创造③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④企业活力的大小通常反映在劳动者身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答案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是因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都是来自劳动创造;③与题意不符,排除;企业活力的大小通常反映在经济效益的高低上,④错误;答案选A。解析9.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这就是福利经济学著名的“卡尔多改进”准则。下列措施符合该准则的是()①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②健全转移支付制度③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专项贷款④完善社会保障机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答案解析“卡尔多改进”是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准则,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学生要选择的措施应符合再分配注重公平的知识,②④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①是注重效率,会拉大居民的收入差距,与题意不符;“贷款”需要支付利息,不利于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③说法错误,本题应选C。解析10.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为此要()①完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分配格局②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③消除收入分配差别,坚持同步富裕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D答案解析③中“消除收入分配差别,坚持同步富裕”的表述错误,故不能入选;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而不是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②不符合题意;①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故选D。解析11.辽宁省支持高校实施年薪制改革,工资分配要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高等教育领域薪酬制度改革旨在()①扩大按劳分配的范围从而实现知识的价值②维护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积极性③彰显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④通过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消除收入分配差距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答案解析高等教育领域薪酬制度改革旨在彰显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维护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积极性,②③正确;①中的“扩大”、④中的“消除”均说法错误。故选C。解析12.2019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的,是困难群众;念兹在兹的,是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有利于()①消除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②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③完善初次分配,实现同步富裕④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C答案解析通过脱贫攻坚,有利于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提高弱势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②④正确;①中的“消除城乡差距”说法错误,排除;脱贫攻坚与完善初次分配没有必然联系,且“实现同步富裕”说法错误,③排除。故本题选C。解析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9年,江苏省某村将村级经营性资产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集体股占40%,用于发展公共集体事业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津贴;个人股占20%,平均分摊到所有拥有本村户籍的村民;40%被设置为贡献股,按贡献大小取得红利。同时,每个村民可以以技术、资金、土地、管理等形式入股,获得相应收益。运用所学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该村所实行的分配方式及其重要性。答案①通过分析材料可知,该村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②该村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及贡献奖,都属于按劳分配。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③村民以技术、资金、土地、管理等形式入股,获得相应收益,这属于按要素分配。实行按要素分配,有利于让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该村既实行按劳分配,又实行按要素分配,体现了我国的分配制度。同时还要分别说明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积极意义。解析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是橄榄型社会(图一)和哑铃型社会(图二)结构示意图。橄榄型社会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现代社会结构,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1)比较图一和图二,简析哑铃型社会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2)从收入分配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构建橄榄型社会?答案(1)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比重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小;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答案(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②完善个人分配,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初次分配方面,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再分配方面,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⑤消除贫困。答案解析第(1)问依据哑铃型社会反映的内容信息可知,其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第(2)问是措施类试题,限定知识是收入分配。要构建橄榄型社会就需要坚持和完善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做到“两个同步、两个提高”,也需要发挥好政府的再分配调节职能。解析
本文标题:第1课时-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7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