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菊花-栽培学-课件-cpu
一、菊的简介二、生物学特性三、栽培技术四、留种技术五、采收技术六、贮藏与运输(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二)生长发育习性(三)开花习性(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菊为短日植物,一般要求每天日照10h。幼苗阶段,光照不足易造成弱苗。栽后至花芽分化前,一般不需要强光直射,日照时数6~9h/天,即可。所以喜阳光,忌荫蔽,通风透光是菊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菊较耐旱,怕涝。在苗期至孕蕾前,是植株发育最旺盛时期,适宜较湿润的条件,若遇到干旱,发育慢。花期则以稍干燥的条件为好,如雨水过多,花序易腐烂,造成减产;但太旱,花蕾数量大大减少。进入花芽分化阶段,对日照时数与光强的要求较严日照过长,易引起菊株无限伸长,碍及花芽分化和花蕾形成日照弱,则易徒长、倒伏,弱抗逆能力,发生病害,并造成花期推迟,泥花增多,品质下降。菊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能耐寒。植株在0~10℃下能生长,并能忍受霜冻,但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花能经受微霜,而不致受害,花期能忍耐-4℃的低温。降霜后地上部停止生长。根茎能在地下越冬,能忍受-17℃的低温。但在-23℃时,根将受冻害。在幼苗生育期间,分枝至孕蕾期要求较高的气温条件。若气温过低,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部分幼苗的顶芽和叶片就容易遭受冻害,而后又会刺激下部幼芽大量簇生萌发,并多数成为无效苗,徒然消耗地下茎的营养储备。菊对土壤盐分的要求比较严格,以中性偏碱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最为适宜。忌连作,连年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病虫害多,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菊全生育期(从移栽至菊花采收)需150~180d,其间需要照1200~1800h,积温4500~5000℃,降雨量800mm以上。(二)生长发育习性菊以宿根越冬,根状茎仍在土中不断发育。开春后,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在根际的茎节萌发成芽丛,随着茎节的伸长,基部密生许多须根。苗期生长缓慢,苗高10cm以后,生长加快,苗高50cm后开始分枝;在日照短于13.5h、夜间温度降至15℃、昼夜温差大于10℃时,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花芽开始分化,此时植株不再增高和分枝;9月下旬,当日照短于12.5h、夜间气温降到10℃左右,花蕾开始形成,茎叶、花进入旺盛生长时期。10月中、下旬始花,11月上、中旬盛花,花期30~40d,头状花序花期为15~20d,朵花期5~7d,开花时自上而下,依次开放;每个花枝,也是自顶循序而下开放。授粉后种子成熟期50~60d,1—2月种子成熟。瘦果柱状,黄褐色。种子细小,千粒重仅1g左右。种子无胚乳,寿命不长,能在低温下发芽。通常11—12月采种后,3—5月进行播种,其发芽率较高。自然条件下存放半年就会丧失发芽力,但在密封条件下,种子生命力能维持3~4年。(三)开花习性菊头状花序由许多无柄的小花聚宿而成,具体小花总数和组成因栽培类型或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一般由200~400朵小花组成,花序被总苞包围,这些小花就着生在托盘上。外缘小花舌状,一般有5~10层,约50~300朵,雌性中央的盘花管状,数量5~200朵,两性从外到内逐层开放,每隔1~2d开放1层,由于管状小花开放时雄蕊先熟,故不能自花授粉,杂交时也不用去雄。小花开放后15h左右,雄蕊花粉最盛,花粉生命力1~2d,雄蕊散粉后2~3d,雌蕊柱头开始展开,一般上午9—10时开始展开,展开后2~3d凋萎(一)品种类型(二)选地和整地(三)繁殖方法(四)田间管理(五)病虫害防治(一)品种类型药用菊因栽培历史悠久,栽培地区广泛,迄今在我国已分化成较为稳定的具明显地方特色的栽培类型。以地区和商品名称分就有杭菊、滁菊、亳菊、贡菊、怀菊、济菊、祁菊及川菊等;以花的颜色分则可分为白菊和黄菊两大类;以花期来分可分为早熟菊和晚熟菊;以栽培品种分,则据初步统计至少有20多个:如属杭菊类型中大洋菊和小洋菊,主产浙江桐乡;主产江苏射阳的小白菊和红心菊等均为当地比较优良的当家品种,见表1和表2各地在引种栽培时应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注重对品种的选择,同时加强对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表1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品比试验的产量平均数SSR测验结果注:品比试验小区面积为:30.5m2。表2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药材中绿原酸、总黄酮和总挥发油含量比较(n=3)(二)选地和整地菊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排水良好的农田均可栽培。但以地势高爽、排水畅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砂壤土、黏壤土种植为好。在茬口选择上,以种植水稻3年以上的绿肥翻耕地、休闲地作上茬最为适宜。如需套作则以油菜、大麦及蚕豆为前茬为宜。选地如是冬闲地,则冬前应进行耕翻,耕深在20cm以上,保证立垡过冬。移栽前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2000~3000kg,并加过磷酸钙20kg作基肥,耕翻20cm深、耙平,南方栽培要作高畦,并按南北向作成高30cm、宽2m左右的宽畦,沟深20cm。整个田块沟系要求做到三沟配套,即应有畦沟、腰沟和田头沟,保证地下水位离畦面0.6m以下。北方则多作平畦●●●(三)繁殖方法主要用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少数地区还沿用压条繁殖或嫁接繁殖。1.分根繁殖在4月20日到5月上旬,待越冬种株发出新苗15~25cm高时,可进行分株移栽。分株时,一般选择阴天,将菊全棵挖出,轻轻震落泥土,然后顺菊苗分开,选择粗壮和须根多的种苗,并将过长的根和老根以及苗的顶端切掉,每株苗应带有白根,根保留6~7cm长,地上部保留15cm长。按穴距40cm、行距30cm开6~10cm深的穴,每穴栽1株。栽后覆土压实,并及时浇水。每亩栽5500株左右。2.扦插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5~10cm日平均地温在10℃以上时进行(1)苗床准备:苗床应选择向阳地,于冬前12月深翻冻垡,施充分腐熟厩肥3000~4000kg/亩作基肥,深翻25cm。育苗前,细耙整平,按宽1.5~1.8m、长4~10m作平畦。(2)扦插方法:选择无病斑、无虫口、无破伤、无冻害、壮实、直径在0.3~0.4cm粗的春发嫩茎(萌蘖枝)作为种茎。将所选种茎切上部10~15cm长,去除下部1/2的叶片,同时保证上部留有4~6片叶子的的嫩茎作为扦插枝,随切随插。将种茎按3cm×5cm的株行距以75°~85°的向北夹角斜插在准备好的苗床上,扦插枝入土1/3~1/2,插后立即浇足水分。(3)苗期管理:扦插后,在苗床上应搭建40cm高的荫棚用以白天遮(4)移栽:一般苗龄控制在40~50d后,苗高20cm时即可移栽。移栽应选阴天或晴天进行,雨天或雨后土壤过湿都不能种植(四)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菊是浅根性植物,移栽后经7~10d的缓苗期,即可进入正常生长。此时应及时中耕除草,中耕不宜过深,只宜浅松表土3~5cm,并控制水肥2.合理追肥追肥主要分三个时期:(1)促根肥:移栽20d、缓苗后10d左右,利发根,以N肥为主(2)发棵肥:7月中旬第1次打顶后,促植株发棵分枝肥,以N肥和有机肥为主(3)促花肥:9月中旬现蕾前,以促植株现蕾开花,以P、K肥为主3.适时打顶打顶是促使菊主秆粗壮,分枝增多,减少倒伏,增生花朵,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4.及时培土培土可保持土壤水分,增加抗旱能力;同时可增强根系,防止倒伏。5.抗旱排涝扦插或移栽时,应灌水以保证幼苗成活;追肥后也要及时浇水。蕾期干旱应注意浇水,雨季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积水烂根。(五)病虫害防治1.斑枯病又名叶枯病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病斑,大小不一,中心呈灰白色,周围褪绿,有一块褐色圈。防治方法:•采摘结束后,烧毁地上部植株,减少越冬菌源;•选健壮无病的菊种苗,培育壮苗;•适施N肥,雨后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危害;•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交替喷施1∶1∶100波尔多液和50%托布津1000倍液。2.枯萎病俗称“烂根”。受害植株,叶片变为紫红色或黄绿色,由下至上蔓延,以致全株枯死,病株根部深褐色呈水渍状腐烂。防治方法:•选无病老根留种;•轮作,不重茬;作高畦,开深沟,排水降低湿度;•选用健壮无病种苗;•拔除病株,并在病穴中撒施石灰粉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3.霜霉病被害叶片出现一层灰白色的霉状物(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一般于3月中旬菊出芽后发生,到6月上、中旬结束第二次发病在10月上旬。遇雨,流行迅速,染病植株枯死不能开花,影响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种苗用40%霜疫灵300~400倍液浸10min后栽种;•发病期可喷40%疫霜灵200倍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喷治•实行轮作,提高田间管理水平。4.花叶病毒发病植株,其叶片呈黄色相间的花叶,对光有透明感。病株矮小或丛枝,枝条细小,开花少,花朵小产量低,品质差。发生危害时间较长,蚜虫为传毒媒介。防治方法:•选育抗病的优良品种;•及时治蚜防病;•发病后可喷25~50mg/L的农用链霉素溶液。5.菊天牛又名菊虎。成虫将菊茎梢咬成一圈小孔并在圈下1~2cm处产卵于茎髓部致使茎梢部失水下垂,容易折断。卵孵化后幼虫在茎内向下取食。有时在被咬的茎秆分枝处折裂,愈合后长成微肿大的结节,被害枝不能开花或整枝枯死。防治方法:•在产卵孔下3~5cm处剪除被产卵的枝梢,集中销毁;•成虫发生期于晴天上午在植株和地面喷5%西维因粉,5d喷1次,喷2次,清除杂草,并在7月间释放肿腿蜂进行生物防治6.蛴螬为鞘翅目多种金龟甲科昆虫幼虫的总称,一般于4—6月以若虫(俗称蛴螬)地下钻洞并咬食菊地下部根皮,或蘖芽。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或人工捕杀。7.菊小长管蚜9—10月间集中于菊嫩梢、花蕾和叶背为害,吸取汁液,使叶片皱缩,花朵减少或变小。防治方法:•清除杂草,忌与菊科植物连作和间套作•发生期喷40%乐果2000倍液,每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8.菊花瘿蚊受害植株虫瘿成串,植株矮小。防治方法:①人工摘剪虫瘿和打顶②利用天敌:5—8月是天敌寄生菊瘦蚊的高峰期,尤其7月第3代幼虫被寄生率很高,保护好天敌对抑制瘦蚊的发展有显著效果。③药剂防治:8月中下旬菊花开始现蕾时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一)选种11月菊花收获时,选择无病、无虫口、健壮、具栽培类型特性的菊植株做种株。(二)保种对选定的种株,让其继续生长至12月中旬枯倒后,割去地上部分残枝,适当铺施2~3cm牛粪草或猪粪草,即可自然越冬保苗。也可待菊花收割后,挖出部分根,放在一处或放在沟内摆开,上盖细土6cm左右,再盖些草或树叶等,以保护过冬。留种田的面积可按次年计划移栽大田面积的20∶1比例进行安排(一)采收因产地或品种不同,各地菊花采收时期和方法略有不同,不同采收期菊花药材品质也有差异。浙江和江苏一带产区的杭菊开花有先后,一天中展瓣也有迟早,因此要分期分批采收,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采花标准,花瓣平直,有80%的花心散开,花色洁白。如遇早霜,则花色泛紫,加工后等级下降。通常在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采收,不宜采露水花,以免露水流入花瓣内不易干燥而引起腐烂。一般分三次采摘,种植当年11月上旬第一次采摘,占总产量的50%~60%,隔5~7d采摘第二次,约占产量的30%,再过7d左右采收第三次。安徽和河南等较北产区的亳菊和怀菊等菊花的采收时间则较为集中。一般当一块田里花蕾基本开齐、花瓣普遍洁白时,即可收获。采收时在花枝分枝处将枝条折断,随手将花枝扎成小把后带回加工地。不同的加工方法对药用菊花外观色泽,活性成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表3不同加工方法怀菊中绿原酸、总黄酮和挥发油含量的比较因产地或品种类型不同,所采用的传统加工方法有较大差异。(二)产地加工杭菊主要产区是采用传统的蒸煮杀青工艺进行产地加工1.将已散去表面水分的花头放入直径30cm左右的小蒸笼内,花心向外,拣去枝、叶等杂质;厚度一般以4朵花厚3~4cm为宜。过厚难以晒干,且中部花朵易发霉变质,从而降低产品等级。2.上笼后即放在蒸汽炉上蒸煮,保持笼内温度90℃左右,为保持蒸时火力均匀,应用煤炭作燃料。蒸1~2min后将蒸笼一起取出。3.将已蒸煮杀青过的菊花立即倒在竹帘或芦席上晾晒保持色泽清白,形状完整。日晒1~2d后翻花1次,3~5d后至7成干时置通风的室内摊晾。上笼杀青晾晒亳菊和怀菊等的产地加工则将采收后的菊花
本文标题:菊花-栽培学-课件-cpu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82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