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肉牛饲养管理与疫病防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邓红雨博士提要•一、养殖现状•二、肉牛特点•三、架子牛调运•四、牛场免疫•五、牛场消毒•六、育肥技术肉牛生产及牛肉的营养特点肉牛适应性强,耐粗饲,抵抗力强,疾病少,风险低,饲养规模可大可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好产业。同时能带动饲草料加工、食品加工、皮毛加工、医药(牛黄、胰岛素、胃蛋白酶、生长素胸腺素、肠衣)生产、畜产品交易市场等产业的发展。牛肉瘦肉多、脂肪少、干物质高、胆固醇含量低、富含蛋白质和铁元素,有抗癌、益寿的作用,能提高人的耐受力和爆发力,是强身健体的好食品,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常食牛肉对促进生长发育、健美形体及病后调养特别有益,故中医有“冬食牛肉补血益脾,夏食牛肉强健筋骨”之说。2019/12/93一、肉牛产业现状2013年世界肉牛发展情况统计表肉牛生产前5位印度巴西中国美国欧盟27国牛肉产量前5位美国巴西欧盟中国印度牛肉消费量前5位美国欧盟巴西中国阿根廷牛肉进口量前5位俄罗斯美国日本欧盟27国韩国牛肉出口量前5位巴西澳大利亚美国印度加拿大各国牛肉消费图示我国肉牛业发展现状近几年来,我国牛肉产量以平均每年2.8%左右的速度递增,牛肉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出口量不足国际牛肉贸易量的1%,肉牛产业的一系列重要技术指标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当今人们不再追求脂肪量高的肥猪肉、肥牛肉、肥羊肉和肥鸡肉,不再依靠肉类中的脂肪而摄食过高的能量,而是追求高蛋白、低脂肪和含有中等热能的肉食。因此,必须生产高档次的牛肉来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目前已形成了国内知名品牌,主要有吉林皓月、内蒙古科尔沁、大连雪龙、陕西秦宝、河南伊赛等。2019/12/96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目前,我国有肉牛品种72个,地方及培育品种59个,引入品种13个。肉牛生产已由西北牧区向农业经济优势区域转移.现已形成四个肉牛优势区域产业带,涉及17个省的207个县市。2012年,优势区域肉牛存栏占全国的42%,牛肉产量占44.7%。产销两旺,呈现出蓬勃生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东北地区: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中原地区:包括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到2015年,牛肉产量达到320万吨,年均增长3.6%以上,满足国内牛肉需求的45%以上肉牛养殖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规模养殖户参与肉牛产业相关的专业合作组织的比重达到50%以上;优势区域杂交改良覆盖率达到70%,牛肉优质率达到50%以上,平均胴体重达到200公斤左右;初步形成涵盖良种繁育、标准化饲养、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加工营销的现代肉牛产业体系。中原优势区(51个县市)优势区省份县数县市名称中原优势区(51个县市)河北6故城县、景县、无极县、南皮县、武邑县、盐山县安徽4怀远县、临泉县、五河县、颍上县山东14曹县、高唐县、惠民县、济阳县、嘉祥县、乐陵市、陵县、牡丹区、平阴县、齐河县、商河县、阳信县、禹城市、章丘市河南27邓州市、方城县、扶沟县、淮阳县、鹿邑县、洛宁县、泌阳县、内乡县、平舆县、确山县、汝州市、商水县、社旗县、睢阳区、唐河县、宛城区、西华县、夏邑县、襄城县、新蔡县、新野县、鄢陵县、叶县、伊川县、永城市、虞城县、柘城县中原肉牛产业链式发展模式肉牛养殖:育肥场或公司:加工业:牧户:繁殖母牛、犊牛散养或育肥场:架子牛强度育肥交易市场屠宰、分割皮革等加工牛肉制品销售市场肉品深加工世界牛肉与人口格局2013年世界牛肉产量达到5752.5万吨,是由于印度的牛肉产量显著增长。美国第一,牛肉产量为1127.3万吨,这个数字比2008年超过7%。巴西第二,达到937.5万吨。中国554万吨,排第四。年度牛肉产量:万吨201156982012571720135752201460942015616120166257201763362018643720196512202065862021664720226722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全世界人口70亿,中国人口约13亿,美国约3亿,巴西约2亿。牛肉人均水平:世界平均8.2kg,美国人均37.56kg,巴西46.85kg,我国4.2kg。世界牛肉与人口格局世界牛肉与人口格局中国人不爱吃牛肉?中国人吃不起牛肉?中国人没有牛肉吃?中国人不敢吃牛肉?二、肉牛特点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1.生理指标体温:37.5~39.1℃。脉博:犊牛70-80次/分,成年牛40-60次/分呼吸次数:20-28次/分。二、肉牛特点2.环境温湿度适应性牛的最适温度为5-15℃。牛能在低温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但不能耐受35℃以上的高温,当外界气温高于其体温5℃便不能长期生存。高温25℃以上,降低公牛精液品质和母牛的受胎率。使牛的采食量大幅度下降,导致肉牛生长发育迟缓。低温-10℃以下,肉牛为保持体温恒定,需增加采食量提高产热。低温抑制母牛的发情和排卵。二、肉牛特点3.反刍犊牛一般在3-4月龄形成反刍。在每次采食后0.5~1个小时出现成年牛每天反刍9-16次,每次15-45分钟,每天总反刍时间4-9h。牛反刍频率和反刍时间受年龄、牧草质量、日粮类型以及健康的影响,幼牛日反刍次数要高于成年牛,采食粗劣牧草比优质牧草反刍次数多,牛在发情期,反刍几乎消失,分娩前后,反刍机能降低。二、肉牛特点4.排泄一般情况下,每天牛排尿9-11次,排粪12-20次,早晨排粪次数最多。成年牛每天粪尿排泄量35kg左右。正常排粪姿势举尾,拱背,后腿向前撇开,身患疾病时姿势会有偏差。因牛群居性模仿性,散放饲养牛群倾向于聚集于一处,导致大量粪便淤积一处。二、肉牛特点5.摄食行为每天4个采食高峰期:日出前不久,上午的中段时间,下午的早期,近黄昏。日出前和近黄昏时采食持续时间最长。牛是靠舌卷草,放牧时草高度不超过5-8cm时,牛难以吃饱,出现跑青现象,舍饲饲槽离地面高度15cm左右,以便采食,也有利于奶牛唾液的分泌。牛的挑食喜爱顺序,精料>青绿、多汁饲料>优质青干草>青贮饲料>秸秆类饲料,对于形状大小,喜欢1立方厘米的颗粒料,不喜欢粉料。采食时间4~9h/d。日采食鲜草量为体重的10%,折合干物质含量为体重的2%。饮水1~4次/d。整粒谷物很容易通过大牛的瘤胃,导致未消化就随粪便排出,造成饲料浪费。最好将谷物饲料进行蒸汽压片或稍加粉碎或简单碾压。过细或粉料喂牛后,导致养分在消化过程中损失,还可能造成消化道疾病。二、肉牛特点6.群居性牛属群居动物,有合群行为,当不同品种或个体差异大的时候混群时,容易发生争斗。放牧时,牛群不宜过大,而且要根据牛的年龄、健康情况、体重、生理因素等进行分群分批次放牧,一般30-50头为宜。二、肉牛特点牛日常行为时间分布表内容数值采食6---7小时/天躺卧休息3---4.5小时/天站立休息2---4.5小时/天躺卧反刍4---7小时/天站立反刍2---3小时/天合计24小时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的区别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单胃.复胃无微生物发酵.微生物发酵直接利用饲料成分.首先被微生物利用不能利用非蛋白氮.蛋白质和非蛋白氮都利用几乎不能利用纤维素.利用纤维素形成挥发性脂肪酸不能形成维生素.微生物形成维生素B,K牛的胃构成名称机能/作用第1胃瘤胃反刍、微生物的发酵,70-80%的营养成分消化,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第2胃网胃网住异物、反刍作用阻碍未被消化的物质通过第3胃瓣胃吸收60--70%的水分及一部分矿物质第4胃真胃分泌消化酶,与单胃动物的胃具有相似的功能,分泌盐酸分解微生物蛋白质•具有4个部分构成的复杂结构•占体重的25-28%二、肉牛特点瘤胃内环境容积:150-200L温度:39-41℃酸度:pH5.5-7.0合适的水分收缩作用:促进微生物的活动除去微生物发酵产物胃壁吸收及移到下部消化管牛胃内的微生物•反刍动物和微生物是共生关系-反刍动物:提供微生物所需的环境和营养物质--微生物提供反刍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反刍动物必须利用微生物才能够吸收营养--纤维素的利用--非蛋白氮的利用--维生素B,K的合成及利用牛胃内的微生物•种类-细菌:900余种,33种为主-真菌:比细菌少,影响纤维素的消化•各种微生物的栖息环境及基质都不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合成甲皖的微生物-合成氨气的微生物-形成蛋白质的微生物微生物适宜pH765pH微生物活力76.85.8分解纤维素微生物分解淀粉微生物饲喂次数与营养的利用1日6回饲喂1日2回饲喂微生物需求量100不要突然换料9天换料头3天新料25%+旧料75%而后3天新料50%+旧料50%最后3天新料75%+旧料25%微生物更新需要15天二、肉牛特点(一)、体重增长规律牛的初生重大小与遗传基础有直接关系。初生重大的犊牛生长速度快、断奶重也大。一般肉牛在8月龄内生长速度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如图);成年阶段(3~4岁)生长基本停止。最大日增重是在250~400kg活重期间达到的。舍饲和放牧牛体重生长曲线体重(kg)月龄性别公牛阉牛饲养水平(%)10085701008570项目日增重(克)11831063857973875755瘦肉增重(克/天)433408349317303268脂肪增重(克/天)1541016116312593骨骼增重(克/天)10296828179681、饲养水平的影响饲养水平下降,牛的日增重也随之下降,同时也降低了肌肉、骨骼和脂肪的生长。特别在肥育后期,随着饲养水平的降低,脂肪的沉积数量大为减少。2.性别的影响当牛进入性成熟(8~10月龄)以后,阉割使生长速度下降。在牛体重90~550kg之间,阉割以后减少了胴体中瘦肉和骨骼的生长速度,但却增加了脂肪在体内的沉积速度。尤其在较低的饲养水平下,脂肪组织的沉积程度阉牛远远高于公牛。性别和饲养水平对公阉牛增重的影响3.品种和类型的影响不同品种和类型的牛体重增长的规律也不一样。不同品种肉牛的生长比较品种头数7月龄活重(kg)13月龄活重(kg)日增重g眼肌面积cm2Fu/kg增重西门塔尔33353655165982.88.16安格斯11266551156274.18.55海福特11319602155571.48.21夏洛来31334626160585.18.5利木赞31289555146686.27.79二、肉牛特点(二)体形变化规律初生犊牛,四肢骨骼发育早(60%)而中轴骨骼发育迟(40%),因此牛体高而狭窄,臀部高于耆甲。6~7月龄前后,体躯长度增长加快,高度其次,而宽度和深度稍慢,因此牛体增长,但仍显狭窄,前、后躯高差消失。7至14或15月龄,高度和宽度生长变慢,牛体进一步加长、变宽。15~18月龄以后,体躯继续向宽深发展,高度停止,长度变慢,体形变得愈益浑圆。二、肉牛特点(三)、胴体组织的变化规律1、机体内化学成分的变化随着动物生长和体重的增加,胴体中水分含量明显减少,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只是幅度较小;胴体脂肪明显增加,灰分含量变化不大。活重(公斤)4.8去势牛生长过程中组织的变化二、肉牛特点4..9胴体组织及内脏的相对生长曲线(以8月龄为100%)骨骼的发育7~8月龄为中心,12月龄以后逐渐变慢。内脏的发育也大致与此相同,只是13月龄以后其相对生长速度超过骨骼。肌肉从8月龄至16月龄直线发育,以后逐渐减慢,12月龄左右为其生长中心。脂肪则是从12月龄到16月龄急剧生长,但主要指体脂肪。而肌间和肌内脂肪的沉积要等到16月龄以后才会加速。胴体中各种脂肪的沉积顺序:皮下脂肪、肾脏脂肪、体腔脂肪和肌间脂肪。二、肉牛特点(四)肉质的变化规律1、肉的大理石纹(俗称雪花肉)从8月龄至12月龄没有多大变化。12月龄以后,肌肉中沉积脂肪的数量开始增加18月龄左右,大理石纹明显,雪花肉形成。2、肉色及其它12月龄以前,肉色很淡,显粉红色;16月龄以上,肉色显红色;到了18月龄以后肉色变为深红色。肉的纹理,坚韧性、结实
本文标题:肉牛养殖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8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