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初二物理光学测试题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一、选择题(将答案填写在番号前36分)1、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2.用焦距是50毫米的照相机拍摄书中画面时,镜头到书的距离应A.小于50毫米B.等于50毫米C.等于100毫米D.大于100毫米。3、如图所示,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4.下面图1中,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的光路?5.今年5月23日,蓬莱阁附近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光沿直线传播B.景物经水面成像C.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漫反射D.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折射。6.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A.“皓月”是人造光源B.“皓月”是自然光源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7.如图3所示,OA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60º,关于入射角α、折射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A.α=60º,β<60ºB.α=60º,β>60ºC.α=30º,β<30ºD.α=30º,β>30º8、有关光的反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射到光滑平面上才能发生反射B.光射到透明物体表面才能发生反射C.光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才能发生反射D.光射到大多数物体表面上都要发生反射9、小红上生物课时,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放大镜来观察标本上的细微部分,则凸透镜与标本的距离应A.大于20cmB.在10cm与20cm之间C.小于10cmD.等于10cm10.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1、能自由行发光的物休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B.地球C.月亮D.房屋12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A.验钞机验别钞票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C.光缆传递信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13.如图4所示,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则()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时钟指示的时同是2点正D.时钟指示的时问是10点正14.色光的三原色是()A.红绿黄B.红绿蓝C品红黄蓝D.红蓝黄15、放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A.透镜的焦点以内B.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C.透镜焦点以外的任一位置D.透镜两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17.对于远视眼患者而言,近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应采取的矫正方式是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汽车的后视镜二、填空题(24分)19.一束光线与水面成38°角入射,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垂直,则反射角是_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_。20.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21.电影银幕和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表面粗糙,能使照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___________,而白色表面可以反射___________光。所以,处于屏幕前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22.闻名于世的“芜湖铁画”以铁代墨,以锤为笔,锻铁成画。加工铁画,在制作微型铁画时,工人师傅常使用放大镜,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放大镜实际上是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可用于矫正__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2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24.摄影师在给某班照集体像后,又给一名同学照半身像.那么,应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同时应暗箱长度。(选填“减小”或“增大”)25.生活、生产中常用到光学知识:在开凿大山隧道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机掘进方向,是利用了光沿____________;有时人们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墙壁发射,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现象;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现象;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______________像的性质制成的。26.取一盛有水的圆形玻璃杯,将手紧靠在杯的背面,透过水杯看到手(“变大”、“变小”、“不变”)。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镜,手紧靠水杯的背面时,物距焦距(“大于”、“小于”),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可在同侧成立的虚像。27.人坐在游船上,从水面上可以看到天空中的白云,也可以看到水中游动的鱼,前者属于光的现象,图4后者属于光的现象.三、作图题(8分)28.完成光路:2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镜前的物。30.作出下列各图的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镜面、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31、图中的两条光线是由同一点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光源S的位置。32、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某液体中,作出折射光线的大致光路四、实验探究题(21分)33.如图在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果把烛焰先后放在a、b、c、d和e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则:①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②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④如果把烛焰从a到移到d点,则像到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变大”、“变小”、“不变”)3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6所示.(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35.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3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在探究前,小明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图17).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18所示是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缩小________的实像;若要在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得到再大一些的清晰实像,除将蜡烛适当向右移动外,还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37.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的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的前提下.他应该________________.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眼睛.(2)如题乙所示的(a)、(b)、(c)、(d)四幅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_________,其矫正做法是图_____________.38.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_______(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四.计算题(11分)39.国庆放假,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运动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40.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6min,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4min.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6min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总路程.(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初二物理光学试题一、选择题(将答案填写在番号前36分)1、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C2.用焦距是50毫米的照相机拍摄书中画面时,镜头到书的距离应DA.小于50毫米B.等于50毫米C.等于100毫米D.大于100毫米。3、如图所示,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B4.下面图1中,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的光路?B5.今年5月23日,蓬莱阁附近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DA.光沿直线传播B.景物经水面成像C.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漫反射D.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折射。6.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CA.“皓月”是人造光源B.“皓月”是自然光源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7.如图3所示,OA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60º,关于入射角α、折射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DA.α=60º,β<60ºB.α=60º,β>60ºC.α=30º,β<30ºD.α=30º,β>30º8、有关光的反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DA.光射到光滑平面上才能发生反射B.光射到透明物体表面才能发生反射C.光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才能发生反射D.光射到大多数物体表面上都要发生反射9、小红上生物课时,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放大镜来观察标本上的细微部分,则凸透镜与标本的距离应CA.大于20cmB.在10cm与20cm之间C.小于10cmD.等于10cm10.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1、能自由行发光的物休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A太阳B.地球C.月亮D.房屋12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D)A.验钞机验别钞票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C.光缆传递信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13.如图4所示,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则(D)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时钟指示的时同是2点正D.时钟指示的时问是10点正14.色光的三原色是(B)A.红绿黄B.红绿蓝C品红黄蓝D.红蓝黄15、放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D)A.透镜的焦点以内B.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C.透镜焦点以外的任一位置D.透镜两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C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像的虚
本文标题:人教版初二物理光学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2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