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历史高考专题复习——一带一路
1专题一“一带一路”【考纲链接】1、与中国古代“丝路”贸易有关的历史史实(客观条件、政策支持、重要时期的具体表现)2、新航路的开辟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方式、影响3、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经济、政治、外交)4、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原因、表现、组织)【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繁盛的原因;比较古代“丝路”贸易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难点:认识““一带一路””建设是深化对外开放,带动中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伟大构想。一、【热点解读】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5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来自30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出席圆桌峰会,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主题,就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思考: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和现代意义有哪些?二、“一带一路”的来龙去脉1、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之起源: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陆上丝绸之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着“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2、“一带一路”的提出及内容2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3月28日,在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发表讲话的当天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合作方向有三个,分别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合作方向有两个,分别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并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南太平洋。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将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三、“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①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调整转向。②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③中国能源进口和消费需要,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④“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3⑤中美战略博弈日益白热化。2、实施的有利条件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内: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社会稳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3、给中国带来的利益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建等首先受益;“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给新疆的交通设施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区域投资合作扩大投资规模;贸易发展水平提高;进一步扩大金融合作;有利于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推动引资、引智、引技有机结合;要求“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鼓励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四、“一带一路”相关知识讲解和练习古代篇: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①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丝织业发展;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②两汉路线:4陆路为主: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由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罗马);使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海路: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联系。③唐:海陆并举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到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可到波斯湾陆路:从长安向东可到朝鲜,从长安向西可到印度、伊朗、阿拉伯及欧非。唐代因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设立市舶司(相当于现在的海关)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手工业发达,文化繁荣,各国向往,加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丝绸之路陆海并举,走向繁荣。④两宋:陆路受阻,海路为主。宋代西北先后有西夏、辽、金、蒙古统治(他们与宋都是敌视的),丝绸之路被封锁,宋朝只能另寻贸易道路。南宋时经济重心南转,随着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达,海路比陆路更安全且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因此宋人开始从海上寻找出路,故宋代丝绸之路以海路为主,陆路中断。⑤明朝郑和下西洋(1)目的:a、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b、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c、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3)特点:a、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b、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4)历史意义:a、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b、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c、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5明清时期,随着重农抑商、海禁、闭国锁国政策的推行,天朝上国的愚昧无知,及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海外贸易衰落。练习1:唐宋以来,对外主要贸易通道为什么会由陆上丝绸之路转向海上丝绸之路?由于西夏的崛起,遮断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传统商路,更因经济重心的南移,支持外贸的经济重心也转移到了南方……——虞云国《细说宋朝》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答案:(1)传统商路(丝绸之路)的断绝(2)经济重心的南移(3)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北宋市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出现交子等(4)南宋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发展(5)技术条件:指南针的发明和造船技术的进步课后复习:1、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2、丝绸之路与佛教的传播练习2:通过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认识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及社会发展状况,理解在人类朝着近代文明转型时期,中国渐趋衰落的原因。材料一:(新航路开辟路线图)材料二:“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史西洋”,“皇上命和等帅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所以宣德化(朝廷的恩德)而柔(安抚)远人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郑和。”——梁启超《饮冰室合集》问题设计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的原因是什么?①引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改变了世界形势的历史发展进程。②世界从封闭、分散走向开放、整体的趋势。材料三:6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朝廷遂“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1793年)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的原因是什么?①社会环境:政治: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经济:自然经济的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保守、盲目自大、天朝上国。②郑和航海的目的和方式决定不可能延续下去材料四:在此后的历史中,随着西域诸国湮没在流沙之下,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商道也逐渐被历史所冷落,丝路走向了它的衰落。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逐渐落后于世界水平,而丝绸之路的衰落只是它的一个缩影。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他们阻塞了东方经中亚到达欧洲的商道,即丝绸之路。这导致欧洲一些贸易城市的衰败,为寻求新的商道,他们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当欧洲在中世纪以后开始觉醒,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各国,中国的各种传统商品再也难以与各种工业产品相竞争。法籍伊朗裔学者阿里玛扎海里认为:“在促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的主要因素中,应提到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工业以代用品取代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产品。”因此,缺少了商品的流动,作为商道的丝绸之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问题设计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内因: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政治: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保守、盲目自大、天朝上国。)外因:①新航路的开辟②工业革命的冲击近代篇: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复习要点:1、西方对中国侵略的史实;2、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中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练习3:7材料一上海开埠后,时人包世臣说:“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材料二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从1843到1855年,茶的出口由1300多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000多包增加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请根据材料提炼近代中外贸易的信息,思考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信息: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导致中国传统棉纺织业衰败;农产品商品化;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主要工业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影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处于从属地位现代篇: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复习要点: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现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4、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5、区域集团化组织的相关知识。练习4:现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建设材料一:丝绸之路被誉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世界文化的大运河”。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与印度的丝绸贸易,有专家认为印度瓦萨出土的丝线为公元前1000年前的周穆王时代
本文标题:历史高考专题复习——一带一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4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