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与管理体制的研究
目录摘要前言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述1.1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1.2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1.3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发展关系2.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2.1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分析2.2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方向研究3.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及对策3.1中小企业在当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3.2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相关对策结语参考文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与管理体制的研究2010级高起本工商管理摘要:本文以为,企业发展战略是起长足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总体的、长远的、全局的战略规划,其战略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配套实行,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略思想致始至终都统筹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战略对未来发展是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把企业管理问题视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面对现代管理理论所关注的战略、文化等问题,也要面对传统管理理论所论及的人、财、物运用效率等问题。后者不会因为前者的出现而消失,只是退为相对次要的地位。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退位”并不是绝对和永久性的,对于一个特定企业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次要矛盾完全有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因此,只有把它们纳入到一个同样的框架之下来管理,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动态和统领问题的全局。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研究前言中小企业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就业、税收以及城市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80%-90%,对于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经历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以及通货膨胀,再加上自身的资金匮乏,管理能力等因素导致了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即便是现在生存的中小企业,也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压力,所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研究日和通过战略调整来促使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几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已完成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长产值达76%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述1.1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1.1.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1.1.2、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1.1.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减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1.1.4、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截至1998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逾7万户,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5.22%;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同口径销售收入总数的16.57%,1998年与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分别增长了20倍、15倍、23倍和50倍。1.1.5、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1.2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1.2.1、中小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1.2.2、“二次发展”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重点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0.66: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1.3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发展关系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此外,地方企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2.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2.1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分析2.1.1、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有何发展优势管理费用较低。不同规模企业长期并存的现象说明,企业对最优规模的要求是不同的。美国经济学家科斯从企业管理费用与交易费用的关系角度认为,企业边界取决于企业和市场的均衡,即企业的边际管理费用等于边际交易费用。尽管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降低外部交易费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内部管理费用递增,因而企业的最优规模不一定就是大规模。这为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依据。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规模不大,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内容相对较少,管理难度相对较低,从而管理费用也相对较低,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在管理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经营机动灵活。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因企业规模不同而要求不同。相对大企业,中小企业管理跨度较小,职能部门较少,内部信息对称程度较高,因而决策链短,协调简单,信息上下传递速度快、失真度低,在企业快速决策和准确决策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此外,中小企业所需投入较少,进入门槛较低,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因而产品生产及投放市场时间短、见效快,产品转型成本低,适应新环境较为容易,在生产经营上具有很大的弹性。满足市场特定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多样化明显,市场日益细分。中小企业能凭借其在技术、资源方面的特有优势,按特定顾客群的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化的特定需求。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专业化分工日益细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中小企业能够发挥其在某一领域的技术与经验优势,承接其他企业零配件的生产或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从而发挥其生产经营特定商品的优势,与其他企业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内部激励相容。企业内部激励相容主要是指企业中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与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目标是不一致的,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其中,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难以掌握经营者的所有信息并进行有效监督,因而经营者有通过损害所有者利益来增加自身利益的动机。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多是合为一体的,因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没有偏差,不存在内部激励相容问题。即使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中小企业,由于内部信息量较少,所有者监督经营者的效率远比大企业要高。可见,在内部激励相容方面,中小企业是有优势的。2.1.
本文标题: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与管理体制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4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