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默写汇编及延伸阅读
试卷试题分布分值年代体裁篇名作者题型考查内容全国一卷14-159=3+6宋诗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单项选择题+问答题1.判断赏析正误;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全国二卷14-159=3+6唐诗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单项选择题+问答题1.判断赏析正误;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全国三卷14-159=3+6唐诗刘禹锡的《插田歌》(节选)单项选择题+问答题1.判断赏析正误;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三山语文私家课(全国一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案及解析】【C】C项的解释不符合生活情景和实际逻辑。其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我仅仅通过距离画作一窗之距就领略到了。“一窗”指的是这幅画的尺幅和一扇窗差不多大,或者是说画就像是为观者打开的一扇窗子,让人从中领略到了一直存在着的山水渺远的画意。【选项命题分析】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析:写了江山淡远之景,抒了悠然心会之情。写水“满眼”,写山“苍然”,写林“含晚”,写云“不还”,简淡而不事雕琢,肯定错不了。如果说首、颈联重在写景的话,那么颔、尾联重在抒情。而抒情也含蓄有味,因为这四句的情是隐藏在对画作的评价中的,这在分析C项与简答题时再说。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析:这是对首联的赏析。诗人观画,首先看到的是盈目的江水,不管原画留白也好,彀纹满纸也好,“满眼”即可证实。而山应该占据画幅上端,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山,但“苍然”。一个“苍然”,就写尽了山之远,有树而不可细辨。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析:错在“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诗人应是把对画家的评价和赞美写进了诗中。“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是说,画家构图多么精妙啊,这幅图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们从中领略到了一直存在着的山水渺远的画意。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析:为什么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呢?树在远山,其色苍苍,不可细辨,一在远端,二在“含晚”。“含晚”什么?含晚霭,含晚籁。诗人似乎看到了暮霭在林间游荡,似乎听到了傍晚林中的各种自然之声,这是诗人发现了画外意。而“孤云遂不还”,更是诗人新奇的诗性的想象。或许画中真的有一片云,或许纯是从诗人的心中飘来了一片云,但这片云徘徊留连在这片山水间,似是不舍,似是被山水吸引——山水有情,云也有情——说到底还是诗人动了情。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含意:①画中蕴含着诗意,吟尽心中所想,写出来总觉和画“不相关”。“不相关”,即不合画意,即不合心中理想的诗句,即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②这幅画作可以激发诗人创作出绝美的诗文,但诗人觉得自己还是无法用最美的诗句来形容画的好。评价:①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画作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画作中山水等景物,意境苍茫阔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②可以说是“画中有诗”,极具艺术魅力,能激发出诗人浓浓的诗情。③诗人用衬托的手法,表达对画家作品的由衷赞叹。延伸阅读——【许道宁其人】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约970年-1052年。活跃于北宋中期。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河北河间人。擅山水,师法李成,初于汴京(今河南开封)端门前卖药,以画吸引顾客,渐为人所知。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人称能得李成之气。宋朝人张士逊曾写诗称赞说:“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黄庭坚激赏他醉后所作的画。在《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诗中写道:“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忽呼绢素翻砚水,久不下笔或经年。异时踏门闯白首,巾冠欹斜更索酒。举杯意气欲翻盆,倒卧虚樽即八九。醉拾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数尺江山万里遥。满堂风物冷萧萧。”生动地展示了许道宁醉中作画的神情举止,见出他画技的高超。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作者介绍】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两宋间杰出诗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2014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诗歌鉴赏曾考过他的《寻诗两绝句》。高考故人旧题回顾——(2014山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试题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试题答案】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全国一卷)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想的愁若,但末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16.(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三山语文私家课(全国二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投长沙裴侍郎【作者】杜荀鹤【朝代】唐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已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思惠,受恩必报。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委婉从容之致。【知人论世】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旧五代史·卷二十三·梁书第二十三·列传第十三》有其传)。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诗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体诗,但也失之浅率,不甚耐读。《苕溪渔隐丛话》引《幕府燕闲录》,也谓鄙俚浅俗,惟宫词为唐第一。【看诗识人】一、《自叙》是唐朝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七律,诗人写自己身处暗世、有志难伸、怀才不遇、走投无路的困境和内心的烦恼。通篇夹叙夹议,评论时事,陈述怀抱,满篇韵味,生动感人。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酒瓮琴书终日与日渐衰病的身体相伴,虽然我熟知世道人情但也乐于孤寂清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我宁愿安守穷困,做一个天地之间的诗者,决不投身官场,成为世间利禄之人。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吟诗作赋时不忘济世救物,可叹的是,世道黑暗,人情深险,不能容忍正直本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平生肺腑之言无处诉说,如今老矣,苍颜白发,只能遁身世外,做一个隐逸之人。【创作背景】所谓自叙者,自我言志也。杜荀鹤因身处晚唐离乱之世,有志屈而不能伸,故为此篇。本诗通过诗人自身感受,写出了对时事政治的不满。【试题训练】1.分析诗中暗示的社会背景。(2分)答:①天下庸俗的官吏、腐朽的统治阶级窃取俸禄;②世间人妖颠倒,是非混淆,容纳不了敢说真话的正直之士。2.赏析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5分)答:①诗人虽贫寒、孤寂,失意潦倒,但以贫为乐,表现出了贫贱不能移的处世态度;②诗人宁愿安守穷途,做隐逸诗人,也不愿投身官场窃取俸禄,表现了自己冰清玉洁的高贵品格;③诗人虽处境艰难,但仍不忘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表现出一片救物济世的热忱;④诗人怀才不遇,壮志莫酬,充满着在昏暗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悲愤。二、《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创作背景】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就如埋没深草里的“小松”,诗人由此创作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全国二卷)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本文标题: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默写汇编及延伸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7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