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财政学(第七版)名词解释
第一章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政府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公共需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第二章免费搭车: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公共提供:指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和经费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私人提供:指市场上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用自有资金提供你私人产品的经济行为。公共生产: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公共定价: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财政支出的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财政支出效益: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第三章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同比”增长率。用公式表示为:1n1nn1nGGGGG(%)G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用公式可以表示为:(%)(%)GDPGEg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GDPGMGP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第四章社会消费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是一种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是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国防费:国防费是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简称。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BOT投资方式:BOT投资方式即通常所说的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第六章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现收现付制:是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中的一项分类,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社会救济:是国家财政通过财政拨款,向生活确有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资助的社会保障计划。普遍津贴:普遍津贴是政府按照“人人有份”的福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节俭基金:是政府按照个人账户的方式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基金式制度:基金式是世界各国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一项分类。基金式又分为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两种。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这是一种间接性支出,慎于财政补贴性支出。税收豁免: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税收扣除: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优惠税率:乃是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较一般为低的税率。延期纳税:系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盈亏相抵:是指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或是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纳的部分税款。加速折旧:系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列较多的折旧。第七章财政收入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包括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和通货膨胀收入。财政收入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有助于研究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制衡关系,并建立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的和谐运行机制;有助于分析财政收入来源结构,从而寻求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财政收入按资金管理方式分类:如果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可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大类。收费:政府收费主要是使用费,按世界银行有关文件的说法,使用费是指“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第八章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采用颁布法令方式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课税标准:课税标准是指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税收基础: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直接税与间接税: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即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价内税与价外税: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前转:前转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后转:后转又称为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混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前转和后转并行,即一种商品的税负通过提高销价转移一部分,又通过压低进价转移一部分,这种转嫁方式称为混转或散转。第九章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收体系的整体布局和总体结构。。税收宏观经济效应:是从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整体运行的角度来考察税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第十章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消费型增值税: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应税所得额: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扣缴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的单位与个人。起征点: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的数额全部征税。第十一章狭义税收管理:是指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为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依据税收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收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广义税收管理:狭义的税收管理、税收征收管理和税务管理,构成广义的税收管理概念。商品课税:是根据课税对象的性质对税收进行的分类。所得课税:是根据课税对象的性质对税收进行的分类。财产课税:是根据课税对象的性质对税收进行的分类。第十二章国债: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可转让国债:包括记帐式国债和无记名国债。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记账式国债:是利用账户通过电脑系统完成国债发行、兑付的全过程,称为“无纸化国债”。国债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国债负担率:国债规模通常是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称为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表示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国债市场:政府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和偿还国债,意味着国债进入了交易过程,而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即为国债市场。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隐形债务:即反映公众和利益集团压力的政府道义上的债务。第十三章国家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零基预算:指在编制预算是对预算收支指标的安排。增量预算:指在安排预算年度收支时,以上年度或基期的收支为基数,综合考虑预算年度国家政策变化、财力增加额及支出实际需要量等因素。部门预算:指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由主管部门按规定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指在一定的预算管理体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或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转移。第十四章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指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决算赤字:指预算执行结果支大于收,出现赤字。赤字政策: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
本文标题:财政学(第七版)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7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