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寓言四则》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说课稿赤岩初级中学陈娟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中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作品。作品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遐思。学习这个单元,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第一、分析教材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这两篇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从明代传入我国,影响深远。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伊索寓言》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今后学习寓言大有裨益。况且,这两篇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能够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以及怎样通过对多种描写手法的分析,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做如下设计: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⑴研究语言文字,感受赫耳墨斯和蚊子的形象特点。⑵通过多种描写形式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点。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准确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编、续编寓言的方法。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4、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感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事态度。第二、分析教法。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坎上。如果不研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对语文能力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于漪)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本课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的原则,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⑴故事导入,创设氛围。一节课,导入尤为重要。如果导入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师生配合会收到最佳的效果。⑵描写方法分析,感受形象。故事很短小,但语言比较生动。通过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可以一步一步地感受体会到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⑶激发想象,体会寓意。由于语言是依靠一个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假托的故事,并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是虚构出来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要调动自己的思维,充分运用联想与想象,走进寓言,体会寓言的寓意。⑷亲身实践,掌握方法。第一篇寓言,我设计了续写故事的环节,并告诉学生续写的要求与方法,并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后,针对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强调。第二篇寓言,我又安排了改写寓言的环节,这样让学生课堂上再次及时地巩固、加深自己对所学方法的认识。⑸合理延伸,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利用最后设置的一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想法,教师合理归纳引导。希望通过本课的学生,同学们能认识到人生路上的一些正确处事的态度。第三、学法指导。诵读课文,找出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具体体会文章的寓意。通过两次练习,巩固、掌握编写寓言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课具体针对初一学生求知欲强,个体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特点设计方法。第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大致是:创设情绪——质疑解难——拓展延伸——深入思考——总结1、创设情绪。以学生熟悉的一则《伊索寓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伊索寓言》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质疑解难。《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先请学生品读课文,思考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找出相关语句。再体会都表现了赫耳墨斯怎样的性格特点。(重点体会赫耳墨斯“笑”的含义。)然后,结合着赫耳墨斯的遭遇,共同探讨读出的道理。最后,设计一问题“赫尔墨斯听了之后,会是怎样的心情。如果让你顺着这个故事合理地往下编的话,你会怎么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人生处事态度。《蚊子和狮子》首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本文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去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分析蚊子的语言及动作描写,思考蚊子的性格特点。之后,再强化文字失败的教训,故设计一题“分析探讨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网粘住。体会从中得到的启示。”最后,检验学生刚刚学会的编写寓言的方法。所以,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改编故事情节。如果给蚊子一次机会,当蚊子战胜了狮子后,你希望它有一个怎样的结局。请同学从“蚊子战胜了狮子”后改写,并说说改写后表达了什么道理。”3、拓展延伸4、总结。5、作业布置:教育学要求作业要少而精,有启发性。第五、板书:力争新、实、精教育随笔让我们的语文处处都弥漫着语文的芳香——参加南区联片教研活动有感赤岩初中陈娟在校领导的重视下,在县教研室的关心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我校老师获得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好机会——南区语文赛教活动在赤岩初级中学开展,县教研室马老师做了重要讲话,城关一中姜艳老师上了一节别开生面、发人深思的示范课,本人感受颇深。现将一点心得表达如下:1、执著成就永恒。姜艳老师在做讲座时说“前面是鲜花,我在路上,”姜艳自幼好读书,工作后更是好钻研,吃苦耐劳,毫无怨言,反觉得课堂是她最美的王国,在那里她可以酣畅淋漓得干一番自己痴迷的事业,这种乐此不疲的事业心令人敬佩!她的这种乐观进取的精神鼓舞人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要学习她的那股钻劲、狠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我就像课文中的丑小鸭,我渴盼到更广阔的世界中去。”作为一个非师范生的姜艳老师,最先分配在很偏僻的小村子里带小学,她并没有沮丧,而是满怀爱心地去关注、培养每一个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终于进入镇小学,再到晓秦中学!新到中学,还带班务,她来不及惧怕,而是尽快熟悉初中新教材,听课,请人听她上课,虚心学习,找途径,学方法,再改进。学生成绩不断提高,好强的她在几次赛教中,出类拔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几次参加城关一中招考,终于如愿以偿。在一中,她在高手如云的竞争中,学得更努力,成长得更快!产后不到三个月,由于工作的需要,她就乐滋滋地上班了!现在的她没有因孩子太小而放下班务,她还要放飞理想,她还要找到鲜花!想想自己,起点也不低啊,可是我缺乏那种信心和勇气,安于现状怎么快速发展呢?信念,持之以恒的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都到哪里去了?我得加快步伐,我得想办法面对这一群底子太差、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贪玩学生!3、找到一个突破口,追根求源!在教学过程中,一次次把学生推到崖边,学生们就不得不快速思维,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学得慢,但记得牢!姜艳老师在讲《古诗五首》时,从一个“愁”字入手,让学生读完五首诗后,回答“这么多作者谁最愁?为什么?谁不愁?”在她的诱导下,学生稀里糊涂地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不愁,因为序文中写着:“欢饮达旦……”在解读了前几篇文章之后,具体体会苏轼到底愁不愁?在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质疑中,在学生急待于想知道苏轼为什么会有那种乐观进取的豁达胸怀时,晒出老师提前准备好的关于苏轼的生平与当时的处境,这个时候学生学习是多么得主动,对苏轼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又是多么得容易!4、县教研室马老师说“学生嘛,调皮是天性,在座的,小时就一直很听话吗?”想来也是,学生犯错,教师值得发怒吗?我们要想办法找根源,帮他如何改正,对学生,我们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学生有了进步,教师一定要及时表扬,好学生是夸出来的!5、既然已经选择了教育行业,从此就决定了我一生的路。从事教育20多年,我没有怨言,因为教书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是老师培养了我,我当然希望将我的知识快快乐乐地传递给学生!我会沿着这条路认真地,负责任地走好,善待好我的每一个学生,让我的课堂灵动飞扬,让我的学生乐于求索!总之,现在的我更需要那种不断求索的决心,那种勇敢无畏的魄力,我要尽快调整心态,多听名师讲座,让我短暂的课堂变得更有生机、更有活力,更有语文味!快速学习专业知识,迅速提高业务水平,尽快提高语文成绩!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勤做笔记,勤写心得,拓宽视野,让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弥漫着语文的芳香!
本文标题:寓言四则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1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