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语言文字运用304张
专题一成语、病句专题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专题三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专题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专题五图文转换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考情分析三年高考细思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部分具体特点如下:•1.成语、病句、连贯和仿写试题是必考试题,题型、分值、考点稳定,这也将是2013年高考中的保留试题。因此这四个考点是本部分备考的重中之重。在高考试题中,仿用句式突出了语言表达中的规范化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结合的特点,这是命题的热点。所选材料可能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2012年辽宁卷。•2.另一试题题型、分值稳定,考点不固定、轮考,这一点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全面,对于表格中未考的考点应加强复习与训练,因为这些考点势必成为2013年高考的重点。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3.从命题方式来看,修辞这一考点在课程标准卷一般不会直接地单独设题,而是经常与“语言运用(如仿句、广告词、对联、扩展语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等)”“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等结合在一起考查;从知识点设置上看,仿句题常将比喻、比拟、借代等侧重内容的修辞与对偶、排比、反复、拟人等侧重形式的修辞中任意两种组合在一起考查,比喻与排比、比拟的套用连用是常见组合方式。在2013年高考中修辞也是必考内容,复习时切不可放弃和忽视。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4.语言文字运用题是高考命题改革的试验田,有创意的新题不断出现。要关注新题型,进行适当地有针对性地专门训练,培养灵活的思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针对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实用、通用的特点,备考中要借鉴其他省份试卷中优秀的语言运用试题。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成语、病句专题一成语、病句专题一│真题体验真题体验1.【2012·辽宁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B.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忙.里偷闲...,理一理凌乱的思绪。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专题一│真题体验[解析]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方寸之地”原指很小的地方,后也用来指人的心。此处属于望文生义。B项“忙里偷闲”指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重要的事。C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D项“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专题一│真题体验2.[2012·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专题一│真题体验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透彻,解释得那么轻松。专题一│真题体验[解析]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合语境,应为“不负众望”;B项“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搭配不当;C项“渐入佳境”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渐浓,不合语境。成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适用范围和对象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专题一│阅卷现场阅卷现场[2012·课程标准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专题一│阅卷现场专题一│技法点拨一、成语一轮反思1.不能掌握判别成语正误的基本方法,就不能从“意义”“语境”及其彼此“协调”方面识别成语误用的陷阱。2.对成语题的设题陷阱不敏感,解题时不会抓住重点审读。技法点拨专题一│技法点拨二轮点睛1.回归根本,弄清意义。理解成语的意义是正确运用成语的前提和条件。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因此,成语的意义应整体理解。有一部分成语其字面意义与整体意义基本一致,这类成语可根据字面直接解说。但是大部分成语的字面意义与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它们的意义往往是通过引申或比喻而形成的;还有不少成语中的语素用的是古义,如“屡试不爽”的“爽”(差错)、“劝善惩恶”的“劝”(勉励)、“无偏无党”的“党”(偏私)、“楚楚可怜”的“怜”(爱)、“爱财如命”的“爱”(吝啬)、“无色无臭”的“臭”(气味),如果按照现代意义理解就会出错。专题一│技法点拨2.详审语面,遵循语境。正确辨析与使用成语,除了掌握成语的确切意义之外,还要注意其语言环境。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言环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成语的特点设计的。所以辨析解答成语题要详细审察,把握句子的整体性及其内部联系性。只有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和结构,才能明了语境对成语表达的种种制约,进而确定所用成语是否恰当。这涉及成语的意义、范围、程度、色彩、搭配等,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是相对固定的,但语境有时会临时改变其固定性。如“歹徒穷凶极恶”时,主人也可“铤而走险”;在“饭店里灯红酒绿”中,直接运用成语本义亦可。专题一│技法点拨正确理解成语和使用成语都应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只有准确地把握语境,才能找到辨析成语的钥匙。3.警惕陷阱,注意重点。从某种意义上看,考试是命题者与考生间的一场智力游戏。在成语运用题中,命题人常常布置各种陷阱来干扰考生答题。考生应该有能力识别这些陷阱。到底怎样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呢?除了做到上文所讲的“弄清意义”“详审语面”之外,还需要注意全面掌握陷阱类型(如“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前后矛盾”“语意重复”“谦敬失当”“错用对象”),充分了解这些陷阱的特点,以便答题时“一眼就识破天机”。专题一│技法点拨4.褒贬双用,特别小心。有一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应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考生应熟悉和积累这样的成语,比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淋漓尽致”“平铺直叙”“不翼而飞”“左右逢源”“乘风破浪”“洁身自好”“百花齐放”“贪多务得”“数米而炊”等,这些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都可以取用其不同的意义,千万不要因为它们的某一种含义常常被人忽略而误以为该成语用错了。专题一│技法点拨答题建模1.答题要领判断成语使用恰当与否,一是辨析近义成语,一是根据语境选择相应的成语选项。高考强调的是在动态语境中考查成语的使用,即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强调语境在成语分析中的重要性,既要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它的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搭配等。2.答题步骤(1)看清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专题一│技法点拨(2)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谁,什么,是褒是贬,要突出什么)。(3)成语是用来表达什么意思的。把握住成语的感情(褒贬)色彩、语体色彩、语义轻重、范围大小、搭配习惯、敬称、谦称等。(4)看二者是否一致,然后依据题意选出答案。专题一│技法点拨二、病句一轮反思1.不清楚六种常见的语病类型。每一类语病不能结合典型的例句分析,遇到病句时不能从类型上“对号入座”。2.没有基本的语法知识,尤其是句子相关知识。遇到试题时,不能给单句正确划分句子成分。3.对做过的“旧题”没有常回头看看。只有常回头看看才能归纳总结规律性的认识,指导解题实践。专题一│技法点拨二轮点睛1.语感审读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语感,从语感上察觉出语病。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或修改。如: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2012•天津卷)专题一│技法点拨[思维轨迹]本句通过语感审读可知“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读起来有些别扭,进一步分析可知“善款不能用于治疗费用”,应将“费用”去掉。[参考答案]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2.语法分析法对句子作语法分析,可先提取出主干,检验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有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或修改。如:专题一│技法点拨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2012•北京卷)[思维轨迹]本句通过语法分析可知这句话的主干是“《天安门》采用互动,营造出‘北京人’跑来”,很明显后一句“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跑来”后面加上“的氛围”“的场景”才无残缺。[参考答案]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的场景。专题一│技法点拨3.对照类比法所谓对照,是指遇到定语、状语较多的复杂单句时,可以对照多层定语和状语的一般次序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符合规则的是正确的;反之,则可能有问题。所谓类比,是指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造的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也不正确。如: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2012•安徽卷)专题一│技法点拨[思维轨迹]本句可以采用“对照类比法”先造一个句子,如:“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这句话中“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所以例句中使用“能否”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致使一面对两面,可将“能否”删去。[参考答案]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专题一│技法点拨4.逻辑分析法有的病句可能没有语法毛病,但却不合乎情理,如果我们用逻辑分析法,从概念的使用是否恰当,句意是否明确,判断、推理是否合乎逻辑等方面去思考,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语意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方法辨析或修改。如: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2012•湖北卷)[思维轨迹]本句可以采用“逻辑分析法”,很明显应该先物质后精神,所以两个分句的逻辑顺序不当,“不仅”和“而且”后面的内容应对调。专题一│技法点拨[参考答案]现代文明不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而且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答题建模1.答题要领辨析语病,一是掌握高考中的六种语病类型,对每种类型可能出现的语病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学会从主干方面梳理句子,然后再在枝叶上做文章,由面到点,找出语病。专题一│技法点拨2.答题步骤①审“题干”,明确选择不正确的还是正确的一项。②审句子“主干”,检验主语、谓语和宾语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本文标题: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语言文字运用304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5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