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3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阅读经典的方法论问题主讲人刘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刘军(1975-),北京大学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原理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与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现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专项课题各一项。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孟子.尽心上》一、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致拉法格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恩格斯“半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列宁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1979年,英国肯特大学的麦克莱伦教授发表《MarxismafterMarx》。2002年,美国杜克大学的洛克莫尔教授发表《MarxafterMarxism》。有三种马克思主义:归属政治家类型的马克思主义;归属学者类型的马克思主义;离谱的苏联式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类型的马克思主义由于政治原因,把恩格斯、斯大林和毛泽东等都无一例外地说成是世界级哲学家,这是错误的。“这种过分的做法,不仅使得人们的想象力变得贫乏,而且很难把马克思主义研究严肃地作为一个学术活动。”“口有多大,学问就有多大。”离谱的苏联式实践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及其卫星国地区,一提到平等、自由和正义等自称共产主义的目标,人们只有苦笑。”“人民是革命建设的主人。人民应当接受首脑的指导。首脑是头,党是躯体,人民是手足,躯体和手足应当听从头脑的指挥。如果没有头脑,就失去了生命”。1、马克思是否过时?20世纪的争论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们》“IsMarxismdying?”“WhereisMarxismgoing”21世纪的争论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国家是一种以其无处不在的复杂的军事、官僚、宗教和司法机构,像蟒蛇似的把活生生的市民社会从四面八方缠绕起来的中央集权机器。--《法兰西内战》2、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FrancisWheen)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他是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资本论》完全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mp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三种解读模式(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1、以恩解马柏林:马克思-恩格斯广场“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了40年。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恩格斯《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提纲》第十一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84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aber)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888)怎样评价恩格斯的功过得失?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苏联教科书模式采取的全盘肯定态度,甚至将《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论》这两部通俗性、论战性著作视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系统化的最高成果和主要代表作;另一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采取的全盘否定态度,制造马克思、恩格斯的对立。诺曼.莱文(NormanLevine)《可悲的骗局:马克思反对恩格斯》(1975)《不同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2006)恩格斯的历史贡献:第一,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立者、辅助者。如果说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原生形态创立的“第一提琴手”,恩格斯则是“第二提琴手”。第二,对马克思哲学做了总结,是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的最初尝试,便于工人群众掌握。第三,恩格斯是马克思著作的最早的整理出版者,也是马克思最早的传记作者。所以,恩格斯可谓马克思的知音、战友。没有恩格斯,马克思就可能是理论界的梵高。恩格斯的历史局限:第一,主要精力的历史局限。1869年,退出商业公司,在致马克思的信中说:“我摆脱了这个该死的商业而能重新随意工作,是多么高兴。”第二,论战对象的局限性。《反杜林论》与杜林的思想体系紧密相关。杜林只是柏林大学的一名讲师,在哲学史上只是一个匆匆过客而已。第三,恩格斯本人哲学思维的局限性,青年马克思走的是柏林的大学专业训练之路,青年恩格斯走的是自学成才之路。2、以苏解马苏联模式的哲学教科书体系中,物质运动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理念;历史唯物主义则被简单化地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以阶级斗争论为核心理念。这种解读模式曾一度适应那个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以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但在理论阐述上却是一种退化。关于革命和专政恩格斯晚年经过反思,在1895年如此坦言:“一切革命的共同形态,就在于它们都是少数人的革命。多数人即使参加了……造成一种假象,仿佛这少数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历史证明,我们及所有和我们有共同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恩格斯明确地说:“老的套话没有意思了,老的口号已被推翻……必须开辟一条新路,只能是走向民主制的道路。”在这片贫穷的土地上实行无阶级差别、无城乡差别、无货币、无商品交易的“超级社会主义”。几乎在一夜之间:富人被消灭了,统统都是穷人;城市被消灭了,人人都成了农民;曾经的“东方巴黎”金边,成了无人的“鬼城”;家庭解体,男女分开,吃大锅饭;穿一样的黑色革命服,戴一样的红格毛巾,婚姻由“安卡(组织)”指定配对。通过调查发现,在红色高棉执政期间,在全国共设置了158个监狱、埋人坑18975个。在这些坑中共找出遗骸1205662具。——柬埔寨文献资料中心2001年7月28日“我没有屠杀,我只是在战斗。”—波尔布特3、以西解马从政治倾向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三大派别:左翼、中间和右翼左翼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派别有卢卡奇、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阿尔都塞等人。中间学术派许多论述马克思的著作都受到各种政治斧钺的消磨。我所尝试做的至少是要客观公正地写作,向读者呈现一个合理的稳妥的形象。因此,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引述,并以一种同情批评的立场进行写作,避免陷入要么偶像化、要么玷污的两个极端。--麦克莱伦《马克思传》2006年右翼《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产生、发展和瓦解》三卷本:《奠基人》(19世纪下半叶)、《黄金时代》(20世纪上半叶)、《崩溃》(20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是本世纪最大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将被证明在全都精神生活领域中是最少有吸引力的意识形态;是为人与人之间采取暴行作辩护的哲学。--科拉柯夫斯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建立,汹涌澎湃的商品潮,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消费文化的平庸,拜金主义的盛行,导致精神和价值缺失。有些人突然间发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罪恶正在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上演。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抗拒和批判的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域特征和时代性特征相当明显,现代性被视为西欧这棵树上熟得开始腐烂的果子。他们的论调是否全部适用于现代化刚刚起步的中国,值得认真思量。“当你们想伸张台湾不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大可以从‘西马’出发,这会使你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有深刻的透视。但是,当你们伸张台湾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不能以‘西马’为出发点了。”——丁学良《从‘新马’到韦伯》三、回到马克思“当代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马克思作出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解释”。--K.梅吉尔要建立一种新的马克思哲学解读模式,这种模式必须能给出可靠的历史的和文本的依据,并保持对时代的开放性。(一)回归历史包含三个方面:1.结合人生道路波恩—柏林:反家庭教师—记者:反体制2.考察历史背景其中包括“西欧背景”、“德国民族国家背景”、“莱茵地方区域背景”、“家庭环境背景”等四个层次的历史背景。3.追溯理论来源除列宁提到的三大理论来源外,应重视马克思哲学的另外三大理论来源――古希腊哲学、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近代哲学、德国浪漫主义。波恩大学(1836年)颁发给马克思的学籍表显示,马克思选修了十门课程,有四门和浪漫主义有关:罗马和希腊神话;荷马;现代艺术史;普罗佩提乌斯的挽歌。德国浪漫派代表施勒格尔是这两门课程的老师,他给马克思写的课程评语是“勤奋和专心”。(二)回到文本1.从政治回到学术政治和学术纠缠不清的状况,使对马克思思想的阐释成为一种忽左忽右的政治游戏。比如《共产党宣言》,冷战时期将它的主旨概括为阶级斗争、“两个不可避免”;现在又将其主旨概括为世界历史理论或全球化思想。这种解读损害了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严肃性、科学性。2.从原理回到原著马克思的原著多处提到“消灭私有制”、“消灭国家”。“消灭”一词的德文是“aufheben”,这个词有“举起”和“废除”的双重涵义。该词在黑格尔那里意为有保留的否定。因此,应该译为“扬弃私有制”、“消灭”或者“扬弃”概念在这里引发出了对许多基本原理问题的再思考、再讨论。(三)文本研究的解释学处境“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恩格斯《致拉萨尔的信》从解释学的历史发展来看,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古典解释学是一种客观主义解释学,极力主张摆脱个人的偏见和误解,纯客观地理解文本的意义。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充分证明,所谓摆脱阅读者的主观世界而达到对文本的纯客观理解,是不可实现的幻想。阅读者者无法摆脱“前见”或“先入之见”,是历史赋予理解者的生产性积极因素,它为阅读者提供了特殊的“视域”。一切都是熟悉的,一切又都是初次相逢;一切都理解过了,一切又都在重新理解之中。——何其芳第一,正视“解释学处境”,是任何文本研究得以可能的前提之一,阅读者必须形成相应的“问题视域”。“问题视域”是任何文本研究得以可能的必要条件。第二,正视“解释学处境”,可以使我们对自身的局限性保持自警和自省,从而避免种种僭妄。每个阅读者的“视角”(perspective)是有局限的,要避免绝对化和“惟一性”的陷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要求抛弃关于人民处境的幻觉,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觉的处境。现代德国制度是时代错乱,它公然违反普遍承认的公理,它向全世界展示旧制度毫不中用;它只是想象自己有自信,并且要求世界也这样想象。现代的旧制度不过是真正主角已经死去的那种制度的丑角。历史是认真的,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形态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态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它的喜剧。对当代德国政治状况作斗争就是对现代各国的过去作斗争,而且对过去的回忆依然困扰着这些国家。这些国家如果看到,在它们那里经历过自己悲剧的旧制度,现在又作为德国的幽灵在演自己的喜剧,那时很有教益的。《皮科罗剧团,贝尔多拉西和布莱希特》﹕“现在演员早已离开了舞台,布景早已被拆除,但它的无声的台辞却在我的思想中萦回不息。”
本文标题:第3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5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