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关于珍爱生命的论文珍惜生命的论文
加强珍爱生命意识,搞好自救互救教育摘要:“5.12”大地震中的惨痛伤亡给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使人们意识到了生命的可贵,很多学校也开始注重自救互救教育。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更要注重自救互救的教育。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指出高校要搞好自救互救教育,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充分动员一切力量,并就如何开展自救互救教育活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同时对我校的自救互救教育活动进行了简要阐述。关键词:自救互救教育必要性途径世界需要和平,人们需要安全。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生命是人们追求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有了安全,生命才得以存在,有了生命的存在,人类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5.12”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学校,遇难的师生,让所有人都对生命又有了新的认识。“5.12”大地震也引发了人们关于生命安全和自救互救的深刻思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安全第一。校园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质量牵动着众多人的心。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为学生搞好自救互救教育则是高校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1.大学生进行自救互救教育的必要性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改革,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及自救互救意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1.1自救互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5.12”汶川大地震给全国各地,尤其是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教育承载着祖国的未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由过去的封闭型办学变为开放型办学,由一般教学、科研机构变为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结合的多元化的社会机构。当前高校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1]所以不仅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救互救意识,教给学生自救互救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免除灾难的伤害。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真正建立起健全的安全预警机制、应急反应机制和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全体师生“珍爱生命,自救互救”意识,进一步丰富其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更好地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努力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2自救互救教育是增强青年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5.12”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鲜活的生命逝去了,但同时也有很多人成功逃生了。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假如有较强的自我防范意识及较高的自我保护能力的话,他免除灾难伤害的几率会提高很多。当代大学生由于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思想比较单纯,因此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一些坏人坏事抵制能力很差,甚至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同时一些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以致留下种种影响安全的隐患。因此,由于还不成熟,社会经验欠缺,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就相对比较弱。因此高校在学生中间开展自救互救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学生进行自救互救安全教育时,要加强安全防患意识的宣传,及时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教会学生掌握在紧急情况下,机智逃生的本领,从而让学生能够远离灾害。[2]2.高校开展自救互救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2.1领导牵头,共同努力,认真做好研究部署。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开展自救互救教育是学校的基本责任。学校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带领全校教师认真研究部署,搞好自救互救教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应急反应机制和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全体师生“珍爱生命,自救互救”意识,进一步丰富其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从而更好地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努力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2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救互救教育活动。对于大学生的自救互救教育,必须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是我们可以把自救互救教育的知识纳入到课程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救互救意识。二是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自救互救教育的实践活动。如我们可以举办有关自救互救实际案例的讨论会、演讲会,并可以模拟各种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橱窗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3]2.3注重防范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的能力和素质。目前,很多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都比较差,因此在遇到危险时往往会不知所措,不能很好地开展自救互救。我们在工作中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为学生搞好防范教育,并做好必要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的能力和素质。如我们可以进行如何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侵害、防自然灾害事故等常规安全防范训练,教给他们一些安全问题的策略和办法,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提高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和实际应对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从而自觉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3.我校开展的自救互救教育工作及其成果3.1领导牵头,认真做好研究部署工作。“5.12”大地震中的伤亡令很多人都感到悲痛和叹惜,但也为人们敲起了警钟。对此,我校领导对自救互救教育活动非常重视,并根据自身情况,本着对全体师生生命安全和集体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我校整个系部开展了“珍爱生命,自救互救”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开展前,多次研究商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安排部署。3.2举办丰富多彩的自救互救教育活动。为了将“珍爱生命,自救互救”教育活动开展的既有意义,又确保效果,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认真布置,最终将活动分为六项,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如下:3.2.1“珍爱生命,自救互救”教育动员会。我们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布置活动方案。首先,以班级为单位,给各班下发有关防震、防灾、防事故资料。同时发动全体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集防震、防灾、自救互救资料。其次,老师深入到班级,参与动员会,共同学习,加深印象。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丰富防震防灾知识,增强自救互救的信心和勇气。3.2.2学习抗灾先进事迹,坚定自救互救信心。各班组织集中学习“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当前的学生大部分是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生活大多比较安逸,缺少危机感,而真正遇到突发情况时往往会惊慌失措,无所适从。学习抗灾英雄的先进事迹,在让人感受到高尚风貌的同时,亦能让人明智,自强不息,奋起抗争。震撼学生心灵的同时,增强其先人后己、知恩感恩的品德意识,提升其勇于救助、勇于担当的精神境界。3.2.3保持警惕,遵守规则,远离危险。我们深入班级,亲自指导,各班针对交通、火灾、冰雪灾害等各类事故的防范展开激烈讨论,学生热情高昂,发言踊跃,参与积极。大家通过讨论,提高了警惕感,增强了遵守交通规则、消防规则及校规校纪意识,掌握了必备的安全知识,丰富了远离危险的智慧。大家纷纷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更好地保护个人财产、集体财产的安全。3.2.4开展实际演练活动。在成功组织以上活动的基础上,为了将学生的安全意识潜能进一步挖掘,并将其升华,同时为切实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在所在系部举办了“珍爱生命,自救互救”综合演练汇报会。整个汇报会分为紧急疏散演习、抢救及救护演练、卫生防疫演练和震后心理干预四项内容,旨在通过实践演练,让学生进一步认知、弘扬“珍爱生命,自救互救”精神。3.3活动成效显著。根据制定的完善方案,在多次实践演练后,我们组织部分师生进行了汇报演练。全校七千余人进行现场观摩,前来参加观摩的领导还有沧州地震局、沧州教育局、沧州红十字会及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领导。在整个演练活动中,学生面对危险反应敏捷,活动迅速,并能够团结一致,及时地开展自救互救,说明我们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校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学生要珍爱生命,并使其懂得如何自救互救。而只有注重搞好自救互救教育才能为创建一个和谐安乐的校园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进一步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王能武.高校安全教育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3).[2]邓国林.论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3]刘亚辉.论大学生安全教育[J].交通高教研究,2004,(2).
本文标题:关于珍爱生命的论文珍惜生命的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4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