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11无私奉献第一部分高考命题趋向及复习对策doc
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第一部分高考命题趋向及复习对策〔命题趋向阐释〕随着3+X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陆续推广和实施,2001年地理已在广东、河南、上海等省列入高考科目,全国已有18个省市实行3+X高考,为此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和各省有关部门,正积极认真研究和着手准备工作,以适应新的考试制度的全面实施。特别是对设计和拟定高考地理试题的工作来说,如何保持高考试题延续性、稳定性的特点,又要严格按“考试说明”的要求,依纲据本很好地与现行的会考制度衔接起来。既要适应面向21世纪的地理教学改革的需要,便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又要针对地理恢复高考初始阶段,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区分度的、全面合理的科学评价,确实是有很多值得有关部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为此,结合对以往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的简要总结和回顾,针对近五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和2000~2001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有关地理试题的特点分析,谈谈对新一轮高考地理试题的点滴思考。一、对历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的简要总结、回顾和评价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1993年,经历了16个年头。试题的难度变化大体上呈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但题型的变化呈跳跃性特点。至90年代初期,为了与其他高考科目在内容、题型、难度系数保持相对的一致,整个试题的题型类别、内容结构日趋稳定。而恢复地理考试的200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的地理试题出题巧妙,有一定的区分度,充分体现了地理的特色,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2001年客观题难度和梯度均较去年有所加大,主观题较灵活,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且今年的试题切入较容易,考生得分易但得高分难,体现出良好的区分度。另外,试卷中有图表式试题,需要考生会读图,并能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答案。这就提醒学生平时应关注热点、时政和生活,要尝试用所学知识去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为了说明这些,依据题型和难度系数的变化,将历年来的地理考试分为四个阶段,对试题的特点进行简要总结、分析和评价(见表1)。实际上,对于现阶段新一轮地理高考复习而言,最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是90年代初期的一些高考地理试题。因为其模式和风格特点,是根据全国各地大量的反馈信息,经过了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形成的。通过考试的结果证明这些试题基本上适应了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并有利于指导中学地理教学。在这里我们不妨从1993年高考试题中,摘录两题,进一步说明这一阶段的试题特点:【例1】1993年高考地理第5题:一艘货轮出马六甲海峡驶向科伦坡,当正午桅杆影子朝向北方时,可能:A.船顺水航行B.船逆水航行C.印度洋北部海流顺时针方向流动D.印度洋北部海流逆时针方向流动答案A、B、C、D表1时间对这一时期试题的总括评价1977~1983年初始阶段命题以考纲为准,难度不大,题型种类多,以记忆知识为主,拉大网式的问题约占40%左右。到了后期,开始注意对能力的考查,如1981年出现的气候统计图表题;1982年的试题偏冷,内容较多,如考了中美洲7国的名称,使那年平均分陡然下降,试题的内容和形式呈不稳定状态,有人概括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初中的本子(初中地理4本教材)、高中的学生、大学的题目。”确实给出题者带来了困难1984~1988年成熟阶段由于高中地理上、下册内容先后纳入高考范围,试题的覆盖面增加,采分点也增多,难度从总体上看是有所降低,题型也开始趋于稳定,标准化程度逐年提高,填图、析图、绘图题明显增加,但大部分试题内容还是以单纯记忆的内容为主。1984年、1985年试题竟有教材中的原题出现1989~1993年相对稳定阶段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调整,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分卷的形式逐步固定下来,试题题型、知识结构、容量日趋合理。紧扣大纲、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灵活应用,智力型、能力型的好题目层出不穷。注重灵活应用和能力考查,“稳中求变、求新”是这一阶段试题的突出特点。填图、读图、析图、绘图题所占比重较大(一般可占到30%)2000~2001年恢复阶段连续五年的地理考试恢复了,而且是以综合试卷的形式出现,这个教学改革是很好的。这次综合试卷符合减负导向,重视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核。选择题采取先给专题式的题干,再出考查能力的题目,注重了对考生知识的整体掌握和归纳运用的能力考查。试卷偏重于现实感,把过去觉得比较枯燥的学科变成有血有肉的现实的学科。试卷有创新意识。注重对考生人文价值观的考查,考查了大家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其中地理试题出题巧妙,有一定的区分度。尤其以当前的热点问题——环境问题和时政大事为主题,要求考生进行多角度思考,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注重对考生的人文价值观的培养,让考生关心国内外时政大事和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心。200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其中涉及地理学科知识点的有:①自然环境优势(地处低纬、气候条件好、河网密布、沿海等),对经济活动承受力强;②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大;③交通、通信发达,国内外联系便捷。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涉及的地理学科知识点有:①区时的计算和应用;②部分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气候(降水量)、交通现状等基本知识;③由经纬度位置判断国家及其概况;④地形剖面图的判读;⑤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原因【例2】1993年高考地理第26题: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填出滇、黔、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名称。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省会城市-2.314.9①4.924.0②7.819.9③-1.326.7④答案①拉萨;②贵阳;③昆明;④西安精析这两道题目,对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应用地图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题目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所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广泛,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对体现这一阶段地理试题的特点,具有典型意义。二、简要分析近五年来上海高考地理试题和2000~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的特点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来看,与1989~1993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相比,我们认为主要是继承为主,兼有发展的一面,既体现了现代地理学的应用性特点,又能紧扣新教材,注重能力的考查,突出热点,突出人地关系这一中心。具体特点如下:1.保留了地理试题传统特色经过多年的高考,我国的地理高考试题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上海试卷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上,也保留了许多地理试卷的传统特色。它表现在:(1)地图多:它是地理学科地域性特点的反映。如1998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对此有鲜明的表现。试题中有东南亚地图(5分)、新疆地图(7分)、黄河中下游地图(8分)、英国、日本地图(12分)、中国东部沿海地图(4分)等,如果加上无图考图的题,地图在高考试题中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2)综合性强:它是地理学科综合性特点的反映。1997~1999年上海试卷第四部分的综合分析题有40分,2000~2001年上海试卷的综合分析题有100分,所占比例相当大。如:【例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全球地壳共分为六大板块B.板块“漂浮”在上地幔的软流层上C.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很深的海沟D.板块碰撞地区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精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被分割成若干“块”,即岩石圈板块,简称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上地幔的软流层上。两个板块的交接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洲板块相撞处,形成很深的海沟和弧状的岛链,并产生频繁的火山和地震活动。大西洋、东非大裂谷就是由于板块张裂而产生。板块构造学说知识内容繁多,要考生从自己头脑中提取相应的信息来选取正确的答案,而且多一个,少一个,错一个均不得分,真不容易。答案B、D【例4】联合国总部设在市。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既是欧盟成员国、又大量出口粮食的国家是。精析世界上有许多国际性组织,本题选取了两个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和欧盟。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纽约。第二个问题稍稍复杂一点,考生既要搞清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又要知道欧盟成员国,以及它们的粮食出口现状。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为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五国中同时是欧盟成员国的只有英国和法国;英国是世界农产品上主要进口国之一,而法国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粮食大量出口。答案纽约;法国【例5】(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努力,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请你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读图1和下表回答:(14分)图1东中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1978年1990年1998年东部52.4253.6858.12中部30.9229.9027.92西部16.6616.4213.96东西部人均GDP变化及东西部差距(单位:元)1978年1990年1998年东部48320809483中部25510604052东部与西部的比值1.891.962.34(1)根据图上的编号填出相应省级行政区的简称。①②③(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在1978~1998年期间,东部和西部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东部和西部人均GDP的变化是。(3)西部大开发重点是依托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在开发西北地区时应以铁路干线为重点,该铁路干线将西部的几个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串起来,它们分别是:。该线西段已与(国家名称)中亚铁路接轨通达西欧。将成为西欧大西洋沿岸与东亚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4)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计划中铁路进藏有青藏、川藏等方案(如图所示),青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川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选择青藏铁路的好处是。(5)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A.缺氧冻土B.太阳辐射弱地震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D.云雾多滑坡(6)在西部大开发的能源建设中,除西气东输工程外,正准备实施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受惠的不仅是东部地区,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方面的好处是:。答案(1)青藏川或蜀(2)东部GDP占全国比重上升,西部下降东西部差距明显扩大(3)陇海—兰新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哈萨克斯坦(4)多高大山脉,山间有盆地、宽谷,地面波状起伏,相对高度小要横贯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修建铁路工程量小,费用少,工期短(5)A(6)西电东送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3)强调双基:无论教学还是测试,都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近年上海试卷也不例外。填空题20分,全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方面的试题,单项选择30分也基本如此。即便在读图分析、综合分析这样一些“大题”中,也都侧重了对双基的要求。这就保证了整个试卷不偏、不怪,有利于学生考出好成绩,有利于中学教学。如例6,它取自于课本原图,考生都很熟悉,如果能对教材有较好的掌握,就能取得好成绩。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如地球运动、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地理知识,人口与城市、资源与环境等人文地理知识在试卷中均有很多的反映。它让人们看到,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中学地理同高校的许多专业,都有着广泛的联系。【例6】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图2)解答:(8分)图2(1)写出自然带的名称:B为;E为。(2)自然带G的典型植被是;自然带H的典型动物是。(3)自然带F的典型土壤是,该自然带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4)在南半球与H相同类型的自然带字母代号是。(5)植被以森林为主的各自然带,在图中的字母代号是。精析地理高考内容的涵盖较广,兼顾自然和人文、区域和部门,尤其强调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各个地理要素通过在不同区域(或地域)的组合,造就了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地理科学就是研究这缤纷多彩的世界。所以,地理考试既要考学生有关地理知识普遍性、规律性的内容;也要考学生在具体的特殊的条件下,运用规律性知识的能力。例6就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答案(1)热带稀疏草原(萨瓦纳)带;温带落叶
本文标题:11无私奉献第一部分高考命题趋向及复习对策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4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