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C)A.4克B.8克C.16克D.32克解析:这一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更注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中各种关系的灵活运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对学生的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从题意可知条件发生变化,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2克黄金=8克白银(1克黄金=4克白银)5件A商品=4克黄金所以,5件A商品=4克黄金X4=16克白银2.(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A.28040B.24020C.48020D.416040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生产者A生产甲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意味着A在4小时内可生产甲商品4件,故其使用价值总量为4;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为40×4=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然由社会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即40元,故D项符合题意。3.(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A.增加50单位B.减少50单位C.增加10单位D.减少10单位4.(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C)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5.(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C)A.7392元B.79464元C.84392元D.86240元6.(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B)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7.(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8.(2008年高考文综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9.(2008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B)A.上涨不足5%B.上涨5%以上C.下降不足5%D.下降5%以上10.(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C)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刘老师注:此题有许多老师和学生咨询具体计算方法。四川达州“执夷”老师提供给我一个计算方法,我觉得很清晰。录在这里,供大家参考。通过社劳率引起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的变化,而单位时间内的价值总量不变,因此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这个数量增加跟社劳率无关。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劳动者增加10%,导致w数量发生变化(1+10%),同时社劳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08年W总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08年商品价格=12.1亿×10元=121亿元。11.(2008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B)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因此,假设2006年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商品的数量为1,其价值总量为1元/件*1件=1元,那么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X元,就有X元/件*1*(1+25%)=1元,通过计算可得,X=0.80元,B项正确。12.(2008年高考文综重庆卷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B)A.1400万元B.5600万元C.7000万元D.9800万元解析:本题考查汇率、企业效益利润等相关知识。涉及数学计算,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每件该商品的利润为10×7—14=56元人民币,即可算出正确答案为B。从近年来经济常识知识的考查中,常常结合数学思维解答一些问题。对于经济学中需要计算的一些经济量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关注。13.(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B)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解析: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20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20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1+20%)=12元。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有学生反映此题比较难。不知道该怎么计算。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对提高50%的理解。提高50%不是提高一倍,应该是1+50%,即生产率提高50%以后,应该是1.5M=15,即1M=10。货币贬值20%,相同货币只能购买到(1-20%的)商品,即0.8M=10。因此答案就是12.5。本题设计意图很好,经济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但是对于高中文科学生而言,确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值得命题者和一线教学的老师思考和总结。2007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计算题是高考政治试卷中的一种常见题型,2007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和政治试卷中出现7道计算题,涉及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利息率、纳税额、汇率、需求的交叉弹性等六个方面,几乎涵盖所有政治知识中有关计算的知识点。试题总量远大于往年,部分试题的综合性较往年有所增强,如天津卷29题、北京卷29题,都是一个题目既涉及到汇率的知识又考察利息率的知识,难度加大,学生的思维过程延长。重视和研究这些题目,总结规律,有利于我们减少失误,做出正确的判断。一、考察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Ⅱ都考察了这一知识点。(2007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B.8克C.16克D.32克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步,先求出5件A商品所对应的白银的交换比例。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第二步,计算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后的交换比例。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5件A商品=16克白银”的交换比例没有变化。变化的是黄金和白银的交换比例:即原来是1克黄金=8克白银,由于黄金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黄金单位价值降低,交换比例变为:2克黄金=8克白银(即1克黄金=4克白银)。所以,答案应为C。在该题中黄金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是一个陷阱,起到干扰作用。(2007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8040B.24020C.48020D.416040解析:该题同样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同时涉及到了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可以分三步解决: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4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价值总量应该为4×40=160元。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因该是160元。所以答案应为D。小结:解答此类问题,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
本文标题: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6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