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眼看到他我即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那是一个侧影。背有些弓,一头被岁月漂白的头发在风里随想,头微微扬着,耳朵很宁静的样子。他站在路口,他的身边有一个疯子在发狂,街道上奔跑着喧嚣。这一切好像与他都很陌生。他身着一件蓝咔叽布夹克,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黄包,看上去仿佛是偏僻县城来的一个探访者。那天他是等我们接他去一个便宴,然而我们迟到了。结果让一个70余岁的老人在街边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他没有急躁,也没有嗔怪。是的,他已经习惯于这样迟到的约会了。他与历史的约会足足迟到了近半个世纪,当他终于乘上最后一班从那黑洞洞的隧道里升出来的班车时,他觉得他头发里的风并没有变。二他的眼睛很诗意。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眼睛竟可以如此的明澈、清纯。那两枚饱满的眸子是两方小小的古歙砚。这双眼被40年代的南风读过,被60年代的东风读过,也被80年代的西风读过。然而他并没有患风泪眼。他的眼睛总有水的感觉。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文章开头说“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奇异气质”是什么?仔细阅读一、二部分回答。(3分)宁静宽容清澈质朴仔细品味下面两个句子,联系全文,简析它们在文中的含义(1)街道上奔跑着喧嚣。形象地勾勒了当今世界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作用)与宁静淡泊的心态形成强烈的对比。(2)上了岸的水族。原本有自己的写作特色,后来为名利改变了自己的本色的作家来自水乡的作家并非他一人,然而后来那些人都离开了水,上岸去了。上了岸的水族有的演化成爬行类,有的则期期艾艾,成了两栖类。从生物意义上说这当然是一种进化,而当这种生物意义又被引进社会意义时,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也就变得合乎“规律”而无可非议了。惟有他留了下来。第四部分第6句话在文中的妙处?来自水乡的作家并非他一人,然而后来那些人都离开了水,上岸去了。上了岸的水族有的演化成爬行类,有的则期期艾艾,成了两栖类。从生物意义上说这当然是一种进化,而当这种生物意义又被引进社会意义时,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也就变得合乎“规律”而无可非议了。惟有他留了下来。在水边。偶尔抬眼望一望天气,复又低头看眼前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寂寂的白白的水。1内容上:坚守自己特有的人格与文风2结构上:点题,呼应开头,升华主题.3艺术表达效果上:借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含蓄生动,耐人寻味.4依据文章第三部分的内容,探究汪曾琪在文学创作的特点.三他是美食家,恰如他是美文家。他先将到嘴的食物一抿,并不急于送入牙槽,用舌尖品一品,然后再细细地嚼。他吃得很耐心,很集中思想。这是小品式的吃法,当然不适合觥筹交错的盛宴,因此,他不打算去那一类庆功宴上勉强自己的胃。吃,是私事,如同写文章。耐心,集中(全身心投入的态度)淡泊名利扣住私事写真情实感黄土邹志安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21.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4分)①象征了“我”的父亲(2分)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1分)③象征了博大宽容(1分)22.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8分)①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总答)分答(关键词+简括事例)②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③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④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⑤精神上的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23.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2分)广大农村还很落后,生活水平很差,人们精神贫困。由表及里①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第①段中的“有人气”指的是。有人情味9.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4分)⑨多么珍贵的印章啊!为了防范赝品行世,吴冠中釜底抽薪。(1)吴冠中的印章有很高的价值,却被他自己主动磨掉。(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2)作者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真切而强烈地表达出惋惜、惊讶、敬佩等感情。(表达方式+感情)10.第⑩段中作者认为“她成了婴儿”普普通通五个字打动人心,根据本文分析其原因。(4分)(1)这句话写出了严重失忆的妻子在吴冠中的眼中宛如婴儿__她像婴儿一样缺乏自理能力;也如婴儿一样单纯;还如婴儿一样让吴冠中怜惜。(含义—紧扣关键词婴儿)(2)吴冠中用普普通通的五个字真切地传递出他对病妻的深情。(手法+感情)他丰满而瘦小,平易而固执,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的含义考查句子的含义__抓关键词吴冠中外形瘦小,精神却丰富饱满;性格平易,追求执着;他是富有的世界级著名画家,物质生活却极为俭朴。赏析“他丰满而瘦小,平易而固执,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的妙处1内容上:吴冠中外形瘦小,精神却丰富饱满;性格平易,追求执着;他是富有的世界级著名画家,物质生活却极为俭朴。揭示了大师的不同侧面,使大师形象更加生动立体。2结构上:深化主旨3表达效果上:“矛盾逆折”往往运用反义词在同一文句或诗行中,让它们在不和谐的状态下构成新的和谐和美的秩序。《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涅克拉索夫“你又贫穷,你又富庶你又孱弱,你又强大亲爱的俄罗斯母亲”12.本文标题中“我的邻居”四个字耐人寻味,请对此加以评析。(4分)(1)“邻居”只是针对人物的居住位置而言的称谓,不涉及人物的身份和地位。(抓关键词含义解析)(2)吴冠中是著名画家,而作者却只把他当作一个邻居,记述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这一视角有利于塑造作为普通人的吴冠中的形象,让读者了解到吴冠中作为公众人物之外的一面。(内容角度)(3)标题中的这一称谓也表现出吴冠中与周围百姓的融洽,表现出他的人格魅力。(感情角度)14.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②在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③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的。(需结合阿庆形象探究。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2,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17.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18.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4分)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1)不错,半农确是浅。(2)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18.(1)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2)鲁迅认为刘半农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3)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19.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4分)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1)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2)《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2,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1)刘半家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从此两人疏远起来。(2)鲁迅在《何典》序文中说了“老实话”,又在《语丝》上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刘半农感到不快。(3)刘半农后来“据了要津”,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4)“五四”退潮后,刘半农思想发生了变化,这是两个疏远的最根本原因。20.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1)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2)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3)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本文标题:高考散文讲解写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6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