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42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肖淑萍主要内容一、术语和定义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三、风险评价四、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五、监督检查与考核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处理风险管理一、术语和定义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评价风险分析风险: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影响是指偏离预期,可以是正面的和/或负面的。目标是不同方面(如财务、健康与安全、环境等)和层面(如战略、组织、项目、产品和过程等)的目标通常用潜在事件、后果或者两者的组合来区分风险。通常用事件后果(包括情形的变化)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风险。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及其后果或可能性的信息缺失或了解片面的状态。风险管理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风险管理过程将管理政策、程序和操作方法系统地应用于沟通、咨询、明确环境以及识别、分析、评价、应对、监督与评审风险的活动中。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风险识别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风险识别包括对风险源、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后果的识别。风险识别可能涉及历史数据、理论分析、专家意见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风险描述对风险所做的结构化的表述,通常包括四个要素:风险源、事件、原因和后果。风险源可能单独或共同引发风险的内在要素。风险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事件某一类情形的发生或变化。事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情形,并且可以由多个原因导致;事件可以包括没有发生的情形;事件有时可称为“事故”;没有做成后果的事件还可称为“未遂事件”、“事故征候”、“临近伤害”。危险潜在伤害的来源。风险分析理解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风险等级单一风险或组合风险的大小,以后果和可能性的组合来表达。风险评价对比风险分析结果和风险准则,以确定风险和/或其大小是否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过程。安全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和损失。可承受的风险根据企业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已降至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持续改进不断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工作,全面改进企业安全绩效的过程。风险管理示意图步骤1风险识别步骤2风险评价步骤3风险控制۞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方法→更新新工艺新物质新厂区风险识别新知识OHS法规变化……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1、危险、有害因素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物的因素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振动危害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粉坐与气溶胶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作业环境不良室内地面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梯架缺陷隧道/矿井顶面缺陷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房屋基础下沉室内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采光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室内给、排水不良室内涌水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和变通设施湿滑作业场地杂乱易作业场地不平航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脚手架、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地面开口缺陷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作业场地基础下沉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门和围栏缺陷门和围栏缺陷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作业场地光照不良作业场地光照不良作业场地空气不良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作业场地涌水其他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隧道/矿井正面或侧璧缺陷隧道/矿井地面缺陷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地下火冲击地压地下水水下作业供氧不当其他地下作业环境不良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2、危险、有害因素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01020304050607080910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11121314151617181920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3、危险源三要素触发因素存在条件潜在危险性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危险源三要素第一类危险源(根源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状态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工作中发电机、变压器,油罐等。能量载体,如带电的导体、行驶中的车辆等。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易爆物质等。生产、加工、贮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如带电体、高温物体等。4、第一类危险源举例在生产、生活中,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就必须采取屏蔽措施约束、限制能量,即必须控制危险源。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应该能够可靠地控制能量,防止能量意外地释放。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绝对可靠的屏蔽措施并不存在。在许多因素的复杂作用下,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措施可能失效,甚至可能被破坏而发生事故。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它包括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危险源举例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5、两类危险源之间的关系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注意:事故隐患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6、危险源与事故隐患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7、危险源辩识的需考虑的问题:(1)•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7、危险源辩识需考虑的问题:(2)(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2)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3)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4)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5)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1)六种典型危害a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b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c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d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e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f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2)三种时态a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b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c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3)三种状态a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c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风险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树事故树-----8、危险源(风险)辨识方法工作安全分析工作安全分析法(JSA)工作安全分析(JSA)工作安全分析是针对一项具体的作业,通过有组织的过程对作业中所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并按照优先顺序来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从而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JSA:无程序管理、控制的工作;新的工作(首次由操作人员或承包商人员实施的工作);有程序控制,但工作环境变化或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程序未明确的危害;可能偏离程序的非常规作业;现场作业人员提出需要进行JSA的工作任务。成立JSA小组JSA小组组长:基层单位负责人指定,通常是由完成工作任务的班组长担任,必要时由技术或设备负责人担任;JSA小组成员:应由管理、技术、安全、操作等人员组成;JSA小组要具备的能力:熟悉JSA方法了解工作任务、区域环境和设备;熟悉相关的操作规程。JSA的工作步骤第一步:把工作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或步骤第二步:观察工作的流程,识别每一步骤相关的危害第三步:分析评价风险第四步:确定预防风险的控制措施选定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对每个工作步骤,识别危害因素分析评价危害因素的风险对高风险的危害因素采取控制措施第一步:把工作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或步骤分解步骤时应注意:从头到尾列出每一作业步骤(作业活动清单);不可过于笼统或过于细节化;每一作业步骤应是“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什么”;如作业步骤超过10步则应考虑划分成不同的作业。第一步:把工作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或步骤例:换灯泡作业1.搬梯子2.支好梯子3.上梯子4.换灯泡5.下梯子6.把梯子放回原处第二步:观察工作流程,识别每一步骤的危害你不需要是科学家或者教授来做!对危险的认识很多时候依赖经验——请有经验的师傅帮助第三步:分析评价风险风险=暴露频率×严重性×可能性暴露频
本文标题:42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6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