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百和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1泸县百和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反映,同时也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为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指导思想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构建具有南小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教工成就自我的家园”。总体目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和地域传统相结合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物态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遵循原则1.思想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文化阵地。2.实践性原则:学校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积极组织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式喜闻乐见、学生参与性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欢迎的学校文化活动。3.整体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要做到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4.发展性原则:学校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5.参与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要注意发挥学校、班级、学生、家长及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主要内容一、学校精神文化(一)精神统领我校文化应以“和”的精神作为学校文化的精神统领。源于:中2华文化的精华——“和合”文化;百和镇名称中“百和”二字。1.文魂(文化之魂略述)“和”文化是我校校园文化之魂。校园要“和美”,校风要“和正”,教风要“和通”,学风要“和悦”,师生间要“和谐”,同学间要“和睦”,同事间要“和勉”……2.文脉(文化之脉略述)○1中华“和”文化简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礼之用,和为贵。”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认为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墨子认为和合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原理,指出“离散不能相和合”。《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认为畜养道德,人民就和合,和合便能和谐,和谐所以团聚,就不会受到伤害。苟子则提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的观点,把自然界的生成发展变化看作是天地阴阳和合的结果。《易传》提出十分重要的太和观念,讲“保合太和,乃利贞”重视合与和的价值,认为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2百和镇“百和”二字取义于“百事和顺”、“百事和美”,其“和”,有和顺、和气、和美、和睦、和谐、祥和之意,与中华“和合”文化精神暗合。○3学校精神文化传统。(待完善)3.文哲(文化哲学略述)“和”,指不同事物之间的搭配、融合、平衡达到最为圆满程度的一种状态。例如文学,例如音乐,五音的高低疾缓臻于完美,就称为和;又如饮食,五味的多寡浓淡搭配得宜,也称为和;又如身体,阴阳之气平衡饱满,也称为和;又如德行,处事不刚不柔曰和,为古代五德之一。和的境界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一种至善的状态;第二,它是由不同事物之间构成的一种完美的关系;第三,这多种事物在和合的关系中保持着原有的个性,而不必舍弃个性,一刀切成一堆齐刷刷的火柴棍儿。和而不同,“和”异于“同”之处,就在于它保留了其中3每一种事物的个别属性。(二)办学宗旨校训:诚实做人,学有特长1.教育思想由于我校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面对的是广大基层百姓的子女的教育问题,所以,我们的教育应以“平民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1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教育对象是不分类的,应该让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一视同仁,毫无例外,不加歧视,扩大教育对象。○2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他明确指出“乡村教育是立国之大本”;他强调乡村教育必须“适合乡村实际生活”;他主张“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陶行知还认为,“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3以德育人。陶行知曾说过:“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们培养的人,首先应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能对社会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2.办学理想将学校建成适合农村孩子生活、学习、成长、发展的,具有“和”文化特色的“乡村教育”学校。3.人才愿景培养“博爱、博学、尚俭、尚美”之人:学校将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深厚的发展基础、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具有高雅的审美趣味的学生。二、学校行为文化校风——和正:文明、勤奋、健美、进取教风——和通:唯严、唯勤、唯本、唯新学风——和悦:勤学、乐学、活学、学实(一)教师行为1.进校○1行政值周和值周教师提前半小时到校,检查学生穿戴情况及组织学生有序进校。4○2其他教师按时到校,有事须提前请假。进校门向值周老师和学生点头问好。○3衣着整洁得体,不穿奇装异服;手脸干净,不浓妆艳抹;言谈举止文明,不高声喧哗;夏天不穿背心、中式短裤、拖鞋进教室;不在教学活动中吸烟。○4办公室值日老师做好卫生工作。○5晨读指导教师组织好学生晨读活动。○6值周教师做好各班卫生检查及人数清查,统计晨检情况。2.升旗、集会、两操○1升旗仪式。德育主任组织好升旗仪式活动。升旗仪式每一位教师必须参加,班主任站在班级前面,其他教师成一至二排整齐站在学生后面。○2集会,班主任老师或当堂课的任课教师带领学生有序进入操场,班主任老师维持好会场秩序,其他教师成一至二排整齐站在学生后面或指定位置。○3广播操:当堂课的任课教师带领学生有序进入操场,并指导学生做完广播操,后一堂课的教师带领学生有序回到教室;眼保健操:由当堂课的任课教师守候学生做完眼保健操。3.上课:○1课前准备好教学用品,预备铃响后立即离开办公室,到教室门口等候上课。○2课内准备工作充分,提高上课效率。不离岗、不会客、不坐教(特殊情况例外)。○3认真开展教学活动,上课用普通话;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4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做好保洁工作。特别是写字课、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劳技课等。○5准时下课不拖堂,提醒学生到室外文明休息。4.课间、午休:○1课间、午休时不在办公室里玩牌、下棋、打游戏,不做其他有损教师形象的事。○2讲文明、讲卫生,不乱丢果皮、纸屑及烟蒂,不随地吐痰;能随手捡起(或清除)地面的垃圾。5○3楼道及中午值护教师按时到位,负责指导学生有序行走或做有益活动,出现偶发事故要及时处理。5.空课○1保持办公室宁静,不随便串岗、闲聊。○2利用空堂认真备课、批改作业或钻研业务、阅读教育报刊。6.放学○1班主任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整理教室桌凳、关闭门窗及电器。○2最后一堂课的教师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组织学生及时离开校园;辅导学生不能超过静校时间。○3行政值周及值周教师督促打扫卫生或做其他活动的学生准时离校;行政值周及值周教师要最后离岗,并做好关水、关电等工作。(二)学生行为1.进校○1早到的同学应在门外主动排成队,安静等候,不到摊贩处购买零食。○2个人卫生整洁。做到脸、头发、脖子、指甲、衣着、红领巾清洁卫生。○3主动问好。主动与老师及其他同学问好。○4读书。进校必读书,除做卫生的同学外,不得在操场、走廊、楼道等玩耍及做其他活动,如跳绳、打乒乓、打篮球等。2.晨读○1自觉早读。在晨读铃声响之前由班干部负责组织学生晨读。○2晨读铃声响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3.集会○1按一定顺序排好队,轻声慢步到操场集合。○2到达操场后迅速按集合队形站好,体育委员整队。○3升国旗时肃立、敬礼。○4学会倾听,自觉维持会场秩序,不讲话,不做小动作。4.上课、下课○1课前准备:学习用具摆放整齐(按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要求),静候老师上课。○2上课:值日生:“起立”→值日生:“立正”→教师:“同学们好”→全体同学:“老师您好”→值日生:“请坐下”。○3星期二上午第一节课课前预习时必须起立唱《国歌》(面向教6室正前方的五星红旗图);星期三上午第一节课课前预习时必须起立唱《校歌》;星期四上午第一节课课前预习时必须唱《队歌》;其他节课预习时由各班自主确定。○4下课:教师:“下课”→值日生:“起立”→值日生:“书本摆放整齐”→值日生:“桌椅摆放整齐”→值日生:“立正”→教师:“同学们再见”→全体同学:“老师您先走”(多媒体或电脑室上课时→值日生:“请列队出教室”)。5.课间○1不在楼道、走廊追打或做游戏。○2上下楼梯靠右走,轻手轻脚不喧哗,不影响他人,不推拉,不拥挤。○3课间活动文明玩,互相礼让不争吵,不趴在地上做游戏。6.两操○1体操。体操进场安静有序,课间操铃声响后,各班列队安全到达集合地点,体育委员整队分列,做操时动作规范整齐;做操完后体育委员整队并列,依次序退场。○2眼保健操。眼保健操铃响后,安静、规范完成眼保健操。7.午休午休时间可选择休息或自习,不讲话、不做影响同学休息的事。8.就餐吃饭之前要洗手,队伍排齐静等候,餐具拿稳无声响,注意礼让不争抢,剩菜剩饭不乱倒乱撒。9.文明礼貌○1随时注意自己的仪表,穿戴整齐;佩带各类标志。○2尊敬师长,双手递接物品。进办公室要敲门、报告,得到同意方可进入,离开要及时向老师道别。○3遇到老师要行礼问好;遇到来访客人主动问好——行队礼或点头礼,呼“叔叔好”、“阿姨好”、“爷爷好”、“奶奶好”。○4节约水电、爱护公物,不在墙壁、黑板、课桌上涂抹刻画,不损坏花草树木、文化走廊等公共物品。○5遵守社会公德,上下学路上不践踏庄稼,不损毁公共设施。10.卫生习惯○1不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随时“弯弯腰”捡起地上垃圾。○2按时打扫卫生(公区早上打扫一次、中午保洁一次;教室下午7放学打扫一次,中午保洁一次;大扫除为每周三中午,大扫除要求“六面净”),教室和公区随时保持整洁,不能有明显垃圾。○3桌凳摆放整齐,卫生工具整齐放到卫生角。11.安全○1不追打、不乱跑,不做危险性动作(如攀爬高物等),不做危险性游戏。○2注意上下学安全、生活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活动安全,遵守交通法规,有事故及时汇报班主任、老师或长辈。12.放学○1即时离校。放学后,无事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离开校园。○2准时静校。静校铃声响后,所有校外居住的学生都应离开校园。三、学校制度文化我校学校制度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详见学校制度集):1.职责部分:包含领导、各处室负责人及教师等各类人员职责。2.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办公制度、值班制度、请假制度、考勤制度、财务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六认真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研活动管理、学籍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行为规范、留守儿童管理、少先队活动等德育制度;综治、计生、普法等制度。3.卫生安全制度:包含各种应急预案、卫生安全检查制度、卫生安全培训制度等。4.评估奖励制度:包含教师年度考核方案、教师业绩考核方案、教师晋级方案、教师教学质量奖励方案等奖励、评估制度。四、学校环境文化(一)校园环境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要营造教书育人的氛围,要以“‘和’文化”为核心,突出学校“平民教育”、“以德育人”的教育思想,让每一面墙、每一块砖、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发挥教育作用。1.规划与布局学校的规划与布局是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体现着学校的外在形象和整体风貌,也最终体现着环境育人的宗旨。在空间上,学校应将整个校园规划为教学区、办公区、日常活动区、体育运动区、休闲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区域既要相对独立,功能各异,又要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共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2.建筑与设施8学校建筑主要指各类立面楼宇和附属建筑物,学校设施的种类很
本文标题:百和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9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