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9页高考试题的分类·整合·创新在高三的复习课堂上不可能不用习题,而选用的试题最严谨、全面、真实的也就是历年的高考试题,但是我们是否想过高考命题者的命题目的、价值定位和我们教师上课的教学目的与价值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高考题课堂复习例题课外练习题命题目的和价值定位①诊断性;②有一定区分度①针对性②代表性、典型性①检测诊断性;②巩固知识显然,一味的照搬高考试题作为例题必然出现以下几个尴尬的境地:(1)为复习某个知识点,用了好几个高考试题,学生忙于做题解答,无暇领会教学意图,有走马观花的感觉,降低复习有效性。(2)由于命题的目的性的不同,使得无关选项的讲解浪费大量时间,导致想要重点点评的地方讲不到位,习题本身的价值很难发挥。(3)由于高考试题有一定区分度,教学设计时直接采用不利于把握难度的递进。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研究如何在不同的命题目的和价值定位的前提下,通过分类、整合、创新试题,以提升复习题的针对性和使用价值,对高三复习教学的有效性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结合在高三复习中呈现给学生的范例习题的编写应具备以下条件:(1)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解决范例习题的问题的知识基础。(能学)(2)习题中呈现的问题与已有知识之间的有着上位、下位或组合的逻辑关系,使得已有的理论得到下位的扩充,或变为包摄性更广的规律,使认识深化。(该学)(3)习题呈现方式尽可能与实际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相联系,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动机。(想学)第2页共9页高三化学教学中复习题分类、整合、创新基于上述认识和理论支撑,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按如下具体操作范式进行的:说明:(1)资料的收集、分类务必应及早进行,否则掌握的资料不够详尽,挑选与组合的题源就不足,直接影响编题质量(我们一般在每年暑假已将当年的高考卷分类整理好了;试题分类时出处和题号保留(如“06浙江8”);(2)组题质量的好坏的核心关节是理性的按照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要求进行的,盲目的仅凭经验是不够的;(3)通过课堂的使用效果反思自己对学生的预期认识与实际是否接近,反思教学原理指导实践的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修正等等。不同复习阶段范例题的价值回归,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实效从空间和时间看,在不同的复习阶段,在不同场合使用(课堂范例、课后练习、考试检测),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习题选用、整合、改编的方式和价值定位必然不同。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分类①历年高考试题;②各一模、二模诊断性测试题;③核心期刊资料或试题;④化学网站上的试题或专题;⑤上一年同教研组资料……为了便于查询,每年都将试题分成9个WORD文件:①基本概念和物质的量;②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③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④电解质溶液;⑤氧化还原与电化学;⑥元素化合物知识;⑦有机化学;⑧化学实验;⑨化学计算;(每年暑期完成分类整理)将高考题和各市模拟题分类习题的整合在下列条件下的选题、组题、修改试题:①大纲和考纲要求分析;②“范例教学”三原则的理性思考;(针对学科、学生及试题的典型性、代表性进行分析);③对有意学习中“该学、能学、想学”进行分析、思考、与设计。理性分析习题创新性修改或自编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生产生活情景资料的改编:①最新核心期刊上相关专题介绍;②高考最新发布信息;……范例题组课堂使用课后反思第3页共9页高三一轮复习中课堂范例题的价值定位和开发高三第一轮复习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解决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即解决“懂不懂”的问题,通过第一轮全面的复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模块化。但盲目的地毯式的复习与练习不一定对症下药,很多学生会的还在讲,不会的内容讲的时候还是匆匆而过,缺少让学生内化的过程,再加上呈现方式单一,习题陈旧,引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大大降低了复习的实效。我们的观点是:(1)课堂的范例题应有别于课后作业题或考试题甚至高考题,它是需要认真重组改编过的(2)改编的依据是对两纲和自己任教学生的分析的基础上,将若干习题有目的的拼凑、修改而成。(3)组题和编题的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有代表性(即该学),能起到举一反三,甚至能起到归纳知识规律的桥梁作用(“范例教学”原则);③难度安排与控制(即能学);④兴趣性原则:通过合理的编排顺序或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复习思考;⑤综合性原则:能带动更多的已复习和未复习的内容(“范例教学”原则)。以氧族元素复习中复习SO2为例:Ⅰ两纲要求二氧化硫的性质(①酸性氧化物通性;②还原性;③漂白性;删去氧化性)高考考试大纲SO2的化学性质了解重要的还原剂掌握原电池原理理解Ⅱ范例教学三原则的实例分析(1)基本性原则:从学科内容的而言:①SO2作为酸性氧化物有着与CO2类似的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可以类比迁移到同一个反应规律体系中,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看这是下位的学习,是从学生已学知识中派生出来的但可以使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更精细化;②SO2作为常见的还原剂,能被很多重要的氧化剂氧化,可以归纳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中去复习(其中将原电池囊括到氧化还原的体系中去,产生包摄性更广的对氧化还原的认识,);③SO2是常见的漂白剂,但漂白原理与氯水、H2O2、Na2O2等强氧化剂的漂白性不同需要区分对待(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看是并列关系,它们的比较有利于产生组合第4页共9页效果)。(2)基础性原则:从学生的角度看:①学生对CO2、SO2能否与BaCl2反应及反应的实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很多学生处于短时记忆状态。②高三的学生能辨别甚至书写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对同样是氧化还原原理的原电池(尤其是类似燃料电池问题)理解不深,还有很多学生根本不相信这样的装置能产生电流;③高三的学生对SO2与氯水、H2O2、Na2O2等强氧剂漂白原理的不同是知道的,但变换形式未必真正理解。(3)范例性原则: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学生自主整理氧族元素的知识并构建自我的知识结构之后,在课堂上展现了如下精心设计的范例题组,这4个小题难度递进、抓住了学生复习中急待解决的最近发展区,用好这个范例不仅可以使将SO2的主要性质更好的纳入到化学学科的基本反应规律体系中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Ⅲ范例题组展示有关SO2的化学性质的题组学生活动设计目的(1)将过量的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①判断现象?模型比对:CO2通CaCl2溶液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下位学习)②加入哪些物质可以产生含硫元素的沉淀?思考分别运用了SO2的什么性质?判断沉淀的成份如何使H2SO3→SO32-或H2SO3→SO42-检测学生对SO2主要性质的掌握程度(2)下列六种溶液与SO2作用能否褪色,若褪色判断其实质原因。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⑤淀粉碘溶液褪色;⑥紫色石蕊试液辨析、判断、理解反应实质智能重复训练,小结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下位学习)(3)将SO2通入含有酚酞的氨水溶液中,溶液最后褪色,判断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设计实验证明。与氨水作用与酚酞作用(体会与氯水区别)理解SO2漂白性本质,测试学生思维完整性第5页共9页(4)①判断右图装置中当开关闭合后电流表能否偏转?说明理由?②写出电极反应式寻找书本原型:氢氧燃料电池。理解原电池的本质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能达到触类旁通。说明:实际操作可补充演示实验(下位学习)高三二轮复习中课堂范例题的价值定位和开发二轮复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提升学生参加高考的实战水平而准备的,既然如此,很多时候“懂不懂”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听过太多的学生下了考场就抱怨本来会做的题怎么就错了。我们的观点是:(1)课堂的范例题应从一轮复习中重知识点的巩固的角度转变到从命题者的视角审视、分析、评价、欣赏试题。(2)处于该阶段的学生该学的是如何降低无谓失分,知道自己现在最要解决的是什么?他们是水平足以站在命题者角度看问题(“能学”),采用评价欣赏的角度组题更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想学”)。(3)组题的依据高考在这个热点上一般怎么命题?为什么这样命题?主要从哪些地方找素材?我们经常在这个问题上犯哪些错误?如何避免等等。(4)组题和编题的原则:①清晰明了、条理清晰;②重要性和热点问题;③尽可能让学生暴露存在的低级错误;以选择题中的热点问题:“关于NA的说法正确的是”为例:一轮复习中侧重的是“粒子数、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反应热之间的量的计算与转化以及概念的理解与辨析。二轮复习中我们的做法是:已分类好的相关高考选择题→打破选项,按命题角度重新分类→挑选、整合→遍成题组、课堂展示→欣赏、评价、小结,提高解题实战水平第6页共9页[范例]分别判断下列关于NA的说法正确与否?说明理由?总结命题规律和常见的低级错误(评价性欣赏命题者的意图?这样命题的妙处?)命题的角度评价与易错处体会1、计算分子数、原子数、离子数①1.0L1.0mol/LHAc溶液中,HAc分子数为NA②1.0L0.2mol/LAl2(SO4)3溶液中,Al3+和SO42-离子总数为NA③室温下,32.0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约为2NA④53g碳酸钠固体中含0.5NA个CO32-⑤0.2mo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均为0.2NA⑥25℃时,1L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含有NA个OH-离子a、该类试题从易到难有4个层次的命题方式;b、注意常常从哪些物理量出发求;c、该层次的易错举例:①和②忽视水解或本身是弱电解质。③中问“原子数”;④中有思维定势,认为CO32-水解2、计算电子数、中子数、质子数①常温常压下,18.0gD2O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0NA②10g甲烷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③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④常温常压下,4g氦气所含有的中子数目为4NA⑤1mol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⑥0.1molOH-含NA个质子d、第二层次知识考查需具备原子结构的知识e、该层次易错举例:①M(D2O)计算错误③D有中子;④He为单原子分子⑥问“质子数”3、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数①5.6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A②7.1g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③电解食盐水产生2g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④1molMg与足量O2或N2反应生成MgO或Mg3N2均失去2NA个电子⑤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L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f、该层次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子转移数;g、该层次易错举例:①误认为生成Fe3+;②误认为Cl2都还原为Cl-;④抓不住本质⑤误认为Na2O2都还原;4、计算化学键数和共用电子对数①1molCH4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A②30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A③31g白磷中含有共价键总数4NA④12g金刚石中含有共价键总数4NA⑤30gSiO2中含有共价键总数2NAh、该层次往往涉及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问题,06年高考要求较低i、该层次易错举例:甲醛结构式、白磷、金刚石、SiO2空间结构不熟悉。第7页共9页5、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换算①22.4LN2中所含的分子数为NA②常温常压,22.4L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总数为NA③标准状况下,22.4L甲苯所含的分子数为NA④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与22.4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j、有以下四种常见的命题方式:①不给状态,给气体体积;②给的是非标态;给气体体积或气体质量;③给了标态,但不是气体;④都给正确了看问什么(有可能问原子数等)说明:显然在考试中不可能按照这样的模式去编辑组合式选择题,否则难度太大,这里只要求学生分别判断各个命题的正确与否。再如: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与否的判断,将高考题中相关选项按元素族进行归类,然后除了分析命题特点外,还可以看出近年来在该题的命题上有以下几个选材热点:命题的热点易错点体会碳酸盐与碳酸氢盐与酸、与碱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①酸与碱拆不拆的问题;②互滴问题;③碳酸氢盐与过量或少量碱反应问题铝及其化合物与酸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尤其铝盐和偏铝酸盐)①酸与碱拆不拆的问题(尤其氨水);②酸碱过量,产物问
本文标题:高考题的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2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