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调查报告
1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调查报告摘要:通过调查问卷,采取见面访谈和电话访谈的形式,从高职院校教师/领导、企事业单位员工/负责人、在校学生、学生家长四个方面,就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经数据分析得到该模式的社会认可度,探索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就“2+1”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进行课程改革、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等一些建设性建议,从而改进、完善、推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关键词:顶岗实习;“2+1”人才培养模式一、前言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以下简称“高职”)教育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框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应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2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的要求,学院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提出了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在工作岗位实习1年。我们从2008年4月份开始,对广州市高职院校部分教师/领导、企事业单位员工/负责人、我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市场调查,并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对“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不断完善和改进此模式,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二、调查基本情况(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涉及四个方面,依次为学生、教师、企事业用人单位员工/负责人、学生家长,共计243人。其中学生80人,主要来自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53人,来自于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职院校;另外用人单位员工/领导50人,来自于广东长宏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等一些相关企业;家长60人,主要是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06级路桥、建工、房地产等专业的学生家长。3(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问卷由供选择的客观题和主观问答题,其中以客观题为主。问卷总共发放243份,回收有效问卷231份,有效回收率是95.1%。学生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是100%;教师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有效回收率是88%;企业用人单位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是100%;学生家长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5份,有效回收率是91.7%,如图1所示。6053808060555050020406080问卷数(份)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企业领导图1“2+1”模式的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统计图发放问卷数回收问卷数2、访谈调查访谈调查分为见面访谈和电话访谈两种,其中以见面访谈为主,调查方式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3、专家咨询4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得出初步结论,为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以召开专家咨询会的方式,向有关高职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征求修改意见,最后形成建设性建议。参加咨询会的专家主要来源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教学质量监督科、学校教务处和公路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表1“2+1”模式的调查方式统计表调查对象见面访谈所占人数比例/%电话访谈所占人数比例/%高职院校教师/领导75.524.5企业员工/负责人4060在校学生1000学生家长33.366.7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认同度1、此模式的社会认识度不够90%60%50%22.6%020406080100百分比(%)家长学生用人单位教师图2“2+1”模式的社会认知率统计图不甚了解“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5的一种,近几年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中开始实施。从广东地区人们对“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来看,社会的认识度不够。图2的数据显示:90%的家长,60%的学生,50%的企业用人单位,22.6%的教师对此模式不甚了解。可见,在实施此模式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它,认同它。2、此模式社会认同度高,但对实施效果表示担忧虽然大家对“2+1”顶岗实习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甚了解,但经解释后,在是否应该实行此模式改革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学生、家长、教师还是用人单位都普遍表示认同。73.5%26.5%80%20%70.9%29.1%82%18%020406080100认同率(%)学生家长教师用人单位图3“2+1”模式的社会认同率统计图赞同不赞同从图3我们发现,实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得到人们广泛赞同的。学生、家长、教师、用人单位的认同度分别为73.5%、80%、70.9%、82%。原因是此模式可以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能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图3可以看出,学生、家长、教师、用人单位对此模式的6不认同度分别为26.5%、20%、29.1%、18%,经原因调查,主要原因是:(1)认为在校学习时间缩短,学习质量降低(占34%);(2)担心不能保证实习效果(占32%);(3)担心难以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28%);(4)担心实习期间的收费不合理(占6%)。因此,如何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实习效果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很大程度地影响“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深度。(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推广关于“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应该在高职院校中全面推广是值得关注的。就这一问题,我们对已经实行该模式的高职院校进行相关的调查。调查发现,实行此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大帮助,确实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但在接受我们调查的对象中出现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是:有51.5%的人认为应该在高职院校中全面推广“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另外一种情况是:有48.5%的人认为不应该全面推广,要区分专业对待。可见赞成和反对“2+1”模式全面推广的比例相当。的确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覆盖面广,涉及到文学、哲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因此在全面推广“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应充分结合专业特点、行业性质、市场行情,做到各具特色。(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要源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并经过系统的总结、归纳和提升,实现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向7学习领域的转化,以此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施“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三年制高职教育的知识和内容如何在两年内学完,并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有26%的人认为要延长学制,59.5%的人认为压缩非重要课程的学时,也有部分人提出其他的看法。总的来说,压缩非重要课程的学时是得到多数人的认可的。然而哪些是非重要课程,这些非重要课程的学时又应该如何压缩呢?这很难确定。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体系调整时,不能任意地设置课程或减少课时数,而要根据工作岗位能力分析,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全面整合,做到既减少了课时,又保证了专业教学质量,以突出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表2课程调整方法的比例统计表调整方法比例/%压缩非重要课程的学时59延长学制26无所谓8其他7(四)学生顶岗实习管理1、管理主体实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第三年学生到相关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实习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单位的一名临时员工。那么,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应该由谁来负责呢?是由学校负责还是由实习单位负责,或者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负责?这就涉及到一个管理主体的问题。由图4明显可以看出,高达84.5%的人认为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应该有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负责。因为学生在实习期8仍处于未毕业的状态,与学校依然有教学关系,档案等人事关系仍放在学校,单位无法与实习生建立劳动关系。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接触社会,训练专业技能,因此顶岗实习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且学校必须充当管理主体。4%9.5%84.5%2%020406080100百分比(%)学校实习单位学校与实习单位其他图4顶岗实习管理主体统计图管理主体企业指导学生顶岗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企业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顶岗环节,考察学生的工作能力,给是否留用该毕业生,提供更多参考。这些都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是科学的、可行的。2、学费收取实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虽然还是一个学生,但他们已经没有在学校学习了,第三年的学费是否应该收取或者是否应该作出调整呢?针对这个问题,调查发现,如图5所示,人们有所争议,认为第三年收取全额学费的,占12.14%,第三年收取部分学费的,占73%,第三年不收取学费的,占14.86%。9实习期间学生的身份没有发生变化,许多事情还需要学校来处理,并且学生还没有完全脱离学校,依旧占用了学校的生活、学习资源,所以在实习期间收取学费是合理的。然而怎样的收费标准才是合理的呢?收费比例如何确定,仍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只有收费合理了,才能使此模式顺利推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73%14.86%12.14%01020304050607080百分比(%)部分收取不收取全额收取图5第三年学费收取标准统计图收费标准3、联系实习单位的责任主体保证学生如期进入企业单位,进行岗位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怎样联系实习单位,这项工作应该由谁来负责?1071%24%3.5%1.5%01020304050607080百分比(%)图6联系实习单位的责任主体统计图学校、家长和学生多方负责学校自行负责家长和学生自行负责其他从图6可以看出,高达71%的人认为实习单位应该由学校、家长和学生多方负责联系,但学校应起主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学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就是实习单位的质量问题。顶岗岗位能否做到专业对口,让学生真正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相关的岗位上。所以,联系到实习单位、落实好专业岗位,仍然任重而道远。4、劳动报酬实施“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是否应该获得劳动报酬呢?作为企业,若是仅从自身生产经营角度考虑,接受实习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是要一定的经营成本的,然而实习生虽是学生身份,但他同时也为实习单位创造了价值。调查结果显示,83.0%的老师,70.0%的家长,83.5%的学生,96.0%的企业认为实习期间应该获得劳动报酬。学生通过岗位实习,从事实际的生产、服务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付出了辛勤劳动,因此得到必要的报酬作为实习补贴,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另外学生通过劳动获得一定报酬,用于贴补学习期间的生活和学习费用,为家庭贫困的学生解决了上学11难的问题,意义尤为突出。但这个报酬应该按怎样的标准来支付呢?从图7分析可知,支持薪酬标准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占47.5%,按见习生标准的占39.7%,同工同酬的占11%。实习生与企业员工相比,在工作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实习期间的报酬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薪酬制度,以保证实习学生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也有利于调动实习生劳动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11%39.7%47.5%18
本文标题: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2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