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鲁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庄园中学七年级音乐备课人:孙海燕审批人:时间:2015.03.10课题:华夏古韵教案栏补充栏[教材分析]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瑰宝。《阳关三叠》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曲,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有深刻的意义。本课采用王震亚改编的合唱曲《阳关三叠》为教学内容,着重让学生体会“三叠”的含义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学理念]《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曲,它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在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回放”古代情景、“聆听”古曲与歌曲、“创设”作品的场景意境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情景想像与体验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更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使用看、听、赏、唱、演等多种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最终通过学生自主创编情景剧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2、过程方法目标:a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b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3、情感态度目标: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2、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唱曲《阳关三叠》难点:1、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2、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环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堂情景“回放”,引入新课课堂开始时,展示一张图片,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什么时代的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古代人们离别时的场景)。通过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古人的离别场景,为后面的学生表演作铺垫。同时,将本课的教学定位在中国古代与离别之情中。2、师:假如要你为这张图片配上一首古诗,你将选择哪一首?学生自行选择古诗。此环节通过学生对音乐、诗、画的感受,对古人的离别之情有所初步感受。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师:我们常说古代诗与歌是不可分割的,现在假设有一部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场景需要配乐,而你是电影的音乐总监,请你选择一首曲子为这样的场景及那首古诗配乐(老师给两首曲子让学生选择)。学生选择音乐,阐述选择的的理由。二、感受与体验情感体验——学主题,听曲、作画、人声模仿古琴。1、教师配诗与音乐,引出《阳关三叠》。随古琴曲《阳关三叠》音乐朗诵王维的诗。通过音乐感染学生,通过配朗诵让直接体验诗中之情。2、介绍“阳关”什么?,提问“三叠”又是什么呢?留下悬念。聆听与思考通过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3、教师教唱《阳关三叠》主题旋律。学生学唱主题旋律引出疑问,通过熟唱主题,集中精神听赏,使得该歌曲的旋律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4、听赏合唱曲《阳关三叠》,边听边思考,共听到了几次相同的旋律?请用符号表示出来。听赏,集中注意力,边听边画。之后学生表述画的内容。通过学生展示听到的内容,教师总结,解决疑问。5、师:同学们听到了几次相同旋律?现在明白什么是“三叠”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依依不舍,无比眷恋,难以掩喻的悲痛心情,也说明了歌中两位友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总结出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6、师:为什么古代的人在分别时要将一段旋律反复吟唱三次呢?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7、为了深切地体会这种情感,请大家欣赏古琴版本的《阳关三叠》,引导学生跟随音乐,模仿古琴的声音,体会乐曲所描述的场景及其时代背景。听赏,跟随音乐模仿。模仿古琴的声音,使得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歌曲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更好地把握音乐情绪,为后面的创编打下基础。三、创造与活动情境创编与体验1通过我们的学唱以及模仿,相信大家对于这首歌所反映的音乐内容及情绪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就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编这样一台音乐情景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小组讨论,结合所学,发挥想象,自主创编情景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视野,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歌曲描述的场景及其包含的情感。四、评价与总结感谢几位同学的表演,今天我们通过学唱主题旋律,感受音乐情绪,创编音乐情景剧的方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三叠”,体会了《阳关三叠》这首歌曲所描述的场景及其包含的音乐情感,同时也了解了这首歌曲所反映的历史背景。课后,请同学们去查找资料,看看我国还有哪些古曲与《阳关三叠》有着相同的音乐结构呢?聆听与思考总结课堂内容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设置课后思考,在延续课堂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动手能力。板书阳关三叠王维古韵《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第二课时1.音乐故事《流水》是以我国古代着名的“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通知音”的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一首古琴曲。1977年,美国科学家从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文明中选择了部分音乐作品,代表地球文化的精华,刻成一张唱片搭载在“航行者号”太空船上,发往浩淼的太空,作为人类的使者去寻求“宇宙间的知音”。被认为是“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的《流水》即是其中之一。“知音”的故事在史料记载中见于《琴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高山流水》据称原来是一曲,后从中分出《高山》《流水》两曲。经过各朝各代琴师的加工整理,现在所见的《流水》多为清代《天闻阁琴谱》中的版本。《流水》共九段,另有尾声,可以分为具有起承转合结构关系的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一至三段)的引子深沉而浑厚,流水主题则清澈而生动;第二部分(四、五段)好象表现细流不断汇集成大河的景象;第三部分(六、七段)有汹涌澎湃之势,表现了江河波涛滚滚、骇浪滔滔;第四部分(八、九段)在音调上重复了第二、第三部分中的音调,表现流水一泻千里,奔腾向前,渐渐消逝在远方。【教材分析】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音乐材料,或揭示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古代雄浑古朴的音乐风格。结合复习、回顾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有关记载,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音乐全面的认识,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并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将跨学科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丰富音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二)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总结这些基本特征不能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是学生对所听、所唱、所做的音乐材料的直接感想。【教学内容】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2.欣赏《楚商》【教学目标】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楚商》1.问:听赏《楚商》,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2.播放录音。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先秦时期,楚作为一个文化基础深厚的大国,一方面与中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在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下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在音乐方面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其中,“楚商”就是楚国的一种特殊调式结构。“楚商”在七弦琴(琴、古琴)音乐中代表传统调弦法的“开指”或“调意”,是一种在定调和练习指法上起作用的独立小段。“楚商意”就是按“楚商”调来定弦的一种传统的七弦琴“调意”。据考证,“楚商”调有如下特点:第一,音列的两端,高音为宫(do),基础低音为商(re);第二,以商为主,其次重在徵(sol)、宫二音,商一徵一宫是其骨干。编钟曲《楚商》是参加曾侯乙墓挖掘整理人员根据楚商调的特点,采用和声、复调和转调等手法,为这套编钟改编的一首曲子。全曲的风格较好地体现了“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乐曲结束时,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给人以一种“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感受。板书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编钟【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作品感受音乐情绪,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通过体验具有“古韵”的音乐作品,增加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作品、对比欣赏、分析音乐基本要素特点、听辨音色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传统乐器的音色、演奏特点等。3、知识与技能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通过对作品要素的分析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古韵”。【教学过程】(1)、1、欣赏《原始狩猎图》老师提问:在我国人类发展史上,最早的乐器产生于哪个时期?2完整聆听《原始狩猎图》并思考:乐曲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场景?3再次聆听,乐曲中骨笛演奏的主题旋律重复了几次?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刻画了怎样的氛围?4老师提问:我国民族乐曲笛子与骨笛有哪些区别?5作曲家创作的独特的旋律加上最古老的乐器骨笛的演绎,仿佛把我们带入到了七千年前原始森林里祖先们狩猎的场景中。(2)、欣赏《哀郢》1老师提问:图片上的乐器叫什么名字?2初次完整聆听乐曲,并思考:乐曲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3老师提问:“哀郢”的含义是什么?4再次聆听乐曲,想一想:埙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更适合表现何种意境?5学生边听乐曲边模仿埙的吹奏姿势。(3)、欣赏《楚商》1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乐器叫什么吗?2初次聆听,体会这首作品的整体情绪。3老师提问:你们能从乐队的演奏中分辨出编钟的音色吗?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编钟的音色。4老师简介编钟知识: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战国早期编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4)、欣赏《广陵散》1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而歌”的片段。2老师提问:表演中击打的是什么乐曲?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古代乐器?3了解中国古典音乐“静——动——静”的特点。4、音乐故事《广陵散》教师简介《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乐曲以战国时期聂政刺汉王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愤懑情怀。魏晋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权而遭迫害,行刑前从容抚琴,弹奏此曲,以托豪情。5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6分组讨论:这首古琴曲是如何讲述聂政刺韩王故事的?7集体总结《广陵散》与《流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古琴演奏技法上有什么不同。8总结:古琴艺术代表着中国文人的情致,体现出中国古代音乐高远的意境,是中国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的古琴艺术列入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板书《原始狩猎图》《哀郢》《楚商》《广陵散》【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鲁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46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