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昌平区2018-2019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1昌平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2019.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OB.SiC.AlD.Fe3.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A.2OB.2O2C.O2D.O2-4.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5.钛被称为航空金属,国产C919大飞机的钛合金用量达到9.3%。已知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B.22C.26D.48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过滤C.取用粉末药品D.倾倒液体1.本试卷共6页,共两部分,23个小题,满分45分。考试时间生物和化学共90分钟。2.请在试卷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编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试卷和草稿纸。考生须知27.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问世150周年。国际权威机构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中国科学家姜雪峰作为“硫元素代表”。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16B.属于非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D.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8.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插入燃着的木条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D.倒入澄清石灰水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固定仪器;③熄灭酒精灯;④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④⑤③B.②①④⑤③C.②①③⑤④D.①②④③⑤10.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P+O2=====P2O5B.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D.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证明空气中O2含量约为1/5体积11.完全电解18g水产生氧气的质量是A.2gB.4gC.16gD.32g12.用小苏打(NaHCO3)、柠檬酸(C6H8O7)、蔗糖(C12H22O11)和纯净水自制碳酸饮料。已知:小苏打与柠檬酸发生的反应为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HCO3由4种元素组成B.C6H8O7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C.C12H22O11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D.自制碳酸饮料是由3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16S硫32.06点燃3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13.(1分)补齐连线。请从13-A或13-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13-A计分。13-A用途—性质13-B事故—处理方法氮气做保护气升华吸热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石墨用作电极材料化学性质稳定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盖上锅盖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导电性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14.(4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填序号)。A.潮汐能B.太阳能C.风能(3)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①该过程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②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A.原子种类B.原子数目C.分子种类15.(3分)开放性实践活动中,A、B、C三组同学,将葵花籽放入食盐水中浸泡12小时,捞出葵花籽,沥干水分后,用烤炉烤熟,制得咸瓜子。已知:室温为20oC,在此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咸瓜子配方表组号葵花籽用量/g食盐用量/g水用量/gA2525100B2540100C2550100(1)“捞出葵花籽,沥干水分”应用的实验操作是。(2)A组同学配制的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3)B、C两组同学炒制的瓜子咸度是否相同并说明理由。〖科普阅读理解〗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史实在线—水的组成的发现历程)。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可再分。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做“可燃空气”。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普利斯特里多次将这种猛烈的爆炸当作魔术在当时的欧洲贵族聚会上进行表演,直到某一次爆炸表演结束后,他发现玻璃容器的内壁有白雾。随后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认这种白雾就是水。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不是一种元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1/5。1776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加热硝酸钾获得了比较纯净的氧气。1781年,卡文迪许改进了原来的实验方案,他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发现“可燃空气”在纯氧中可以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他还发现1体积氧气和2体积“可燃空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水,没有别的物质。但卡文迪许未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错误地用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这种“元素”,来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铁+水黑色固体+“可燃空气”。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可燃空气”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1787年,拉瓦锡命名这种“可燃空气”为“氢气”,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1800年,英国科学家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获得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拉瓦锡的结论。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空气”的物理性质有。(2)“可燃空气”是(填“单质”或“化合物”)。(3)已知1782年拉瓦锡实验中产生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Fe3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上述史实,你认为可以证明水的组成的实验有(填序号)。A.普利斯特里爆炸实验B.1781年卡文迪许实验C.1782年拉瓦锡实验D.1800年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实验高温5(5)获得的启示:化学上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生产实际分析〗17.(2分)半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CO、CO2、N2和水蒸气。工业上用半水煤气合成氨(NH3)的过程如下所示。(1)过程Ⅰ中,反应为CO+H2O=====H2+CO2,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2)过程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18.(3分)甲醇(CH3OH)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甲醇裂解制氢气是用甲醇和水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作用下裂解转化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主要流程如下:(1)原料汽化的目的是。(2)转化器中,主要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吸附塔的作用是。〖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19.(3分)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气密性已检验)。(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有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0.(2分)用右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称得总质量为m1,将小试管中的稀盐酸全部倒入烧杯,充分反应后,称得总质量为m2。(1)m1m2(填“﹥”、“﹦”或“﹤”),甲醇蒸馏水高纯氢气洗涤水二氧化碳冷却器汽化塔转化器水洗塔吸附塔冷却液相H2、N2、CO、CO2、H2OH2、N2、CO2H2、N2ⅠⅡⅢNH3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石灰石高温6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1.(3分)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2)根据右图实验分析,对比的现象,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2.(2分)根据下图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图中小花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并晾干)。(1)实验1,将CO2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2)实验2,能证明H2O和CO2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科学探究〗23.(5分)金属钴(Co)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在实验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从钴矿石中提取钴元素,并探究最佳提取条件。【查阅资料】酸浸时发生如下反应:①CoO+H2SO4===CoSO4+H2O②2Co2O3+4H2SO4===4CoSO4+O2↑+4H2O③Co2O3+2H2SO4+Na2SO3===2CoSO4+2H2O+Na2SO4反应①~③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进行实验】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测量钴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如下:实验矿石用量/g硫酸用量/gNa2SO3用量/g温度/℃钴元素的浸出率/%185.7112.6208556.39285.716.3108549.98385.716.3106543.33485.716.310.436573.95585.716.310.866574.77【解释与结论】(1)对比实验1和2,可得出的结论是。(2)欲得出“其他条件不变,Na2SO3用量对钴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的结论,需要对比的实验是(填序号)。(3)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钴元素浸出率的因素有。【反思与评价】(4)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填序号)的提取条件更合理。CO2实验1CO2干纸花CO2喷水湿纸花ABCD实验2③红磷①白磷②白磷铜片80℃热水7昌平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9.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题号123456789101112选项AABCBCDBADCD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13.(1分)13-A用途—性质13-B事故—处理方法氮气做保护气升华吸热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石墨用作电极材料化学性质稳定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盖上锅盖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导电性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14.(4分)(1)天然气(2)ABC(3)①化学②C15.(3分)(1)过滤(2)20(3)是,B、C两组同学配制的食盐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浸泡时间相同,且葵花籽的质量相等,故咸度相同。16.(5分)(1)无色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2)单质(3)3Fe+4H2O========Fe3O4+4H2(4)ABCD(5)分解、化合17.(2分)(1)CO、CO2、H2O(2)化合18.(3分)(1)为催化转化反应提供符合规定配比、压力、温度等条件的原料(2)CH3OH+H2O==============CO2+3H2(3)吸附CO2,获得高纯度的氢气一定温度、压强催化剂高温819.(3分)(1)2KMnO4====K2MnO4+MnO2+O2↑(2)C+O2====CO2CO2+Ca(OH)2====CaCO3+H2O20.(2分)(1)CaCO3+2HCl====CaCl2+H2O+CO2↑21.(3分)(1)隔绝氧气,使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2)①处白磷燃烧、②处白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或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2.(2分)(1)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BC中纸花不变红,D中纸花变红23.(5分)【查阅资料】Co、O、S【解释与结论】(1)其他条件不变,钴元素的浸出率会随着硫酸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3、4、5(3)硫酸用量、Na2SO3用量、温度【反思
本文标题:昌平区2018-2019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4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