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鲁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高三复习
1高三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高三语文组【复习要求】1.背诵《劝学》《师说》,并能准确默写。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并能翻译重点句子。3.学以致用,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早读浏览】1、根据结构图解背诵课文。《劝学》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方法与态度(注重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师说》论点:学者必有师→正确态度: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破:士大夫耻学于师: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立:圣人无常师择师教子—其身耻师巫医等人—士大夫→写作缘由:赠李蟠2、高考链接:(下列试题,专题复习时我们将陆续做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12山东卷)A.以为华而少实我腾跃而上B.卒不为宗亲求位为击破沛公军C.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但以刘日薄西山D.兴皆固让,安乎里巷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11山东卷《管子》)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10山东卷《申甫传》)2A.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遂言甫于朝当其欣于所遇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08浙江卷)A.权贵有嫌其出位/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B.乃放纵诗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今是溪独见辱于愚D.与刘宾客齐名/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1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11江西卷《纲鉴易知录》)A.持节发仓粟以赈之/作《师说》以贻之B.上贤而释之/令人有大功而击之;C.庄助复为请告/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D.尊宠于群臣无二/以勇气闻于诸侯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D)(11四川《南村辍耕录·隐逸》)A.欲一见而不能吾尝终日而思矣B.先生岂其人邪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祈使,当)C.试问微之先生何在君何以知燕王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掭以尖草,不出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09四川《绩溪县学记》)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未及为而去人非生而知之者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问征人以前路【课堂复习】一、背诵。二、高考名句默写。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12山东)2、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11山东)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10山东)4、故不积硅步,(09山东)3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08山东)6、,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12全国大纲)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2广东)8、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则。(12北京)9、爱其子,;于其身也,,惑矣。(12浙江)10、,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12江苏)1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安徽)1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12课标全国)13、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课标全国江苏)14、呜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0上海)15、积善成德,,圣心备焉。(10安徽)16、,不如登高之博见也。(09江苏)1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09安徽)18、,不如须臾之所学也。(09天津)19、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08广东)三、重点实词:1.木直中绳2吾尝跂而望矣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假舆马者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非利足也,而致千里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君子不齿9.官盛则近谀10圣人无常师11.术业有专攻。12.作《师说》以贻之四、重点虚词,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不拘于时,学于余5.其为惑也,终不解矣6.其皆出于此乎7.吾未见其明也8.其可怪也欤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3.輮使之然也14.古之学者必有师41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8.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五.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意。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古之学者必有师。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吾从而师之。7.师不必贤于弟子。8.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六、词类活用:1.非能水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小学而大遗4.用心一也。5.吾从而师之。6.吾师道也。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七、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式:译:。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译:。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译:。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5译:。5.不拘于时,学于余。句式:译:。八、拓展练习1、韩愈,字_________,自谓郡望昌黎,所以世称“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明人列他为“___________”之首,其中另外七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经书。亦指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3、开启智慧之门,收获学习体悟。请从两篇课文的任一角度,谈谈你对近期复习或下一步复习的感悟,150字左右。6【增值补充】(一)韩愈1.韩愈简历韩愈(768~824)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辞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2.评价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苏轼语。3.古文运动主要主张:其一,是“文以明道”。其二,在倡导“文以明道”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对象:即向当时一些准备通过科举、跻身仕途的青年读书人宣传不要写骈体文,要用散体文去阐明孔、孟之道。4.梁衡对韩愈的评价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二)写作素材积累《劝学》71、【写作素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角度点拨】①学习的重要性;②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③人只要坚持学习,就可以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拓展】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2、【写作素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角度点拨】①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智慧而明达;②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不思者则不明;③理想的“大儒”不止是博学多能,而最重要的是有超常的理性判断能力。【拓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3、【写作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角度点拨】①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②善于利用前人己经积累的知识和工具,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④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拓展】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4、【写作素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角度点拨】①“积”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因为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②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③积累。【拓展】①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②陶罐积累资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③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85、【写作素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角度点拨】①持之以恒;②优势与劣势;③学习是积累过程,需要有恒心;④“锲而不舍”是进学修德的有效方法。【拓展】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师说》1、【写作素材】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角度点拨】①做任何事必须有一个准则;②标准不是传统经验的再现,而是遵循规律的必然结果。【拓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2、【写作素材】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角度点拨】①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②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③自信自强。【拓展】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3、【写作素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角度点拨】①互帮互学,虚心求教,必有进步;②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③合作。【拓展】清人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4、【写作素材】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角度点拨】①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②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④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拓展】闻者,博采众长,从无知到已知。思者,乃是对百家之言理解和评价的过程,固然“三人行必有吾师”,但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抉择。
本文标题:鲁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高三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5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