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20120403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第1页共24页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上)》一、知人论世说“亚圣”《孟子》——乱世的哲思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家。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据《史记·孟子列传》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jí)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颂“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远离实际而不被采纳。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轲之门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1、性善学说: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2、理想人格: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士(大丈夫)应该养成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仁政”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和天命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他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b、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其中主要是对话式论辩文,每章围绕一定的中心展开。它的写作特色主要有:(一)善于雄辩,语言犀利酣畅,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善用排比)、笔墨酣畅的风格;辩论方式多样,雄辩有力逻辑谨严。特别是发问方式灵活多变。(二)善用比喻和寓言,引君入瓮,陈述事理,辩论是非。比喻准确形象,说理深刻透彻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第2页共24页二、听朗读,为下列字词注音释义。①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②弃甲曳yè兵:丢弃铠甲,倒拖兵器逃跑。③数罟cùɡǔ:密网。④洿wū:洼地积水,指池塘。⑤衣yì帛:穿丝帛衣服。⑥养生丧sāng死:为……办丧事⑦鸡豚tún狗彘zhì:豚,小猪;彘,猪。⑧畜xù:畜养。⑨庠xiánɡ序:学校,殷时叫序,周时叫庠。⑩孝悌tì:尊敬父母,礼爱兄长。⑪颁bān白:(头发)斑白。⑫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⑬不王者:wàng,称王三、朗读课文,释译重要字词句注意圈点,记下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点、难点,在课堂上交流。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于:对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词连用。河内黄河西部凶荒年,年成不好,则移其民于到河东,移其粟sù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这样。察观察邻国之政,无如不如,比不上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孟子对曰:“王好喜爱战,请请允许我以战喻打比方。填然击鼓的样子鼓击鼓,名→动之音节助词,兵刃既已经接接触、交锋,弃甲曳yè拖着兵兵器而修饰连词走逃跑,或有的人*(∧走)百步而后止,或*(∧走)五十步而后止。以凭借*(∧走)五十步笑*(∧走)百步,则何如即“如何”,宾语前置怎么样呢?”3曰:“不可。直通“只”,只是,只不过不百步耳罢了,语气助词,是这亦走也。”4曰:“王如知此,则无通“毋”,译为“不要”望希望,指望民之多于比,介词邻国也状语后置。5不违违背,耽误农时季节,谷不可胜尽,完食也。数cù密罟ɡǔ网不入洿wū池池塘,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按一定的季节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sāng埋葬,办丧事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之始也。6“五亩之宅,树名→动,栽种之音节助词[以桑]状语后置句,五十者可以∧(之)介词,凭借衣yì穿,名→动帛丝织品矣。鸡豚tún小猪狗彘zhì大猪之代词,复指“鸡豚狗彘”畜xù动词,喂养,无通“毋”,不要失错过其时,七十者可以食吃肉矣;百亩之田,勿夺耽误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形→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第3页共24页动,谨慎认真从事庠xiánɡ序古代的学校之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之[以孝尊敬父母悌tì敬爱兄长之义道理]状语后置,颁bān通“斑”白者不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老百姓不饥不寒,然而这样,却不王wà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者,未之有也即“未有之”是宾语前置句式,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7“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制止,约束,涂通“途”,道路有饿莩piǎo饿死的人而不知发开仓赈济。人死,则曰:‘非我也,岁年成也。’判断句是这何异区别[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武器也]。’状语后置王无罪名→动,归罪,责备岁,斯那么,就天下之民至到,归顺焉语气词,了。”四、分类归纳古汉语现象。1、通假字◆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句意是: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句意是: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句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涂有饿殍。/(涂,同“途”,道路。句意是:路上有饿死的人。)2、古今异义词◆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句意是:我对国家。)◆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句意是:河内遇到饥荒。)◆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句意是:七十的人可以凭借它吃到肉。)◆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句意是: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句意是:百姓可以供养活着的人,可以为死了的人办丧事而没有什么遗憾,这是王道的开端。)◆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然而。句意是: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3、词类活用◆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第4页共24页◆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句意是:这样却还不能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名词作动词,归咎于。句意是: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不好),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则移其民于河东。(移,使动。使……迁徙)◆养生丧死无憾。(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丧,名词作动词。丧,为……办丧事。句意是:百姓可以供养活着的人,可以为死了的人办丧事而没有什么遗憾。)4、文言句式(1)判断句◆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句意是,不是我,是年成啊。)◆是亦走也。/(亦……也,表示判断。句意是:这样也是逃跑啊。)(2)倒装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状语后置)◆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否定句,宾语前置,应“未有之也”。)◆……则何如?(即“如何”,宾语前置,怎么样。)(3)省略句◆可以无饥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没有饥饿了。)◆或(走)百步而后止,或(走)五十步而后止。以(走)五十步/笑(走)百步,则/何如?(“百步”“五十步”前省略动词“走”。)(4)固定句式(【课后研讨与练习】给下列句式附上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①或……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译为“有的……有的……”【翻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②直……耳直不百步耳。译为“只……罢了。”【翻译】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③是……也是亦走也。译为“这是……呀。”【翻译】这样也是逃跑啊!④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翻译】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第5页共24页什么不同?5、一词多义【凶】(1)不吉祥、不幸:逢凶化吉(2)庄稼收成不好: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3)凶恶、残暴:汉初遭冒顿凶黠【加】(1)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2)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施加)(3)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放上)(4)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更)(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夸大,以少报多)【食】◆狗彘食人/(吃,动词)食(食物,名词)而不知检【无】(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同“毋”,不要的意思)(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不,没有)(3)地无四方,民无异闻/(不论,不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数】Shǔ(1)计算:身所奉饭者以十数(2)列举:数吕师孟叔侄为逆(3)责备、数落:数之曰Shù(4)数目、数量:众数虽多(5)几、几个: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6)命运、定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shuò(7)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cù(8)密:数罟不入污池。(《寡人之于国也》)【发】fā(1)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百发百中(2)派遣,征发、征调: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3)打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4)花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5)起用、兴起: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6)拿出: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五人墓碑记》)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第6页共24页(7)暴露、败露:恐前语发/东窗事发fà(8)头发:齿危发秃【兵】(1)非我也,兵也/(兵器)(2)兵连祸接/(战争)(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4)草木皆兵/(兵士)【胜】shēng(1)能承担,能承受:沛公不胜桮杓(《鸿门宴》)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Shèng(3)胜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败而三胜(《六国论》)(4)战胜、超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5)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以】◆请以战喻/(用,介词)◆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以时入山林/(按,介词)◆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以五十步笑百步/(凭着)◆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用来,以便,表目的)◆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之】◆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五亩之宅/(“的”,助词。)◆中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然】(1)代词,这样:河内凶亦然。/然而、然后、然则(2)助词,……的样子:填然鼓之。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第7页共24页(3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2012040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6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