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4区域生态问题专题资料1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500到2000。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间,最厚达150~180公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资料2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确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破坏,使大面积的森林逐渐消失而成为今日的荒山秃岭。大规模破坏森林的方式包括战争破坏、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其中以毁林开荒对森林的破坏最为严重和彻底。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就是近两千年不断滥伐滥垦毁坏的。自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第一次是秦汉时期的大规模“屯垦”(边防军有组织大垦荒)和“移民实边”开垦。第二次是明王朝推行的大规模“屯垦”,使黄土高原北部的生态环境遭到空前浩劫。由于军民争相锄山为田,使林草被覆的山地丘陵都被开为农田,使屯田“错列在万山之中,岗阜相连”。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明代推行“屯田”制对环境破坏之严重。第三次大垦荒是清代,清代曾推行奖励垦荒制度,垦荒范畴自陕北、晋北而北移至内蒙古南部,黄土高原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数以百万亩计的草原被开垦为农田,使大面积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应该指出,黄土高原自古以来盛行广种薄收轮荒制度,农谚是“不整百垧,不打百担”。他们不是选择适宜耕种的土地来开垦,靠精耕细作来增产粮食,而是采取轮荒制,不择手段地放火烧山,掠夺性扩大耕地,种地不施肥,靠自然肥力来产粮食,种几年以后表土流失了,肥力流光了便丢荒,另择稍好的荒草地开垦。这样轮来轮去,使有林草覆盖的土地都被剃了“光头”,而且是长期以来无休止的轮番开垦,致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可见广种薄收、轮荒制度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遭到彻底破坏的最主要的祸根,是环境劣变的主要原因。图1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2/4读材料,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B省会名称:CD2、完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成因分析人为原因解决措施一、单项选择题某地位于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据此回答1~4题。1.该地应为我国的………………………()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2.该区深厚的地表覆盖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形成原因是……()A.地表长期风化的结果B.流水的冲积作用造成的C.风力的沉积结果D.内力作用的结果3.引起本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C.垦荒D.砍材取薪4.“轮荒这种耕作方式引起的后果是…()A.土壤肥力得以恢复B.林草生长更为茂密C.原有林草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D.水土流失得到抑制5.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A.水资源B.生物资源C.石油资源D.煤炭资源6、黄土高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区位优势是()A、具有承西启东的区位优势B.位于中国腹部地带C.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D.是国家建设逐步西移的大后方7.露天采矿或其他工程建设的主要危害是()A.浪费资源B.增加开采难度C.污染环境D.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3/48.关于黄土高原的过渡性不正确的是……()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B.从沿海向内陆过渡C.从森林向荒漠过渡D.从农业向牧业过渡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图完成9—13题。9.P为三江平原,其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11.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12.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A.天然林B.水源林C.湿地D.草地13、P平原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混合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灌溉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洪水一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据此回答14~16题。14.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①泥沙淤积②蒸发加强③围湖造田④降水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4/4①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②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加大湖盆④长江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大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关于洞庭湖对长江干流调节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丰水季节,洞庭湖水补给长江干流,削减洪峰②丰水季节,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削减洪峰③干旱季节,长江水流人洞庭湖,补给湖泊水④干旱季节,洞庭湖水流人长江干流,补给河流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地区地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地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坡度(°)5~1010~1515~2020~525~3030~3535土壤厚度(mm)120818078714220有机质层厚度(mm)282017151297(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等省区。(2)由以上材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是,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注意的问题是。(4)分析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云南、贵州、广西(2)随坡度变大,土层厚度变薄,有机质厚度变薄(3)避免植被破坏;注意地基牢固(4)地形崎岖坡度大,水土物质极易流失;土层贫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人类的经济活动破坏了植被。
本文标题:黄土高原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6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