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教学重点与教学模式
1专题讲座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教学重点与教学模式梁洪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音乐教研室,中学高级)一、本讲内容和任务:(一)本讲内容本讲是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第二讲,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模式”,本讲将对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每节课教学重点的确立进行讲解,并对教学模式提出建议。本讲中“教学重点”指:根据学生情况(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以及现实接受能力),教师在众多教学内容中选择的、可供知识迁移和应用的方法和技术(音乐学习方法、音乐创作规律和美学基本原则、音乐听赏技能)。本讲中的教学模式部分是指在本讲中将提供一种能够使教学重点突出,并能使学生切实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的教学模式,供大家参考。(二)本讲任务本讲任务是说明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二、教学重点的确立对于高中教学来说,“教什么”是核心问题。“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教参上有什么就讲什么”这种处理教材的方式是不成的。因为高中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教学要求也进一步加深,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整合。(一)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模块教学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欣赏教学的差异1.学习内容范围广22.教学要求程度深(二)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的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1.陈述性知识:可以用语言文字和音乐特殊符号表达的知识,某种意义上等同于狭义的知识。音乐课程中有关记谱法、音乐史等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1)动作技能:即狭义的技能。是个体按音乐表现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集中表现为歌唱与演奏的技巧训练。(2)智慧技能:也称心智技能。是运用某种音乐表现规则完成某种智慧任务的能力,是狭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如演唱歌曲的同时,用手打固定的节奏;运用音乐变化与重复的知识和对曲调听辨能力欣赏三部曲式作品。(三)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重点1.教学内容的划分按照难易程度和重要性,可以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类型:“容易+次要”,“困难+次要”,“容易+重要”,“困难+重要”。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应该从“容易+重要”、“困难+重要”这两种类型中选取教学重点,而3备课时应集中精力对“困难+重要”这部分教学难点多加关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重点的选择(1)在所有的教学内容中,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到那些“可供知识迁移和应用的方法和技术”上,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可供知识迁移和应用的方法和技术”简称“法术”,包括音乐学习方法、音乐创作规律、美学基本原则和音乐听赏能力等四类。(2)教学重点选择的依据A.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根据学生个性和偏好B.根据学生现实接受能力3.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把“法术”作为教学重点的理论基础和意义(1)“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还要教给学生掌握信息的方法”。(2)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不仅包含有关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包括有关学习的具体技能。在学习各种知识、技巧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个别知识、技巧操作概念、要领的积累,能够逐步掌握学习的普遍规律,进而对后继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迁移。(3)学习,更重要的是对方法、规则、规律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应该放在具体、生动的音乐情境中进行学习。4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教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未来学家托夫勒说:“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还要教给学生掌握信息的方法。”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世界各国教育考察的基础上出版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而不仅是为了知识的,更不是为了分数的学习。(4)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不仅包含有关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包括有关学习的具体技能。在学习各种知识、技巧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个别知识、技巧操作概念、要领的积累,能够逐步掌握学习的普遍规律,进而对后继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迁移。(5)高等教育所教的百分之八十、九十都应放在科学方法论、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事实和综合事实的能力上。高中教育应该把50%的学习内容和注意力放在“法术”的学习上,另外50%放在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和体验上。初中教育应该把30%的学习内容和注意力放在“法术”的学习上,另外70%放在体验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上。小学阶段的教育应该把90%的学习内容和注意力放在对各种音乐的体验上,并在大量体验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概念和一般性操作技能,另外10%的学习内容和注意力放在对一般性规律的认识和使用上。小学:知道是什么;初中:知道为什么;高中:知道怎么做。(6)高中教学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大量音乐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到高中应该让学生明了学习内容的变化,不只是范围广和程度深,更多的是从对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向对学习方法、音乐规律、美学原则等“法术”的学习的变化。让学生了解音乐学习的“法术”和运用这些“法术”的方法,并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在真实的音响活动中运用这些“法术”解决实际音乐欣赏过程中的问题。(7)以此实现教学中“用有限的课时,讲有限的规律,解决欣赏无限的作品时遇到的问题”的目标。4.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重点确立的原则5(1)适应性:要适应学生现实的学习水平、能力以及学习需求、个性偏好。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水平,选择与学生水平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教学。(2)选择性:教学重点是在众多教学内容中选择出来的,面对同一课题,不同省份地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班级都可能有所不同。(3)迁移性:教师要在众多教学内容中按照是否可以产生知识迁移的标准选择教学重点。传统意义上一些陈述性知识类的教学重点由于没有迁移性,将不作为高中鉴赏教学的教学重点,这些内容往往属于“容易+重要”的类型。面对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用重复、强调的方式加以强化,不需要用太多的教学时间。(4)科学性:教师给学生讲授的“法术”应该且必须是体现音乐学习、音乐创作、美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和原则,能够体现音乐听赏能力提高的规律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有相关的学科心理学、学科教育学、音乐美学、音乐创作等理论支撑的。教师不能单凭自己对一些事情的主观感受而代替客观规律。(四)课例1.课例一:《渴望春天》与《长城谣》起承转合的音乐创作手法在《渴望春天》与《长城谣》这两首作品中完全可以相互迁移62.课例二:《校园的早晨》和《妈妈,我们远航回来了》在休止符的处理和长短句(连跳)变化处理的地方,这两首歌曲完全可以互相迁移。783.课例三:《问》和《卖布谣》这两首创作于1922年的作品堪称那个时代“时代的回声”,《问》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彷徨,《卖布谣》体现了中国传统自给自足手工工业的瓦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无奈和苦闷。在这一音乐的社会功能上,这两首作品可以实现迁移。4.课例四:《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作于1936年的《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和创作于1943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都是针对当时国民党的错误论调进行的有力反击,堪称“战斗的号角”。在这一音乐的社会功能上,这两首作品可以实现迁移。5.课例五:莫扎特《弦乐小夜曲》和《二泉映月》通过对比欣赏,学生可以对不同民族音乐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的差异产生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多元文化就是尊重多元的审美情趣,应该用“不同的耳朵”欣赏不同民族、风格的作品,不能用西方音乐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中国作品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反之亦然。在对音乐审美追求、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美学基本常识的学习时,这两个作品可以互相迁移。6.课例六:《赞歌》和《天堂》胡松华演唱的《赞歌》和腾格尔演唱的《天堂》在一般学生眼中都是富有浓厚蒙古族音乐特色的作品,而由于《天堂》采用了较多流行音乐元素,更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教师在讲授蒙古族音乐的特征是,可以让学生体验胡松华演唱的《赞歌》,分析长调和短调的区别,尤其把重点放在长调延长音的颤音上,让学生尝试数拍,看这些颤音的出现有无规律,学生尝试模仿演唱这些颤音。得出结论长调是散板节奏,颤音出现无规律,体现蒙古族人民追求自由的民族性格;蒙古族的颤音是很难模仿的,这才能体现出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在以上审美认同的前提下,对比欣赏腾格尔演唱的《天堂》,用刚学到的“法术”来评价《天堂》,实现“法术”的迁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使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音乐内容相联系,提高学生审美、鉴别、评价能力。7.课例七:京剧大师梅兰芳本节教学重点主要是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而梅兰芳对京剧发展的贡献很达,教师应该抓住梅兰芳在音乐方面最能吸引学生的贡献之处进行教学。教学可放在梅兰芳借鉴昆曲表演程式,对京剧旦角演唱时动作的改革上。可以形象地说:梅兰芳之前是听京剧,他之后是看京剧了。学生按照这一美学特点对京剧旦角的唱段进行欣赏,并用学到的这个“法术”去9欣赏其它行当的表演,实现“法术”的迁移。最终教师提出“下一个京剧大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贡献?”的问题,进一步把“法术”的学习与运用提升到审视、评价文化价值的层面。三、突出与落实重点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这一部分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师怎么教”的问题应从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入手思考。绝不是教师习惯于怎么教、擅长怎么教、怎么教过瘾、怎么教好玩就怎么教。(一)知识学习的过程1.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并且能运用学了不等于学会了;教了更不等于教会了。“知道某一规则或能陈述该规则,与应用这一规则支配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2.学生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与规律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新知识的习得阶段(2)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3)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3.以数学和物理学科为例,说明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知识习得巩固和转化迁移和应用数学公式教师推导教师指导下学生练习学生独自应用公式解新题物理实验教师演示教师指导下学生做实验学生独立做类似实验(二)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三步教学法”1.“三步教学法”的内容依据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把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过程划分为三个步骤:(1)从教师的角度说是:讲授+辅导+测试10(2)从学生的角度说是:学习+练习+应用提出“向数学老师学习”的口号。2.知识获得的三个阶段和“三步教学法”的三个步骤的对比123知识获得的三个阶段习得巩固与转化迁移和应用“三步教学法”的三个环节讲授辅导测试3.“三步教学法”每一步骤的教学要点(1)第一步:“讲授”的要点A.尽早呈现教学重点——“法术”B.用教材作品作为“例题”,讲解“法术”C.在黑板上呈现“法术”(2)第二步:“辅导”的要点教师用其它作品(片断)为习题,检查并帮助学生在实际欣赏中运用刚学到的“法术”。(3)第三步:“测试”的要点教师再提供其它作品(片断),学生独立使用“法术”,完成对作品的欣赏和评价。4.“三步教学法”的教学要求(1)“站得住”:理论上站得住,强调“法术”的科学性(2)“说得清”:教师教学说得清“法术”(3)“听得懂”:确保学生听得懂“法术”(4)“学得会”:确保学生学得会“法术”,会灵活运用(5)“用得上”:确保学生在实际音乐生活中用得上“法术”115.“三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1)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提高“听”的效果应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应始终以听觉体验为先导,为主要过程;以听赏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目标。(2)把握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选材原则《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中外音乐作品,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优良性情、健康的审美观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标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教学重点与教学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7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