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黑龙江省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出血热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1黑龙江省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流行性出血热防治项目实施方案一、概述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伤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鼠类为其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黑龙江省是我国最早发生出血热的地方,已有70多年的流行历史,近几年全国出血热发病率明显下降,而我省的发病率虽然逐年略有下降,但仍位居全国第一,出血热病例以农村青壮年人群为主,不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我省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二、项目实施目的(一)了解我省出血热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二)了解我省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密度、构成和感染情况。(三)了解我省出血热流行毒株的型别、分布及变异,探索疫区演变规律等情况。(四)为分析出血热流行趋势和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三、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1.范围以市(县、区)为单位建立项目点,选择我省多年来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相对较高,分布在全省不同地理位置具有代表性的,即讷河市、宝清县、友谊县、虎林市、宁安市、嫩江县、桦川县、嘉荫县、孙吴县、佳木斯郊区2共10个。2.内容以市(县、区)为单位,开展人间疫情监测,了解我省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流行规律、强度和特征,探讨我省出血热疫源地演变规律。宿主动物监测,逐步查清居民区及野外宿主动物种类、分布、密度、感染情况和所携带病毒的型别及变异情况。(1)个案调查: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率达80%以上,县级(或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月10日前将上月个案调查表录入数据库,上报省疾控中心。(见附表1)(2)血清学核实诊断:个案调查同时采集出血热患者急性期血清,省疾控中心对项目点送检血清标本采用MacELISA方法检测出血热IgM抗体,进行血清学符合诊断,有能力的实验室可自行检测,结果上报省疾控中心病毒所。(见附表2)(3)宿主动物监测1)鼠密度的监测①调查点的选择各项目点根据疫情分布情况和地理景观选择调查地点,农村居民区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既往有出血热病人发生的自然村;野外应选择农田、水渠旁、道路两旁、田埂、山坡、坟地、场院等可能有鼠类栖息活动的地方。②监测时间每年4~5月和9~10月各一次,分别在农村居民区和野外同时进行监测。③捕鼠方法3采用夜夹法捕鼠,村内每15平方米布夹一个,每次布夹100只。野外布夹行距20米,夹距5米,每次布夹300只。诱饵以生花生米为主。鼠密度监测按有效夹次计算。(见附表3)④分类鉴定记录捕获的宿主动物名称应写学名,其名称和鉴定方法、标准参考《医学动物分类鉴定》、《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疫苗应用研究》附录部分(陈化新,罗成旺主编,2001年香港医药出版社)。2)鼠感染情况调查各项目点,每次分别在居民区捕鼠50只以上和野外捕鼠100只以上,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计算鼠带毒率和鼠感染率。①鼠标本的采集取分类鉴定的鼠,无菌解剖,取鼠肺,放入编号的冷冻塑料管内,封口,放入液氮罐内保存。在取鼠肺的同时,用滤纸条(5cm×1cm)沾取鼠血,阴干后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液氮罐中保存。上述标本带到实验室后,应及时放到超低温或低温冰箱内保存,或尽快分装检测。②鼠肺抗原和血清抗体检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实验室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抗原,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抗汉坦病毒IgG抗体。③结果报告和反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在完成捕鼠任务后,两个月内将鼠密度和鼠感染情况监测结果反馈给各项目点。43)宿主动物的病原学监测①病毒分离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实验室对免疫荧光检测阳性鼠肺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每年分离汉坦病毒2株以上。②病毒鉴定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实验室对新分离的出血热病毒株采用RT-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鉴定病毒型别。③序列测定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实验室选择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新分离病毒株各一株进行M和S基因片段序列测定,比较同型不同株病毒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④结果反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将鼠肺、鼠血检测结果三个月内,出血热患者IgM抗体检测结果一个月内反馈各项目点四.暴发疫情调查与监测(1)暴发疫情的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如果暴发疫情达到《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级别,则按相应要求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县级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暴发疫情后,应立即报告县卫生行政部门和逐级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暴发疫情的调查暴发疫情的调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实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1)核实诊断①病例核实:对报告的病例逐个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并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②疫情核实:了解暴发点近期有无类似病例发生,并对发现的可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了解三间分布情况。对所有病人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2)基本情况调查①详细调查暴发点的人口资料、患者及居民居住环境、自然地理景观、气象资料等流行因素。②了解暴发点所在地的既往疫情情况和流行强度。③了解暴发点所在地出血热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密度及感染情况。3)宿主动物调查在暴发点的居民区(患者居住地及周围)和野外进行宿主动物种类、密度调查,捕获数量各不少于50只,对捕获的宿主动物进行感染状况调查。4)人群感染状况调查采集暴发点内高危人群血标本50~100份,用免疫荧光法或ELISA法进行抗体水平的检测(见附件3、4),了解人群感染状况。6(3)控制措施在暴发疫情核实后,立即对暴发点采取灭鼠防鼠、预防接种等综合性防制措施。1)灭鼠:按照卫生部出血热防治工作的有关要求进行灭鼠。灭鼠3周后的鼠密度室内应达到1%以下、室外3%以下。2)应急预防接种:对暴发点内的高危人群实施应急预防接种,接种率应达80%以上,防止疫情蔓延。3)灭螨:对床铺草垫、地面、室外草丛、柴草堆等处采用药物灭螨。4)环境治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和改善环境卫生。5)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及途径,在发生暴发的地区,开展出血热防病知识的宣传,增强群众防病和参与防治的意识。(4)总结暴发疫情处理后,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在疫情处理结束后7日内,写出详细的暴发疫情调查报告,上报省疾控中心。五、数据收集、分析、反馈1.数据收集内容(1)疫情报告卡(2)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3)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4)宿主动物调查统计报表、宿主动物感染情况报表(5)实验室检测记录2.统计分析指标7(1)发病情况及趋势:发病数(例)、死亡数(例)、发病率(/10万)、病死率(%)和死亡率(/10万)。(2)病例分布情况:病人年龄、性别、职业、时间、地理分布等。(3)宿主动物种类、分布、密度、构成和感染情况。(4)病毒分离及基因变异情况。(5)疫源地分型:通过RT-PCR分型、对病毒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测定以及血清学分型结果,进行疫源地分型和疫区类型演变过程分析。六、人员培训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监测点所在县相关业务技术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两次现场培训。七、技术资料管理年终将各种采样记录、检测原始记录、会议及培训材料、项目总结等技术资料归档立案统一保管。八、附件附表1出血热个案调查表附表2患者采血登记表附表3宿主动物监测捕鼠登记表8附表1出血热个案调查表县(市)名称:国标码:□□□□□□病例编号:□□□□□一、基本情况1.患者姓名:_________(如患者年龄14岁,则家长姓名:_____________)2.性别:1男,2女□3.年龄:_____岁□□□4.民族: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其他少数民族□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饮食从业人员(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6.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7.家庭住址: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县(市区)_____乡(镇/居委会)____村(街道)二、发病情况1.发病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2.就诊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3.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住院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5.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6.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7.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8.入院诊断:□1出血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4其他9、临床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10.出院诊断:1出血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4其他□11.临床分型:1轻型,2中型,3重型,4危重型□12.转归:1痊愈,2好转,3死亡(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三、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1.起病急:1是,0否□2.乏力:1有,0无□3.发热:1有,0无□4.头痛:1有,0无□5.腰痛:1有,0无□6.眼眶痛:1有,0无□7.脸红:1有,0无□8.颈红:1有,0无□9.胸红:1有,0无□910.关节痛:1有,2无□11.全身痛:1有,2无□12.腹痛:1有,2无□13.腹泻:1有,2无□14.便秘:1有,2无□15.恶心:1有,2无□16.呕吐:1有,2无□17.结膜充血::1有,2无□18.眼睑浮肿:1有,2无□19.黄疸:1有,2无□20.腋下/上臂/胸部或其它部位有无皮肤出血点:1有,2无□如有,则出血点为:1散在,2条/线状,3簇状,4其它_________□21.口腔、鼻腔等处粘膜有无出血点:1有,2无□22.少尿或无尿:1有2无□23.低血压:1有,2无□24.休克:1有,2无□25.白细胞计数:1正常,2增多,3减少,4未做此项检查□26.血小板减少:1有,2无,3未做此项检查□27.尿蛋白:1阳性,2阴性,3未做此项检查,4不详□28.有无尿膜状物/管型尿/血尿:1有,2无□29.束臂试验:1阳性,2阴性,3未做此项检查,4不详□30.出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31.凝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四、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测结果(未做者请注明为“未做”)项目标本采集时间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出血热抗体IgGIgM汉坦病毒分离五、既往史及家庭情况1.既往是否患过此病:1是,0否,9不详□如是,诊断单位:______,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2.食物、粮食有无防鼠设备:1有,0无,9不详□3.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预防接种史:1有,0无,9不详□如有,最近一次接种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4.有无家庭其他成员出现过类似症状:1有,0无,9不详□如有,最近一例发病时间(患者除外):____年____月____日□□□□/□□/□□5.房内有无鼠:1有,0无□6.院内有无杂物、草堆等:1有,0无□10六、接触史及有关因素调查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有外出(或旅游)史:1是,2否□如是,到何地:___________;外出时间:天□□返回时间:____年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出血热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7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