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黑龙江省森林扑火安全实用手册
第一部分发生伤亡事故原因造成火场伤亡事故原因较多,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十个方面。一、对林火行为的变化判断失误。二、顺风逃生。三、直接扑打火头。四、在草甸、杂灌中避火。五、对地形条件认识不清、没有开设避火安全区。六、烟尘熏呛和高温伤害。七、一氧化碳中毒。八、扑火队员过度疲劳。九、对林火的极度恐惧、惊惶失措。十、火烧木、吊挂木、乱石砸伤。二部分火场需要注意事项根据造成火场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扑火中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一、要注意天气条件及其变化干旱时间越长,空气越干燥,温度越高,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越大,燃烧蔓延速度越快,扑救的危险性就越大。相对湿度在75%以上不会发生森林火灾,75%至55%可能发生,55%以下可能发生大火,小于30%可能发生特大火灾。每天中午气温最高,湿度最低,可燃物含水量最少,森林最易燃烧,林火蔓延速度最快,最不容易扑救,最容易造成灭火人员伤亡。通常。每天10时至16时,是灭火危险时段,特别是13时左右是高危时段。火场风力每增加一级,火头蔓延速度就会增加一倍,如风力增加到5级,火灾就会失控。同时,在能见度远、风向不稳定、地面有尘旋等不稳定的天气条件下灭火,也会导致灭火伤亡事故发生。二、要注意可燃物类型、载量及其变化通常情况下,草类最易燃,蔓延速度最快,因此扑救草地火造成人员伤亡往往大于林地火。灌木林地火蔓延速度仅次于草地火。幼林特别易燃。郁闭的中龄林,透视性很差,不能轻易进入林内直接灭火,应采取间接灭火方式。林内火的蔓延速度较慢,当林内火蔓延到林缘或灌木林地、草地,火灾蔓延速度就会突然加快,危险程度加大。森林可燃物含水率越低、载量越大,火灾蔓延速度越快。当森林有效可燃物载量增加1倍,火灾蔓延速度就会增加1倍,火强度增加4倍。当火灾从可燃物较少的地方蔓延到可燃物较多的地方,火灾蔓延速度和强度就会突然增大,威胁灭火人员的安全。三、要注意地形的变化地形因坡度、坡向、坡位等的变化,将影响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因素的变化,土壤干湿度的变化,植被种类和生长状况的变化,从而影响森林燃烧性的变化。坡度越陡,上山火的蔓延速度越快,下山火则相反。通常坡度每增加5度,上山火蔓延的速度就会增加一倍。坡向不同,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和燃烧蔓延速度就不一样,灭火的安全程度也不一样。一般:南坡大于西坡,西坡大于东坡,东坡大于北坡。在陡峭的峡谷地带、鞍部、单口山谷往往形成高温、大风、浓烟环境,灭火人员容易被大火包围,极易发生险情。四、要注意因地形引起的地形风山地常形成越山气流、绕山气流、反山气流、上升气流。越山气流是风越过山脊而形成的气流,绕山气流是风吹过孤山时形成的气流,这两种气流易造成火旋风;反山气流是风越过山脊,在山的背坡形成的反向地形风,易加快迎风坡下山火的蔓延速度;上升气流是由热、地形或突出部位而形成的,它会加快上山火的燃烧速度和强度。此外,在不同地形还会产生山风、谷风、峡谷风、渠道风和海陆风,使火场环境愈加复杂,加大扑救难度,造成安全事故。五、要注意火行为的变化由于气象、植被和地形条件不同,森林火灾燃烧状况即火行为也会发生变化,要特别注意火焰高度、蔓延速度、飞火和火旋。当出现以下征候时,就不能直接灭火,防止发生伤亡。一是火焰高度超过人的身高,蔓延速度每分钟大于2米的时;二是因燃烧产生强大的上升气流形成飞火时;三是热动力不均衡引起火旋时。常见的火旋包括地形火旋、林火初始期的火旋、林火熄灭期的火旋;四是在灭火过程中,发现附近有火,而不了解准确方位,无法判断火行为时。六、要注意其它意外伤害火场意外伤害主要指灭火战斗中,非火袭击等因素直接造成的伤害。一是受火烧、风化、水蚀、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造成陡坡土质疏松、岩石松动、滚石较多,威胁灭火人员安全。二是原始林或林相较复杂次生林内的高大树木上常悬有吊挂木(俗称“树挂”或“吊死鬼”),灭火人员要注意吊挂木突然掉落伤人。三是在未抚育或清理的林地内,站杆(枯立木)、倒木,粗大可燃物较多,,灭火人员要注意防止砸伤。四是扑救地下火时,因火在地下腐殖层或泥碳层内燃烧,通常表现为地表层草本植物脱水枯黄或个别地段地下火遇地表断面即将转为地表火时产生烟雾。灭火人员要注意及时观察周围环境变化,防止不慎掉入“火炕”,造成伤害。二部分火场自救基本方法一、避开危险火环境通过对火场勘察,对周边地形地貌进行全面了解,遇有狭窄山脊线、鞍部、山谷、强度大的上山火、急进树冠火、风力较大的中午时段、易燃灌木丛地带等易发生危险的地域和地段时,不能直接接近火线,迅速避开危险环境,选择安全区域休整或重新选择路线或突破点。此时,指挥员要准确判断火场态势,灭火人员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二、转移灭火行动展开后,因气象条件、可燃物的变化,火场瞬间燃烧剧烈,对灭火人员构成威胁时,或在灭火时人员接近火场途中,误入危险区域时,要快速组织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域。此时,指挥员要因时因势,机断行事,派出观察员对林火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三、预设安全区为保护重点目标安全,灭火人员进入具有一定安全隐患地段展开灭火行动,强行阻截林火蔓延时,应预先组织人员在指定位置开设安全避火区域,确保在火势突变时,能有效保证灭火人员安全的自救方法。妥全区域的开设通常选择在植被稀少、地势相对平坦、距火线较近且处于上风向的有利位置。预设安全区域,一是坚持宁大勿小的原则;二是要清除地表可燃物;三是在展开前要将开设安全避火区域及相关注意事项通知灭火人员;四是派出观察哨,及时通报火场发展态势。四、点迎面火当火场情况突然发生变化,灭火人员无法按作战方案实施灭火行动,林火对人员构成威胁,且无安全区域时,可就近依托道路、河流、农田、植被稀少的林地等有利地形,有组织地点烧迎面火,人员跟进至火烧迹地内避火的方法。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距离迅速完成点烧;二是进入火烧迹地要用衣服蒙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将携带水洒到扑火队员的头部和身上;三是采取顺风蹲姿,队形根据火烧迹地形状而定。五、点顺风火如没有天然依托条件,或虽有依托条件,便不具备点烧迎面火的时间和距离时,迅速点顺风火,并顺势进入火烧迹地内。点顺风火时,一是距大火到来时间较长,且火烧迹地表温度较低时,可顺风卧倒;二是用衣服蒙住头部,扒开生土层,用湿毛湿捂住口鼻,将携带水。洒到扑火队员的头部和身上;三是如时间紧迫,应采用蹲姿,背部朝向迎风一侧;四是扑火队员要相对集中在火烧迹地中央偏前位置,按倒三角形排列。六、利用有利地形当林火威胁人身安全,无法实施点火解围时,灭火人员为保存生命安全,有效利用附近河流、湖泊、沼泽、耕地、沙石裸露地带、火前方下坡无植被或植被稀少地域等有利地形迅速离开险境。采用上述方法时,一是尽可能选择相对湿润、无植被或植被稀少位置卧倒;二是人员要相对分散,不宜过于集中;三是不宜选择细小可燃物密集地域;四是携行易燃装备应放在距离人员较远的下风位置。七、冲越火线当灭火人员被林火包围,来不及实施点火解围,无有利地形避火,或在坡上、林內遇险时,采取强行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内。冲越火线时,一是要选择地势相对平坦、植被相对稀疏、火强度较弱、火墙较窄的火线冲越;二是将易燃物资扔出避险人员最大距离,用衣服蒙住头部,采取跳跃姿势,一口气冲过火线。穿过火线后,立即将燃烧的衣物脱下。周围有水源的情况下,先将衣物浸湿,尔后再护住头部等部位,迅速冲越火线;三是携带风力灭火机冲越火线时,集中风力灭火机,用强风顶压火锋的同时,用风力对人头部进行冷却降温;四是进入火烧迹地内,迅速逆风蹲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八、卧倒当情况特别紧急,无法实施点火解围和冲越火线时,就地卧倒非不得以的情况下,原则上一般不采取此方法。卧倒时,一是要选择植被相对稀少、地形相对平坦地迎风地带卧倒。二是如有遮蔽物、要充分利用遮蔽物遮蔽火锋。如无遮蔽物应迅速选择低洼、潮湿或易燃物少的地带,用手扒坑,将脸部贴近地面,尽量减少皮肤裸露;三是尽可能用携带水把衣服浸湿蒙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将水喷洒在避险人员身体上和地被物上;四是卧倒时要尽量远离无法启动的风动灭火机和油桶等易燃物品,或将易燃物资扔出避险人员最大距离;五是将双手放在胸前,顺风向卧倒;六是地势比较开阔,避险人员要集中呈倒三角形排列,如选择地域面积小,可分散实施,必要时身体可以叠压;七是等火过后立即起立,视情处置。九、防护器材一、防烟湿毛巾二、防护眼镜三、防烟口罩四、逃生防烟面罩五、森林消防人员避火罩六、自救呼吸器1、过滤式自救呼吸器2、森林消防人员呼吸器(自救器、10分钟、15分钟、S0分钟)。(上述防护器材,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均可提供)。十、脱衣自救(一)单人自救,衣服燃烧时,迅速解开袖口按扣、两手抓住衣襟、猛力将衣扣拉开;并迅速弯腰、屈膝、低头,抓住后衣领,用力向前下方向猛拉,将上衣脱下,并用脱下的衣服扑打其它起火部位。(二)双人互救。遇险者迅速解开袖口按扣,将上衣上面两个扣子拉开,同时弯腰、屈膝、低头,两臂前伸;另一灭火队员用左(右)手抓住遇险者后衣领,迅速向后下方猛拉,:将遇险者上衣脱下,并用脱下的衣服扑打遇险者其它起火部位。(三)三人协同1、抓衣襟法。遇险者迅速解开袖口按扣成弓步,两名灭火队员同时抓住遇险都衣襟,猛力将遇险者衣扣拉开,由前向后协力将遇险者上衣脱下,并用脱下的衣服扑打遇险者其它起火部位。2、抓衣领法。遇险者迅速解开袖口按扣,2名灭火队员同时抓住遇险者衣襟,猛力将遇险者衣扣拉开,遇险者同时弯腰、屈膝、低头,两臂前伸;其中一名灭火队员抓住遇险者衣领,向后下方猛拉,将遇险者上衣脱下,并用脱下的衣服扑打遇险者其它起火部位。第四部分火场紧急险情处置一、平坦地形遇火袭击时(一)特点1、火灾扩散面积大,火势发展猛烈。2、烟雾扩散快。S、风大时,火头前方易产生飞火。4、可燃物垂直分布时,火焰高。呈立体蔓延。5、火场整体变化小。6、便于人员行动。(二)处置方法1、向左后、右后方向快速转移。2、选择易燃可燃物较少的方向转移。S、向粗大可燃物密集的方向转移。4、来不及转移时、点火解围。5、选择火势较弱地段冲越火线。(三)注意的问题1、周围树木较多,且是树冠火的情况下,不能点火解围。2、点火解围时,必须与火锋拉开一定距离。3、树冠火时,不能冲越火线。二、山顶、山脊遇火袭击时(一)特点1、火接近山顶,易产生卷火。2、火到达山顶,在山脊易发展成树冠火。3、火越过山顶,向下坡蔓延时容易变成坐火。4、山顶、山脊热对流强烈,燃烧猛烈,热量集中。(二)处置方法1、向山的背风面或向山后下坡方向转移,快速离开山顶、山脊。2、当火越过山顶形成下山火时,可冲越火线突围。(三)注意的问题1、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能沿山脊转移。2、不能在山峰两侧的鞍部停留。3、在山的背风面停留时间不能过长。三、山沟口遇火袭击时(一)特点1、火冲到沟口时,易向沟口两侧蔓延形成卷火。2、火冲出沟口遇上坡时,会快速扩大燃烧面积。3、火在沟口易产生火旋风。4、火出沟口遇下坡时易变成坐火。(二)处置方法1、向左后、右后方向快速转移。2、沟口前方是下坡时,向下坡方向撤离。3、选择易燃可燃物最少的方向转移。(三)注意的问题1、不能在沟口两侧停留。2、不能向沟口两侧高处攀登。3、沟口前方是上坡时,不能向上坡撤离。四、山沟谷遇火袭击时(一)特点1、易燃可燃物比较集中。2、易形成冲火。3、烟雾大,浓度高,扩散慢,分布低。4、人员向山谷两侧转移困难。5、观察判断火情困难。(二)处置方法1、要充分利用沟谷内的河流避险。2、选择易燃可燃物少的地段冲越火线突围。3、无法转移时,就地点火解围。(三)注意的问题不能盲目向沟谷两侧转移。五、单口山谷遇火袭击时(一)特点1、风向多变,火头发展方向不定,易形成上山火。2、容易形成涡旋火。3、烟雾大,浓度高,扩散慢。4、不利于观察判断地形。(二)处置方法1、点上山火后进入火烧迹地。2、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向火头蔓延的侧翼山脊方向转移后下山。3、根据风向变化,向侧风方向撤离。(三)注意的问题1、点顺风火时,要选择易燃可燃物较多地段。2、人员转移到山脊后,迅速向安全地带撤离。六、在草塘遇火袭击时(一)特点1、火蔓延快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森林扑火安全实用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8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