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二历史复习问答题测试汇编
高二历史复习问答题测试汇编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常活跃。概述这种文化现象的突出特征,并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2、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有人认为,儒学的思想原则有积极健康的一面,如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有人认为,传统儒学可以实现现代化的转化。分析以上观点,结合相关知识阐述你对于儒学的现代价值的观点。3、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它的地位是如何得以确立的?你是怎样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发展历程的?对于儒家思想的独尊现象,你作何理解?试简要分析。4、儒家学说在汉武帝时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各个思想流派的冲击,至北宋时形成了一套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在此进程中,儒学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试结合相关内容归纳指出汉武帝时期的教育政策有何特点?到北宋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5、汉代以后,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学在冲击与吸纳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至北宋时形成理学,成为宋明时期的官方哲学。西方学者一般将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Neo-Confucian-ism)。试结合相关知识简析与传统儒学相比,新儒学新在何处?6、王阳明说: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求所谓定理者也。又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史实说明王阳明的心学与朱熹理学的异同。针对心学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言论,明清时期的进步的思想家进行了哪些批判?反映了哪些问题?7、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但明清之际儒学的文化地位和历史价值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受到质疑。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以及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8、.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文化繁荣,试分析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9、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就成为封建王朝的主要选官制度。对此,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喻牢笼,圈套)中。顾炎武说:八股之害……败坏人才。康有为说:变法之道……莫先于改科举。试结合儒学的发展简述科举制度在我国发展演变的过程。分析三人言论的社会背景和目的。你怎样评价科举制度?10、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后来衰落了?(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11、简要说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2、简述什么是文人画?起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哪些?13、什么是书法?中国的书法有哪几种主要的字体?14、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主要的代表作品有那些?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最好的是那一部?15、简要分析唐诗兴盛的原因?16、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科技文化?17、比较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在性质、手段、结果方面的不同。18、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19、简述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影响。20、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2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可以划分为那几个阶段?简介其代表人物、内容特征以及特点。22、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为开创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简析新三民主义与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关系。23、1912年,孙中山曾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虽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4、中共七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邓小平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说不仅今天,而且以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谈谈你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25、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举例说明实事求是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26、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据此回答:(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哪一历史时期形成的?形成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了怎样的共同特点?(2)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于这三大理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起用的认识。27、结合相关知识简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内容和理论和实践意义。28、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3)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最坚决最忠实的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发展而奋斗。请举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埋藏的重大典型事例,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权民生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4)以这三位思想为核心所形成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29、旧中国体育运动落后,中国人被西方列强嘲笑为东亚病夫。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取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中国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向世界体育强国迈进。简述我国从东亚病夫到确立世界体育大国地位的历程。查阅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写一篇以《北京2008》为题目的随感。30、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同时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试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谈一下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31、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请结合相关知识谈一下你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认识。32、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简析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意义及其在实施过程中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33、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理解。34、简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35、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对于高考制度的改革。作为一名与高考制度息息相关的高中生,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36、14-16世纪欧洲出现了人文主义运动。回答:(1)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它首先在那里爆发?后来扩展到那些国家?(3)它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37、如何理解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它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8、14-18世纪,欧洲先后出现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进步潮流,并且影响深远。据此回答:(1)这两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源地或中心在哪里?(2)分析这两地成为思想解放潮流的发源地或中心的历史原因?(3)试举例说明这两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下的政治运动。39、17、18世纪的欧洲的历史继承了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4-16世纪巨大转折的含义。(2)概括这些巨大转折向着更为深广方向发展在18世纪法国思想界的主要表现。40、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1、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有哪些?42、物理学在近代取得那些突出的成就?43、简述是哪些原因推动了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44、近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有那些重大成果?45、简述进化论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46、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有那些?47、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什么特点?48、简述本节的科技发明是怎样改变了我们的时空的?49、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50、近代自然科学发明的过程给我们那些启示?51、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52、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53、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有何发展?54、20世纪世界文化的发展特征、和影响是什么?55、19世纪上半叶,世界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各国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56、19世纪中叶,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怎样兴起的?参考答案1、(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3)各国纷争的局面形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4)战国时期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各阶级、阶层针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各种方案,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实际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突出特征:体现了历史变革时期最富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学术空前活跃的特点。提示:该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条件。2、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但在对儒家思想积极性加以发挥的同时,也不要被一些传统儒家的陈规陋俗所束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示:提出论点后,要精选史实,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评论。要体现出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还要注意区分早期儒学的价值取向与宋明理学所倡导的价值的差异。3、汉武帝要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国家,需要一种符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而在建立政权时起了重要作用的法家思想,已不完全适应巩固政权的需要,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不适应经济发展后的变化。这时,儒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张,对儒学加以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也使自焚书坑儒以来陷于困境的传统儒学在学术上得以发展。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适应了西汉大一统局势的需要,对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因此,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在西汉确立。(2)尊儒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汉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形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封建政治与儒学思想密切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4)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学术思想,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背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提示:儒学正统地位何以确立要从西汉统治的需要和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两个方面作答。4、、(1)特点:①主要官办教育获得发展,如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②与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相适应,如以神化皇权的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2)变化:①官办学校和私人书院都获得发展,尤其私人书院更为突出;②教学内容以强调伦理道德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品行;③私人书院中学习方法比较灵活自由,风气活跃。(3)原因:①其变化是适应专制主义政治加强的需要,唐末五代以来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混乱,原来神化皇权理论不再适应形势变化,因而统治者注重加强伦理教育,以巩固统治。②唐朝以来经济文化教育都获得了发展,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为宋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提示: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将儒家思想的演进过程与汉宋两代的教育政策结合起来。需熟知这两方面内容,并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加以分析。5、宋明理学之为新儒学,其所以为新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复习问答题测试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9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