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历史作业(二)使用日期:2014.1.26—27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4分)1、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2、“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A.“信仰即可得救”B.“人是万物的尺度”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3、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4、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5、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6、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下图,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①《向日葵》②《有藤椅的静物》③《星月夜》④《弹曼陀铃的少女》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7、下列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的《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8、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9、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方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10、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11、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有一点是胜于英国的。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铲除了封建帝制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D.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12、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B.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D.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13、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这时各种西方社会学说涌入中国,最能刺激中国人神经的是A.自由主义学说B.社会进化论C.卢梭的人民主权说D.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14、由洋务派创办的《两国近事汇编》(1873年—1900年)在介绍某国情况时,提及其“各工会会议,藉境内高室积产,按名公晰,以赡贫困,其工值所得亦公晰,以均有无”。该记载反映了A.“中体西用”之说B.《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C.社会契约论的观点D.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15、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但是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正式宣布科学破产,开始埋首整理国故。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法国大革命的冲击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一战对欧洲的打击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16、“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变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下列事件具有第一种倾向的是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17、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天下为公”18、1923年3月,苏联向孙中山提供了200万墨西哥银元的经济援助,并支援了武器,派遣了政治和军事顾问。孙中山对他们下达的主要任务是:“按苏联模式组建军队,建立北伐桥头堡。”这表明当时A.苏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B.国民党放弃旧三民主义C.孙中山开始走社会主义道路D.国民党为统一中国作准备19、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20、“大器晚成”、“大象无形”、“质真若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源自同一本先秦典籍,它是A.《春秋》B.《道德经》C.《论语》D.《韩非子》21、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工业文明的前奏”这一课题时,下列材料应该排除的是A.《物种起源》B.《权利法案》C.《哥伦布航海日志》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2、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历史知识时引用了下面的诗句作补充:“她的步履轻盈/她的姿态优美/很象飘飘欲仙的天使/她的声音象仙乐一般优雅/委婉、清脆。”老师讲解的历史知识应该是A.古希腊神话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C.宗教改革D.浪漫主义文学23、西欧司法在1500年以前主要根据《圣经》,1500—1700年代主要依据古罗马法。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国家的兴起B.文艺复兴的推动C.宗教改革的影响D.启蒙运动的发生24、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他说的“外物”包括①神职人员②苦修行善③阅读《圣经》④购买“赎罪券”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5、19世纪中叶法国某小说家曾对一位朋友说:“你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我按照我希望于人类来描绘。”该小说家应该属于A.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C.现实主义D.浪漫主义26、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和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27、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二.问答题(共46分)28、(23分)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与年轻一代成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的种类,教育的深浅。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况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4分)材料二: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盛,书院作为教育的特殊组织形式,在宋朝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宋代书院呈现出了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2)根据所学知识,概况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3分)材料三: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10分)材料四:下图分别为“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和“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考场图(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文革“中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何不利影响?“文革”后邓小平为我国科教文事业出现全新的面貌作了哪些努力?(6分)29.(23分)自古以来,中西方文明就经历了不同的兴衰轮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本身具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帝国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种内聚性。……中国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现象,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层面分析中国早期文明的“内敛性”强的原因?(4分)材料二:从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英国哲学家和法国革命》(2)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的“三大革命”的表现各举两例,西方霸权的确立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9分)材料三:19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看看中国人是怎样慢慢地试图在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文明为什么会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是如何在这三个领域内仿效西方的?(10分)历史作业(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4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DDDCAB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BDCDCDD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BCDBC二、问答题28.(23分)(1)贡献: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2分)原因:①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振之间相互攻诰;②诸侯争霸,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2分)(2)原因:政治:北宋重文轻武;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文化:理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3分)(3)主张:教育是社会福利(或义务教育);完整的教育体系;文化与职业技能并重。(6分)(4)思想根源:继承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4分)(5)不利影响:使大批青年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造成了人才的断层;从长远来说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相当的困难。(2分)努力: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行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科教兴国。(4分)(任意四点即可)29.(23分)(1)原因: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每点2分)(2)三大革命:科学革命: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政治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确立(6分,每例1分)启示:西方的先进建立在科技创新、政治制度文明及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3分)(3)衰落原因:封建主义的腐朽落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4分)仿效西方:军事: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实业救国思潮政治: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9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