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高二年级(下)期末测试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民主与专制是社会的两种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西方社会的发展方向。回答1—4题。1.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A.天坛B.太庙C.颐和园D.太和殿2.秦朝倾国家之力,以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建造了一座雄伟陵墓——秦始皇陵。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军事民主制的作用D.法家思想的影响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个世界体坛盛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下列对古代希腊的说法有误的是()A.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会B.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C.古代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D.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4.古代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而古希腊确立起民主政治,造成这种差异的决定因素是()A.地理环境B.经济形态C.政治条件D.文化条件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侵华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争和不断探索的历史。回答5—8题。5.右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块巨型浮雕“虎门销烟”,对其最全面、最准确的理解是()A.林则徐主持了禁烟运动B.中国政府进行了禁烟C.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D.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6.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鸦片战争7.清朝同治年间,一位美国商人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有()①他可以到安徽黄山观光旅游②他在中国触犯了中国的法律可以不受中国官员的审判③可在汉口租赁土地④可在重庆开设工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8.1997年,凌青大使挥毫写下如下铿锵诗句:“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是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政治原则。请回答9—12题。9.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了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A.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参加的公民大会B.国家最高行政首长实行差额选举C.所有公民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D.集体管理、依法行政10.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西安时,一个小姑娘问它:“总统先生,全美国人民都归你管吗?”克林顿想了一下回答:“不,应该说全美国人民都管着我”。下列说法2正确的是()A.克林顿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的特点B.克林顿是随心所欲与西安小姑娘开了一次玩笑C.克林顿道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D.西安小姑娘说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11.一位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农村()A.实行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B.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C.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2.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方针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核心D.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时代的进步。回答13—16题。13.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对“交替”的正确认识是()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社会制度的对立向经济竞争过渡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D.由区域集团向全球化过渡14.2007年12月11日,韩朝两国开通韩国汶山站至朝鲜板门站之间的货运列车,这是韩朝56年来首次恢复日常列车运行。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A.韩朝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C.美苏“冷战”政策的结果D.朝朝经济发展差距巨大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下列因素中对这一趋势有重要影响的是()①欧共体的成立②日本经济实力的壮大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苏联军事力量的削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美日欧三足鼎立不结盟运动乔冠华的笑俄罗斯国旗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B.世界经济全球化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D.第三世界的崛起外交关系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现代中国的重大外交举措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息息相关。回答17—20题。17.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硕果累累。下列中国外交思想中最能体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是()A.“一边倒”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求同存异”D.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18.2008年中日建交36周年,回顾三十六年历史,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以下事件的发生,你觉得对中日关系产生一定影响的是()①增加军费开支,发展军事力量②日本教科书事件③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④日元贬值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9.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再到90年代不结3盟运动,这种变化说明了()A.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B.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C.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D.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20.近几年来,中国在外交舞台上非常活跃。比如在朝鲜六方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组织了“中非论坛”、在俄罗斯等国开展“中国年”活动,最近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澳大利亚并出席APEC会议。以上事实不能反映()A.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任何国家的友好关系B.新时期我国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C.新时期中国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D.我国外交僵局开始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9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2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权利法案》材料三: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不仅重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且直接将该部分的标题定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不仅是党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和局限性。(4分)(2)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指出《权利法案》对英国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4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共产党人作了哪些努力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又有哪些创新?(11分)4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以石井四郎为首的“细菌研究所”。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39年至1945年,直接死于细菌实验的人就达3000多人,这惨无人道的法西斯行径,已成为日本法西斯屠杀中国人民的主要罪证。材料二: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由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南京》举行了全球首映并引起轰动。该片在电影节期间共展映六场,几乎场场爆满,很多美国观众是含着眼泪走出放映厅的。美国媒体甚至把该片与斯皮尔伯格当年拍摄的《辛德勒名单》相提并论。材料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材料四:温家宝总理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招待会上指出:“35年前,中日老一辈政治家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战略决断,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揭开双边关系的新篇章。35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断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也促进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日军侵华的哪些暴行?(2分)(2)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4分)(3)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意义,并指出当前我们应如何处理中日关系?(8分)523.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理论成果。在它的影响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出现了最为辉煌的两大事件: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前者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后者深深影响了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请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并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请回答:(1)判断此三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谁?(3分)(2)分别指出此三人的主要贡献。(6分)(3)由图一到图三,在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上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轨迹?(6分)24.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请回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有哪些?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标志是什么?(6分)6(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举两例说明。(4分)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什么?指出这一主题的依据又是什么?(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为什么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答出最主要原因即可)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5分)(3)总结中国最后取得这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的宝贵经验有哪些?(4分)26.【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毕加索与《和平鸽》(见下图)。材料二“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子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9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