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八闽知源网八闽知源网-助教,小教,中考,高考,命题,试题,模拟,专题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重点、难点1.重点: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历史功绩2.难点:客观评价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课堂教学: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统一六国1.背景(原因)总体状况:天下分裂,诸侯割据,战争频繁。西周开始分封,到春秋末年,1OO余个诸侯小国经过“强凌弱,众暴寡”,逐渐形成战国时期的七雄并立。公元前247年,13岁的赢政登上秦王的宝座。他22岁亲政以后,很快独揽大权,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①春秋:诸侯林立——战国七雄======统一是大势所趋;西周开始分封,到春秋末年,1OO余个诸侯小国经过“强凌弱,众暴寡”,逐渐形成战国时期的七雄并立。公元前247年,13岁的赢政登上秦王的宝座。他22岁亲政以后,很快独揽大权,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②战争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民心所向;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③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地区间交流加强======社会基础;④秦国实力强大:a、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早在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⑤秦王赢政雄才伟略秦王赢政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引各国贤士,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缭。在统一方略上,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秦王对秦国的劲敌赵国采用离间计,先使赵王杀死名将李牧,自毁长城,随后攻下赵都邯郸并俘虏赵王;引黄河水淹没魏都大梁,使魏都城墙倒塌,魏国灭亡;对楚国,秦王请出老将王翦,并倾全国之兵归王翦指挥,强攻灭楚,此后,灭燕灭齐势如破竹,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2.战略方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3.经过:韩、赵、魏、楚、燕、齐4.影响:①地位:划时代的历史意义②政治: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国家走向统一③经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④人民:生活安定⑤民族:交流融合八闽知源网八闽知源网-助教,小教,中考,高考,命题,试题,模拟,专题(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体现在皇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上,特征是皇帝个人独裁专断,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一切服从于中央。(2)核心:君主专制(3)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4)内容: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A.称号:皇帝;B.权力:大权独揽②中央确立三公九卿制度A.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职责)B.关系:互不干涉,对皇帝负责C.作用:加强君主专制③地方实行郡县制A.王分李郡之争B.推行:郡—县—乡—里C.作用:强干弱枝,加强中央权力(5)机构:皇帝——中央:丞相太尉令县守郡御史大夫)()(2.军事上:统一六国、开疆拓土(1)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影响:秦统一六国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疆域辽阔的封建国家正式形成。(2)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并增加设四郡。秦始皇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后,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使秦朝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居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促进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文化上:①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②焚书坑儒:维护专制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战国时期文字不统一,同一个字,各国写法不同,甚至一国之内写法也不同。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以秦小篆为准,令李斯等人用小篆书写统一文字的样本,推行全国。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4.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②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战国时期的度量衡制也很混乱,影响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秦始皇发布统一度量衡制的诏书,官府制作标准的度量衡器,将诏书和度量衡标准刻在标准器上,发放全国。同时还将各国流行的形状、重量、大小、单位不一的货币统一起来。5.其它:①法律上:颁布秦律内容详细、刑罚严酷、体现地主阶级意志、对后世法律制订有深远影响八闽知源网八闽知源网-助教,小教,中考,高考,命题,试题,模拟,专题②交通建设:陆——驰道、直道;水——渠道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朝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陆上交通由驰道、直道等各种规格不同的道路组成,水上修筑人工渠道以沟通自然江河。便于政令下达,调遣军队,巩固统治,也便于各地交流。(三)暴政1.表现:①焚书坑儒:A.限制思想,摧残文化;B.维护专制统治秦始皇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他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后来,一些儒生又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认为这些儒生妖言惑众,下令追查,结果活埋460名儒士。②修筑长城:A.百姓徭役增加,大量死亡,民怨沸腾B.抵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为了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南下,秦始皇在派大将蒙恬率兵3O万北击匈奴的同时,下令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形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长城。秦始皇强制征用40万民夫修筑长城。由于工程艰巨,施工条件简陋,民夫大量死亡。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③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消耗大量钱财、挥霍无度。秦始皇穷奢极欲地大兴土木。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他就下令绘制该国王室宫殿图样,在咸阳城北的山麓上,逐一仿建。他还下令修建规模更大的阿房宫。阿房宫的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同时坐一万人。所需木材和石料要从现在江西、四川、湖北等地翻山越岭运送。除此,还迁富豪、收兵器,求长生等等。2.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四)评价1.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开创历史发展新纪元2.封建统治功过参半:一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另一方面,实行暴政,秦短命而亡。3.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玄武门之变1.李世民具有为帝实力隋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爆发后,自小演习骑射、研读兵书的青年李世民,追随任太原留守的父亲李渊镇压农民起义。他判断隋朝气数已尽,果断地劝说李渊在太原东南的晋阳起兵,终于推翻了隋朝。李世民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统一战争胜利后,李世民身披黄金甲,率铁骑万匹,凯旋长安。唐高祖李渊为他加号“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上”。统一以后,李世民设立“文学馆”,收罗四方名士,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政治顾问。笼络人才:拥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谋士猛将。2.兄弟争夺太子李建成感到了严重的威胁,太子府的谋士魏征给他出主意,建议他出兵攻打割据势力的余部,与李世民争夺军功。太子与李渊的四子齐王李元吉结成反李世民联盟,几次想加害李世民,并设计策将他的智囊房玄龄、杜如晦调走。八闽知源网八闽知源网-助教,小教,中考,高考,命题,试题,模拟,专题3.玄武门之变由于太子与齐王的联合排挤,李世民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却成功地收买了太子府的心腹人员。李世民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后,当机立断,先发制人。他一面在宫城北门玄武门作了秘密布置,一面向李渊告状,等待李渊次日招太子和齐王上朝质问。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过玄武门入朝之际,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李世民的大将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这就是“玄武门之变”。李渊惊愕地得到这一消息,已无可奈何,只好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4.评价:(1)嫡长子继承制不利于选举贤能之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这种残酷性。(2)李渊之子中的确只有次子李世民具有取得帝位的实力、统治国家的能力与智慧,因此这场帝位之争并未影响唐王朝的稳固基业,反而将唐王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二)“贞观之治”的出现1.概况:①玄武门之变后不久,高祖退位,李世民即帝位,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②原因概括: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完善了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团结、平等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③主要表现:统治过程中,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2.“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1)政治方面:惟贤才是用,选官不避亲仇(提拔魏征);虚怀纳谏(魏征直言);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作为封建帝王最应具备的素质是把握统治策略、制定统治大政方针的能力和知人善任的本领。同时必须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存百姓”。(3)法律方面:慎用刑法,《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4)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进士科人才济济。(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民族关系方面: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①设置羁縻府州: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可以世袭。后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②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尊请唐太宗为“天可汗”,他们的后嗣由唐册封。③设置机构:唐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④和亲: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文成公主带去种子、工匠、书籍和冶金技术、中原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关系。和亲评价:①民族团结政策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有利的条件。②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四)对外关系方面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八闽知源网八闽知源网-助教,小教,中考,高考,命题,试题,模拟,专题①友好的对外政策:设立专门机构鸿胪寺接待外宾;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对各国使者,以礼相待;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会。②开放的文化政策:佛教、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评价:①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②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尤其是朝鲜的新罗、日本的“大化改新”。(五)晚年的反省1.晚年治国策略的失当表现:贞观后期,随着隋亡的教训渐渐远去,唐太宗还是有了一些变化。以纳谏而论,魏征曾说:贞观初年,他听到直谏“悦而从之”;贞观中期,“勉强受谏”,“渐恶直言。魏征死后,他对进谏者常“面加穷诘”,他的内兄、宰相长孙无忌都以“陛下无失”来回应他。他虽然也提倡节俭戒奢,爱民恤民,但还是大修大明宫、飞山宫、翠微宫、玉华宫。2.晚年的反省撰写《帝范》,反省过失,对继承者总结为君之道。对自己的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唐太宗对自己一生“功大过小”的评价是贴切的。第三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少年天子:1.幼年继位,志做明君1661年,幼年的玄烨继顺治之位,由索尼、鳌拜等辅政。2.康熙初年清朝面临的形势和任务: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中华民族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96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