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二文科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1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特点:有一定区位特征、面积、形状和边界。边界可以分为明确的(如行政边界)、模糊的(如自然边界);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影响区域差异的要素(1)自然要素: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资源……(2)人类活动:工业、农业、交通、商业、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1、相同点:平原地形,土壤肥沃;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2、不同点:(P2—3)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30°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位于43°N~48°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丰富,生长期较长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生长期较短水源条件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有一定的灌溉水源土地条件①多为水田且较为分散②水稻土为主③人均耕地少①多为旱地且集中连片②黑土分布为主③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其他部门水产业发达西部发展畜牧业其他活动工业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位置优越,对内外联系方便,商贸发达交通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长江入海口,水陆交通发达位于东北内陆,铁路交通便利2城市聚落多,沿河、沿海分布少,铁路线分布劳动力劳动力众多,科技水平较高劳动力相对较少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开发早期:农业发展缓慢,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①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②黏中的土壤是人们开垦困难。(2)发展阶段: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制约因素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①船的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质地黏重的突然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③长江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3)现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原因: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得很破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商品率较低。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遥感(RS)1、工作原理: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不同物体反射或辐射出的电磁波是不同的)2、用途:主要是获取地理空间事物的遥感影像图片(卫星云图,河流湖泊影像图片等)可以进行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的研究。例如,通过遥感影像图片的叠加可反映城市的扩展、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3、优点: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质量和效率,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二、全球定位系统(GPS)1、组成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21+3,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可以进行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的测量);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2、用途:定位(三维坐标,海拔高度)和导航广泛应用于:科研、军事、救援、农业生产、测量测绘等方面3、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产生的不同地理专题的图层用于进行地理空间信息的分析)2、特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3、用途:资源调查、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宏观决策等四、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之间的关系2、3S与数字地球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的概念和表现(1)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2)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二、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干旱3(1)①地理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②地形特点(2)干旱的原因(地理位置、地形)(3)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来源: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天山南北两侧降水的差异性及原因:北侧降水多于南侧,从水汽的来源(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从准噶尔盆地西部的缺口进入)和地形(水汽受到天山北坡的抬升)分析。(3)干旱的自然环境下,气候、植被、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呈现出哪些与之相统一的自然特征,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三、西北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条件:降水少,蒸发大(气候干旱),温差大,气候异常②物质条件:多大量疏松的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冬春季节多大风,植被稀少④其他条件:物理风化强,地势平坦2、人为原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直接原因:①过度樵采(获取燃料;采挖发菜、药材)②过度放牧(草场超载;过度掘井——荒漠圈)③过度开垦(绿洲;农牧交错带;沙区边缘)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上中游的过量用水;过度掘井;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注意:在不同的地区(草原、绿洲等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所侧重。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内容;原则;重点2、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三个方面)②利用生物措施(有水;植树种草)和工程措施(水源缺乏;草方格沙障)构筑防护体系注意:在绿洲前沿和内部防护林种植的差异;如何固定移动的沙丘,树木种植的位置;如何利用沙丘的陡缓坡判断风向。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草,退耕还林)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注意:在不同地区(草原,绿洲,盆地等地)荒漠化的措施应有所侧重。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的作用(1)经济效益(2)环境效益(在不同的地区,森林的作用有所不同)二、世界主要森林的分布(1)分布: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2)原因:(气候、地形、交通、开发历史等)三、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四、雨林生态脆弱性(1)养分在植被、土壤和枯枝落叶储存含量(2)土壤贫瘠的原因:终年高温(雨林生长迅速,大量吸收养分;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多雨(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容易被地表径流带走;土壤淋溶作用强而流失养分)4(3)脆弱性的原因①土壤贫瘠②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③地上植被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④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五、雨林破坏的原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直接原因:人类对雨林的开发(课本P30图2.20)(注意:过度的迁移农业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变化。)迁都至巴西利亚;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人口的增长与森林砍伐的关系)六、雨林的保护措施(课本P35图2.26)在六项措施中,适用于任何其他森林....的保护措施有:①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②鼓励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森林观光③建立自然保护区④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能源的分类按性质分;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按使用时间分: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按加工转换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二、资源开发的条件(1)答题模式:注意:出现评价..,分析..等字眼,要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入手。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个方面评价资源的开发条件。(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有利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②市场广阔(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较)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不利条件:①水资源缺乏②交通运力不足③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④市场面临挑战(3)我国能源面临五大挑战(4)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①控制人口增长②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发展水电等)④建设能源基地⑤能源的综合利用三、能源基地的建设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三条铁路线)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两种途径)从环境效益(大气污染;水资源消耗)和经济效益(运输成本;价格)分析山西向外输煤和输电的利弊。四、能源的综合利用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好处:①由单一结构转变多元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②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率③延长煤炭生产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五、环境的保护和治理(1)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复垦)(2)在煤炭生产中的措施:①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②提高废弃物的利用技术③“三废”5的循环利用和治理。(3)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备注:一般工业的发展方向①调整工业结构,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高新技术等产业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②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等③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和治理。3.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流域的概念和划分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流域的不同地段的保护:(课本P49图3.13)①山地:河流的发源地,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②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③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分析的答题模式:水文特征:流量、流速、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落差等水系特征:流域面积、河流长短、河网密度、河流形状等备注: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和河流所在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等要素相关。﹡河流航运条件和航运价值的答题模式:航运条件:①水量:大小,变化,通航期等②航道:坡度,宽窄,支流数量,通航里程等航运价值:①航运条件②流域内人口,经济水平试利用答题模式分析田纳西河的水文水系特征和航运条件。三、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①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②19世纪后期:土地退化(过度种植棉花)植被破坏(炼铜用木炭)环境污染(炼铜排放二氧化硫)③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四、流域的综合开发(1)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备注:在我们梯级开发的较典型案例①黄河上游的水能开发②西江上游红水河的水能开发(2)围绕梯级开发对河流进行综合利用(修建大坝的综合效应):防洪..、灌溉..、发电..、旅.游.、航运..、养殖..备注: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对河流的利用也有所不同:上游:发电,旅游;中下游:防洪,灌溉,航运,养殖等
本文标题:高二文科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0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