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一生物集体备课教案(2015.3.9-3.15)
“目标导航,问题引领”自主学习法课堂模式备课设计备课教师吴吉义时间2015、3、9—2015、3.15科目高一生物课题6-2细胞分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2、了解细胞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3.能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预习目标(问题化)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搜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探究与研习目标(问题化)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内因和外因对生命进程的影响等哲学思想。2、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健康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反馈训练设计1、课本作业(课堂练习)导学过程课堂流程知识(目标)解析(对重要知识易错点解析后设航程预警)学生参与措施考点—————————错误清零————考向————重点题型演练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细胞分化的概念观看大陆骨髓捐献志愿者向台湾同胞捐献骨髓的新闻报道,然后提出相关探讨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教学策略:⑴、通过提问来复习以前有关于红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的知识。⑵、简单介绍造血干细胞。⑶、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的血细胞有相同的来源,细胞分化的核心问题就是由“同”到“不同”。⑷、用生物专业的术语表达细胞分化的概念。⑸、利用胚胎发育过程的实例加深对细胞分化概念的理解。问题探讨:⑴为什么健康的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⑵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细胞分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细胞分化的特点解决细胞分化特征的教学策略:⑴、从细胞的概念可以得知具有“稳定性”的特点。⑵、用一些简单的事实,如人体的肌细胞不能转化为红细胞,同样,红细胞不能转化为肌细胞来理解“稳定性”。⑶、用一些再生能力很强的生物作为例子来加深理解。⑷、让学生在课本里找出“持久性”的特征。⑸、分化存在于胚胎发育过程当中,成年个体的红细胞不停地更新,这些事实可以加深理解“持久性”。反馈练习:下列事实分别说明了细胞分化的哪一个特征?1、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持久性)2、黑色素细胞在体外培养30多代后仍能合成黑色素;离体培养的上皮细胞,始终保持为上皮细胞,而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稳定性)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细胞分化的原因过渡性语言:我们理解了细胞分化的的概念和特征,为什么细胞会分化呢?解决细胞分化根本原因的教学策略⑴、通过习题来提出学生要思考的问题。⑵、以“瑞士军刀”作为教具,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来理解细胞分化的原因的根本是“选择表达”。⑶、要求学生注意“科学性表达”。即时练习:人胰岛B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根据此推测人胰岛B细胞中A.只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B.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数目发生了变化C.既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也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但不同细胞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D.只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用比较直观形象的教具教会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内容。类比方法的应用Ⅰ阅读课本完成学案Ⅱ阅读课本、讨论后进行分组实验,完成学案细胞分化的意义过渡性语言:假设细胞没有分化,那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解决细胞分化的意义的教学策略:用类比的方法解决分化的意义。⑴、进行劳动的时候要合作分工才能做好,一个社会也要由各行各业进行合作分工,生物体也是一样,要由不同的器官和不同的细胞来执行不同的功能。⑵、一个受精了的鸡蛋,如果没有细胞分化,是不可能形成小鸡的。从而引导出“分化”是基础。⑶、小蝌蚪经过三个星期的就可以发育成成千上万形态和结构不同的细胞而组成“五脏俱全”的青蛙,这都是细胞分化的功劳。问题探讨:假设细胞没有分化,那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细胞分化是生物体组织、器官、系统建成的基础,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各生理功能的效率。)用简单的事实理解抽象的意义。加强情感教育知识点的巩固练习对细胞分化的概念、特征、意义设计一个巩固性练习巩固练习:下列对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B.细胞分化发生在从受精卵到胚胎形成的过程C.细胞分化从原肠胚后期开始至生命结束D.细胞分化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调控的巩固反馈全能性的概念解决细胞全能性的教学策略①、通过问题来引入。②、介绍组织培养的过程,强调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③、介绍“多莉”产生的过程,强调动物细胞核也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就是全能性。问题探讨: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不可逆性,是不是细胞一旦分化就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了呢?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全能性的根本原因解决细胞全能性原因的教学策略①、通过问题来引入。②、通过有数分裂的结果,在理论每个体细胞也应该与受精卵一样有全部的遗传物质。③、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容易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问题探讨:为什么已经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呢?反馈练习:下列人体细胞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是:A、胚胎干细胞B、造血干细胞C、神经细胞D、肌肉细胞全能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珍稀动物的保护;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名贵花卉、珍稀草药、优良物种的迅速繁殖等;Ⅲ阅读、讨论Ⅳ思考、总结Ⅴ应用Ⅵ阅读、讨论、总结,完成学案性的应用医学上组织器官的体外培养扩增可以用于移植手术;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定向分化可以挽救许多血液病人的生命…小结1、细胞分化的概念、特征、原因、意义2、生物全能性的概念、原因、意义课后拓展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将干细胞的研究推举为21世纪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并且排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位列第一。干细胞的研究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请你通过报纸、刊物、书籍、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有关干细胞的资料。用收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关于干细胞的小论文,题目自拟。反馈与矫正提问:1.DNA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哪个时期?2.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讨论: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40小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10天。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推断给药的时间间隔并简述理由。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推荐相关网站,以解决课后遇到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1.分别发生在间期和后期。2.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给药时间间隔应控制在40-48小时之间。学生记录网址。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联系实际,将知识拓展、延伸。拓展了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主线,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通过对几个经典实验的讨论分Ⅶ应用Ⅰ阅读、讨论、归纳,完成学案Ⅱ讨论、归纳Ⅲ思考,解答Ⅳ应用析,采取“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原则和一般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视频动画、录像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直观感性的认识;通过学生课前设计表格、角色扮演、代表介绍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活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实验方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并同步板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式中的各个部分;通过课堂实验设计,及时加深巩固本节课所学习、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与发展是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限制的,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500多次、300多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上的每一项发明和发现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探索者的辛勤劳动,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生物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众多生物学家不计个人名利为科学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奋斗史,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也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检查人课后反思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参与不够改进办法:多表扬、鼓励学生参与
本文标题:高一生物集体备课教案(2015.3.9-3.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0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