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二文科期中迎考世界地理
高二文科期中迎考(世界地理)复习提纲一、亚洲的自然地理特色⑴连接亚洲边缘海的重要海峡有白令海峡、朝鲜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⑵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弧形岛屿,自北向南有:千岛群岛、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和马来群岛等。⑶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⑷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高原、山地占全洲面积的3/4。主要高原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⑸受地形中部高四周低的制约,亚洲大河多源出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向北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向南流入印度洋的有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向东流入太平洋的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等。⑹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二、东亚内陆与沿海地区经济的差异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和交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临海,有优良港口,交通条件优越地形和土地资源多高原、山地、草原广阔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科技力量较薄弱较强经济上的差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人口稀少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三、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及工业分布1、日本发展经济的条件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①国内矿产资源贫乏,发展工业的许多原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出的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①丰富的人力资源;②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③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运输,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日本工业的分布及其原因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其原因: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绝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市场狭小,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要靠优良的港湾和便利的海上运输。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运费成本,日本的工业多布局在港湾优良、运输便利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记忆这些内容,注意总结学习方法、技巧、规律。以日本为例,可通过歌谣加深记忆。岛国多山多港湾,火山密布地震繁。季风气候海洋性,仅有森林水资源。关东平原东京美,富士山高樱花艳。原料燃料靠进口,国际市场阔无边。四、东南亚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的大部,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全年都有收获。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mm左右,每年11月到次年5月吹东北风,降水较少为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风,降水较多为雨季,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东南亚地区的气候比较。气候类型主要特征分布地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较多,一年中有旱季、雨季之分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北部一年中农作物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南部农作物一年中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有收获五、用数字形式概述南亚地理相关知识“一”:一块大陆——南亚次大陆一种主要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二”:(1)两大河流——印度河、恒河;(2)两大宗教发源地——印度教、佛教;(3)两个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4)两大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5)两个内陆山国——尼泊尔、不丹六、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位于100N~300N之间,多属热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它的特点是一年分旱、雨两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风从海上吹来,炎热多雨,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风从大陆吹来,温暖干燥,为旱季。七、印度的工业独立前——遭受英国殖民统治影响,经济畸形发展,只有采矿业、纺织业。独立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印度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了电力、钢铁、机械工业。⑴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工业部门分布分布条件钢铁工业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锰丰富,与矿区距离近麻纺织工业加尔各答地处黄麻产地(恒河三角洲)棉纺织工业孟买靠近最主要的棉花产区(德干高原西北部)电子工业班加罗尔科技发达,环境优美⑵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第五大城市,这里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是享誉世界的印度“硅谷”、“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印度信息技术行业的麦加”。班加罗尔是科学的世界、技术的海洋、人才荟萃的地方。八、中亚严重旱情产生的原因⑴位置因素:中亚深居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内部,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所以中亚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常年干燥,使当地呈现出一片干旱、半干旱的环境。⑵地形因素:中亚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平坦开阔,这种地形特征有利地面吸热、辐射,并导致蒸发量增大,所以地形助长了旱情。⑶周边气候环境:中亚深居内陆,处在北有温带草原气候,南有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的环抱中,正南还贴近亚热带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所以周边气候环境对中亚调温调湿不利,加剧了旱情。⑷中亚的植被:中亚植被特点是:林木稀少以温带草原、荒漠为主,所以中亚植被涵养水源、调温调湿功能十分微弱。⑸中亚的水资源:干旱气候条件下,旱情的缓解全靠地面水资源。而中亚地区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且现有水资源日趋减少,常年闹“水荒”。当前若没有得力措施,中亚的旱情会越来越严重。上述几点是中亚干旱、半干旱地区地理环境形成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其中“深居内陆”的位置,是中亚干旱环境产生的根本原因。九、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⑴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范围大,干热面积广。⑵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⑶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⑷北非西海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⑸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沙漠地区。十、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⑴石油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本区的石油分布:①里海沿岸和伊朗高原北缘;②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③北非地中海沿岸。⑵石油输出方便,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60%。石油的输出路线:①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石油海峡”。东可到东亚、南亚和大洋洲地区;西可绕好望角到达西欧和北美洲各地;还可过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到欧洲。但由于水浅多礁,常常交通阻塞。②地中海沿岸,原本就是北非石油输出港的分布区,近年来许多西亚国家都在自己国家和地中海之间铺设了石油管道,直接从地中海输出石油。③红海,石油王国沙特阿拉伯,把石油管道铺设到红海。向北过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到欧洲各地;向南出亚丁湾到世界各地。⑶本区石油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石油开采成本较低。干旱少雨、地形平坦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石油开采。⑷西亚石油输出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东运: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巴士(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横滨(日本)南运: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非洲南端)→大西洋北上→大西洋→西欧、北美(有海上生命线之称,油轮大于25万吨)西运: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十一、西亚成为西方激烈争夺的重点地区⑴西亚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由我国经西亚去欧洲的贸易通道。现在,这里有铁路、公路、国际航空线连接三大洲,还处在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⑵西亚的石油资源特别丰富,是世界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有一条巨大的石油带,向南北延伸,西亚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⑶西亚的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左右着一些发达国家的兴衰。⑷伊拉克战后重建、伊朗核问题和巴以冲突是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十二、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弊:泥沙被拦,下游地区失去宝贵的肥源;大量灌溉导致次生盐碱化;河口鱼类减产;海浪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下游生态环境恶化,污染加剧。十三、非洲的气候及其影响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季节全年湿季干季全年风向性质上升气流,湿润上升气流,湿润信风从陆地到海洋,干燥下沉气流,干燥降水丰富(2000mm以上)降水丰富干燥少雨,无雨少雨、无雨植物常绿茂盛树枝嫩绿,高原茂密焦黄枯萎,低矮草丛少量耐旱植物动物皮厚耐热从河谷迁往高原从高原迁往河谷耐饥、耐渴影响农业随种随收风调雨顺,收成好有的年份闹灾荒绿洲农业⑴非洲大陆气候带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非洲大陆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呈东西延伸、南非更替现象十分明显,表现为典型的纬度地带性。一方面是因为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同时,因高原逼近海岸,海岸线比较平直,海湾较少,因此,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小。⑵非洲赤道地区东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非洲赤道地区东部为东非高原,因海拔高,温度低;对流弱,降水少,故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⑶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有一南北向的山脉分布,其东侧面向东南信风,加之受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影响,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⑷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本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炎热”是本区气候的共同特点。陆地轮廓北宽南窄。宽处恰好是热带草原区,加上东非高原地势较高,即使处于赤道地区部分也因海拔高而热量、降水较少,成为热带草原气候区,所以热带草原气候是本区最主要的气候类型。南部陆地狭窄,因而本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有限。十四、一、欧洲的气候及其成因欧洲西部的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可从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综合分析本区气候的特点、成因。列表如下:十五、欧洲西部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及其原因气候特点影响因素形成原因冬季温和,降水多,各月降水比较均匀,日照少纬度因素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处350N~600N之间,属于北温带海陆分布濒临大西洋,受西风影响。大陆海岸线十分曲折,各地距海近,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地形因素中部为平原,阿尔卑斯山东西延伸,有利于大西洋上空的暖湿气流深入内地洋流因素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增温和增湿的作用十六、欧洲重要的旅游景点十七、冰川对西部欧洲的影响十八、德国发展工业的条件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资源、交通、技术条件等。德国西部莱茵河支流鲁尔河流域是重要的煤碳产区,东部褐煤和钾盐产量居世界前列,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采煤、钢铁、化工等工业部门。在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发展了电子、仪器制造等部门。在交通方面,连通欧洲东西部和南北部的铁路都经过这里,有欧洲陆上“十字路口”之称。水路方面,境内各大河间有运河相通,水运便利。因此,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和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的。十九、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区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工业中心发展条件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机械、化学、多种轻工业莫斯科、圣彼得堡资源缺乏、所需原料、燃料大部分从外地运入乌拉尔山工业区钢铁、机械、有色金属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叶卡捷琳堡有多种有色金属矿产,附近煤、铁、石油资源丰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新兴军事工业新西伯利亚煤、有色金属等丰富二十、北美三大地区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地形区地势特点对气候、天气影响东部: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较高,起伏低缓对大西洋的湿润气流阻挡不显著,气流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中部: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冬季,北冰洋的极地冷空气可以迅速南下直达墨
本文标题:高二文科期中迎考世界地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0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