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枝江五中2012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分×30=60分)1、梭伦改革中,为打破贵族阶层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而采取的关键性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设立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推翻王权,以贵族民主制取而代之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了民主的轨道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3、公元前431—前404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雅典决定对斯巴达战争,雅典作出这一决定的机构是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首席执政官D.十将军委员会4、克里斯梯尼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列对他改革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B.进一步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C.动摇了雅典贵族专制的统治基础D.最终确立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5、“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6、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B.①③④C.①③D.③7、《战国策·秦策一》载:“(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材料中“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A.商鞅变法得到秦国各阶层的拥护B.“商君之法”在秦国已深人民心C.商鞅变法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最多D.商鞅的地位超过了秦王8、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促进北方各民族大融合10、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请看下面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2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12、穆罕默德·阿里仿效欧美国家改革政治体制,建立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这表明A.阿里真正认识到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B.阿里对欧洲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是肤浅的C.阿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D.其目的是推行民主制度13、有人说“阿里是埃及的秦始皇”。其主要依据是有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统治残暴④遏制外来侵略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4、14、15世纪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都以宗教“异端”形式出现的客观原因是A.天主教会势力空前强大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D.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15、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③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16、文艺复兴运动从根本上说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的结果C.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D.新航路开辟的产物17、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A.教权高于王权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18、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19、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B.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D.激化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20、以下各项中,哪些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④农民出钱赎买份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赢得“解放者”美誉的亚历山大二世被炸身亡,主要是因为他的改革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22、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改革.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倒幕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D.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近代国家23、1868年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成果是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C.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24、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25、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藩置县”B.“四民平等”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2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对“变官制”的理解正确的是3A.破格提拔维新变法人士B.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载汰冗员C.变革政治制度D.废除旗人寄生特权27、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就有关变法问题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B.顽固派势单力孤C.设立议院,召开国会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28、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29、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本明治维新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30、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共2题,40分)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加尔文材料二……财富本身决不象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加尔文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加尔文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2)材料二中“某些蠢人”是指________。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是怎样批判“财富”的?由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从上述材料看,加尔文的主张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32、(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分)并其此进行评价?(4分)材料二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三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2)材料二、三的共同观点是什么?(2分)各自的依据是什么?(2分)材料四民国成立不久,康有为说:“追思戊戌时,鄙人创议立宪,实鄙人不察国情之巨谬也。程度未至,而超越为之,犹小儿未能行,而学逾墙飞瓦也,若夫未行立宪,而超入共和,则是小儿慕飞船之悠扬天空,而遽欲学焉,未有不颠坠而死者矣。”——《康有为政论集》材料五“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以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留学日记》(3)材料四反映了当时康有为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其意图何在?(3分)(4)材料五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3分)4历史答案卷一、选择题(2分×30=60分)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序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2题,40分)31、31、5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2分×30=60分)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序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2题,40分)31、(18分)(1)上帝的恩赐。(3分)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依据和宗教动力。(3分)(2)天主教会。(3分)他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3分)他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俭朴、诚实、守信、谦逊等高尚美德。(3分)(3)新兴资产阶级。(3分)32、(22分)(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4分)评价: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4分)(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2分)。依据:①日俄变法取得成功;②中国风气未开。(4分)(3)反对实行民主共和,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但同时认为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的中国不能立即实现,(2分)其意图在于复辟君主制。(2分)(4)不正确。(2分)原因: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改良道路行不通,变法必然失败。(2分)
本文标题: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1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