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二期末卷(世界区域)
1温州市第22中学200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地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下图是某地实测的海拔高程,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地形的大致走向是A.东西B.南北C.东北—西南D.西北—东南2、站在图中最高峰观测不到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读“南极洲地区图(下左图)”和“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下右图)”完成3--7题。3、A(长城站)在B(中山站)的哪个方向()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4、CDEF四处漂浮的冰山,容易到达秘鲁沿岸地区的是()A.C点B.D点C.E点D.F点5.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①等温线的数值可能为(单位:℃)()A.–15℃,–25℃B.–15℃,–35℃C.–35℃,–25℃D.–35℃,–45℃26.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7.②地与③地之间的温差范围(T)为(单位:℃)()A.30T50B.50T70C.50T60D.40T60读图中甲、乙两幅世界著名三角洲图,判断8~9题8、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A.甲大于乙B.乙大丁甲C.甲、乙相同D.无法判断9、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浪侵蚀作用B.冰川堆积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读下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0~12题。10.根据图中岛屿的地理位置和山脉走向分析,降水最多的城市是A.①B.②C.③D.④11.如果计划在①城建一个水泥厂,从保护城市大气环境考虑,厂址选择正确的是A.城市的东南郊B.城市的东北郊C.城市的西南郊D.城市的西北郊12.该岛屿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A.甘蔗B.水稻C.棉花D.甜菜13.所谓“对趾点”是指地球上过地心的一条直线与地面相交的两个点。已知P地(东经120度)和Q地(南纬32度)是对趾点,关于Q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国为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国家B.该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牛肉出口国C.该国的铁矿资源丰富,我国上海宝钢从该国进口铁矿D.该国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大,南北最狭长的国家14、下列“河流—河口城市—流入海洋”的组合中,正确的是()A.湄公河—曼谷—泰国湾B.莱茵河—鹿特丹—北海C.亚马孙河—圣保罗—大西洋D.密西西比河—休斯敦—墨西哥湾3读下面某运河图,回答15~16题。15.该运长度约为A.小于50千米B.110千米C.170千米D.220千米16.该运河A.是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B.为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C.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D.穿过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读下图回答17-20题17.20℃等温线西半段走向形成的原因正确的是A.纬度与地形B.风带与气压带C.寒流和山地影响D.海陆位置18.修建连接PQ两城市之间的铁路时,可能遇到主要困难是A.气温低,冻土层厚B.跨越大河,架桥工程量大C.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高差大D.经过的国家多19.最能反映图中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20.P处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4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等干燥度线分布图,干燥度即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读图回答21~22题。21.图中4条等干燥度线的数值关系是()A.a>b>c>dB.a<b<c<dC.a<b,c>dD.a>b,c<d22.图示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新能源是()A.太阳能B.石油资源C.核能D.水能读下列半岛图,回答23—25题。23、对四个半岛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半岛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B.乙半岛为温带季风气候C.丙半岛为热带草原气候D.丁半岛为地中海气候24.图中甲、乙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②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③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④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5.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①.太阳能资源②水力资源③劳动力资源④铁矿资源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二、综合题26.读广西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8分)5(1)判读地形部位名称:b,c;(2)图中陡崖相对高度不可能...是()A.35mB.45mC.55mD.65m(3)①、②、③、④所示小河中,位置明显不正确的是;水流最急的是。(4)计划建一座较小型的水库,坝址宜选在A、B、E中的处(不考虑地质构造),因为(至少两点).27、读两国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1)简要回答图示两国在自然资源方面各具有的突出优势。6分(2)简述两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4分(3)A城与B城相比,城市问题哪一个更突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资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资料二: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图中A城市开幕。此次大会将持续11天,有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参加峰会。全球变暖是此次大会关注的焦点,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6.4℃之间。资料三:B城市1961-1990年气候资料统计表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6气温(℃)0.1-0.125.60.91516.416.313.39.65.11.8降水(mm)362434354045575553475247降水日数171314131311131314141716(1)从北京到A市飞行时间为14个小时,从A市机场到全球气候大会会议地点需要1小时,为节省时间,北京某参会记者适宜选择的航班时间(北京时间)为(1分)。A.12月6日19时B.12月7日19时C.12月7日2时D.12月6日2时(2)据资料三知A城市气候特征,分析其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3)C处为一运河,请写出该运河的航运意义。(2分)(4)组成B岛的岩石主要由下列哪种地质作用形成?(1分)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外力作用D.沉积作用(5)B岛冬季较温和、夏季气温不高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29.读某地河流分布图和夏季气温分布图及E所在国家材料及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22分)材料:E所在国家15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中,有将近80%处于洪水泛滥的平原和由众多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上。洪涝灾害对该国1亿多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1)图中河流A名称是;河流B名称是;两河共同的补给类型是。(4分)(2)2005年10月8日C地发生了7.6级大地震,死亡4万多人。说明该区域多地震的原因。(2分)(3)概述该区域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原因。(4分)(4)说明G处等温线的走向及原因。(4分)7(5)依据所给材料,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分析E国水灾特别多的原因。(4分)(6)为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E国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4分)温州市第22中学200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地理试卷答卷纸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综合题26、(1)bc(2)(3)(4)27、(1)甲国:乙国:(2)甲国乙国8(3)28、(1)(2)(3)(4)(5)29.(1)A(2)(3)(4)(5)(6)9温州市第22中学200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地理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BCBDCCDBCDCAB141516171819202122232425BBCCCDBBADDD二、综合题26.(1)b山顶c鞍部(2)A(3)④③(4)A集水区域广工程量小27.(1)甲国:气候炎热干燥,光热充足,太阳能丰富,石油资源储量大。乙国:气候湿热,水量充沛,水能蕴藏量大,生物多样性丰富,铁矿质优量大。(2)两国人口地区分布都极不平衡,甲国人口90%以上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原因是有尼罗河的灌溉水源乙国人口90%以上居住在东南沿海地带,原因是气候适宜,交通方便,开发历史久。(3)A城。A城市职能复杂,B城市职能单一(答人口数量、基础设施等可酌情给分)28、(8分)(1)C(1分)(2)成因:常年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西风控制;沿岸北大西洋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四周是海洋,海洋影响大。(2分)(3)是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最安全、最便利、最短和最经济的路线。(4)B(5)受暖流影响,纬度位置较高29.(1)印度河恒河;大气降水、冰川融雪水、地下水。(2)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3)夏季普遍高温,北部地区气温变化明显,高温中心出现在西北部。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全区域南北太阳辐射强烈。北部地区受地形因素(地势差异)影响,气温变化明显。(4)等温线在B处向北(沿河谷)凸出;原因:①河谷地势低;②西南季风沿河谷北上,使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夏季气温较高。(5)该国大部分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集中在6—9月;部分河流还有冰川融水补给;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流不畅;河流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床淤塞,排水不畅(其它合理答案亦可,4分)(6)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建立洪水预报系统,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泄洪、蓄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写对其中4点即可(4分。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本文标题:高二期末卷(世界区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1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