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1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语文试卷(完卷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做答)(1),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兰亭集序》)(2)女也不爽,。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4),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复为慷慨羽声,。《荆轲刺秦王》(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闽人许将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大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⑥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选自《宋史·许将列传》)(注)①沂公:王曾,仁宗景佑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2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祜: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佑奸党”。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荣:赞誉B.及肄射,将先破的的:箭靶中心C.吏籍为盗者系狱籍:登记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难:危难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4分)()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⑥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5分)(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4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5.(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分)(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家》)B.愚人节那天,授命于克洛德的伽西莫多准备劫持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奋力反抗,高声呼救。国王的近卫弓箭队队长弗比斯闻讯赶到,解救了爱斯梅拉达,擒获了伽西莫和克洛德。爱斯梅拉达被弗比斯英俊的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打动。c.甘果瓦跟踪爱斯梅拉达,见到伽西莫多和一个男人劫持爱斯梅拉达,甘果瓦冲了上去,却被伽西莫多摔了出去。弗比斯经过,救下了爱斯梅拉达,抓住了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道谢后跑了。(《巴黎圣母院》)D.觉慧参加学生运动被爷爷知道后,被禁足在家,异常苦闷。一日,他去花园闲逛,花园里红白梅花正开得盛。他遇见鸣凤折梅,就主动帮她上树折梅,两人互诉衷肠,鸣凤说要一辈子在公馆里头服侍他,做他的丫头,只要他在旁边就安心了。觉慧深受感动。(《家》)E.在甘果瓦误闯乞丐王国就要被吊死时,爱斯梅加达同情他答应做甘果瓦的妻子,最后在埃及大公拿来一只瓦罐摔在地上成了四片后,决定他两婚期为四年。3(雨果《巴黎圣母院》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1)《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金钏因不愿受不白之冤而选择自尽。《家》里面哪一位少女也采用了如此决绝的方式来与不平的命运抗争?试简述事件的经过。(《家》)(2)请简述加西莫多最打动你心灵的一个场面。第()题:(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篇第二》子曰:“君子和③而不同④,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第十三》【注释】①周:合群。②比:勾结。③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④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主张的“周”、“和”就是要取消等级观念,B.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C.党同伐异几乎是人类难以消除的天性,孔子却把这称之为小人行径。D.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相反。(2)结合上面两选段,分析选段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君子”观。(3分)答: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猪被冤枉了吗方舟子历史上,流感大流行每隔10-50年就出现一次。现在距离上一次流感大流行已经有40年,许多专家担心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迫在眉睫。上个世纪的3次流感大流行都被发现是由禽流感病毒演变而来的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所以禽流感在近年来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但是禽流感病毒直接变成能在人群中传播的人流感病毒的可能性不大,通常认为如果有猪做中介就会容易得多——现在你明白了为何这次出现了能在人群传播的猪流感让全世界都如临大敌了吧。目前并没有在猪当中发现这种病毒,有人——特别是养猪业的人士——为猪鸣不平,认为猪被冤枉了。为了不想让猪担当恶名,世界卫生组织在叫了一阵猪流感之后,正名为A型H1N1流感,国内把它汉化为甲型H1N1流感。一些病毒学家并不体谅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试图保护养猪业的苦心,仍然坚持把这次流感称为猪流感。虽然目前并没有发现它曾经在猪群中传播,也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它是从猪传给人的,但是间接的证据表明它只能是来自猪。流感病毒总共有8个基因片段。这次的流感病毒有6个基因片段是猪流感病毒的,剩下的2个片段原来分别属于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但是早在1998年就已经被结合到猪流感病毒里面去了。欢迎访问洪培欣语文网(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为什么会跑到猪流感病毒里面去了呢?流感病毒通过和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才能感染细胞。人细胞和鸟类细胞上的受体并不相同,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分别只和相对应的受体结合,因此人流感病4毒通常不能感染鸟类,禽流感病毒通常也不能感染人。但是在猪的细胞表面上同时存在这两类受体,除了猪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也都能感染猪。这样,如果一头猪同时被这三种病毒感染上,它们就可能在猪的细胞内进行“杂交”,组合出一种同时含有猪、人和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的全新的流感病毒,进而再传染给人或鸟。要有这样的“杂交”,猪必须有机会同时和禽、人有亲密的接触。在亚洲南方农村,猪、鸡、鸭、鹅常常养在一起,而且和主人朝夕相处,正为流感病毒的杂交提供了大好机会。所以亚洲南方通常被认为是新的流感病毒的发源地。人与家禽家畜“和谐共处”的传统养殖方式,才是培养新型病毒的温床。(原文有删节)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历史上每隔10-50年就出现一次流感大流行,这次猪流感就是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欢迎访问洪培欣语文网()B.禽流感病毒如果有猪做中介就容易变成人流感病毒,从而在人群中传播。C.目前并没有在猪当中发现猪流感病毒,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猪被冤枉了,为猪流感正名。D.一些病毒学家坚持把这次流感称为猪流感,因为他们认为这次流感病毒只能来自猪。E.猪的细胞表面同时存在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受体,也能被这两种病毒感染。10.本文题为“猪被冤枉了吗”,对这次流感而言,猪被冤枉的正反方论据各是什么?(3分)正方:猪被冤枉了论据反方:猪没被冤枉论据11.甲型H1N1流感病毒怎么产生并传染给人?(4分)第四题、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文本的小题。(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4题。朝拜武夷山王长青“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的这一诗句。就是对武夷山这历史文化名山的崇高赞誉和肯定。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被历代朝野所推崇,被誉为道教“第十六洞天”。许多禅家名士、丈人墨客千里迢迢纷至沓来,无不把武夷山作为“脱胎换骨、羽化成仙”的理想境界,留下不朽诗章二千余篇(首)。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聚徒讲学、著书立说达五十余年之久,使当时的武夷山成为东南文化学术的中心,对后代的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一次拜谒武夷山,我就是踩着这历史的足迹走进她的深处,走进武夷山永恒的风景。当我置身于武夷山摄人心魄的山水意境中,徜徉溪畔,盘桓岩峰,她的容颜,她的灵性,她的神韵,无数次地撩拨着我的心弦,令我陶醉令我冲动。思绪无时不随着山水的变幻与历史的脉络而尽情地舒展流淌,那灿烂了许多个世纪的人丈景观也在思绪的流淌中一一鲜活起来。只有此时,我才真正寻到了朝拜的感觉,找到了与武夷山进行心灵对话的切入点,我仿佛触摸到武夷山数千5万年的沧桑沟痕和那恢宏的生命律动。朝拜武夷山的旅程,就是在这一次次心灵的默契中实现了辉煌的超越。如果说山水景观是武夷山的骨骼和血液。那么依附在山水景观中的文化积淀无疑是武夷山最具生命的灵性和魂魄。那高悬于九曲岸边峭壁上的一具具悬棺,堪称千古奇观,把武夷山源远流长的文化浓缩成一个个谜面,展示于数百丈高的悬崖峭壁之中,让无数的游客和历史学家叹为观止。每次乘坐竹筏,我都要把这一具具悬棺当作生命的灵性来朝圣,把武夷先民辉煌的创造拜读成一部不朽的史诗。这是何等气派何等昂扬的精妙构筑呵!三千八百多年的岁月就这样站成了一个永恒的造型。仰望悬棺,我仿佛看见古粤先民在武夷这块洪荒的土地上,披荆斩棘、励精图治的奋进身影。武夷秀丽的山水因这不朽的悬棺才有了厚重和神圣,才有了朝拜的规格和分量。武夷山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及一处处风格迥异的摩崖石刻,无一不是透视山水灵魂的窗口,文化的丰厚积淀从这里均可找到有力的载体。一部厚厚的《武夷山民间传说故事》,通过拟人与象征的手法,把生动曲折的故事揉进山水之中,使武夷山自然景观有了鲜活的灵气。站在二曲溪畔,面对着亭亭玉立的玉女峰和巍峨壮观的大王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1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