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1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氓》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教学课时:2课时一、导语孔子曾经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什么叫“思无邪”呢,就是思想纯正的意思,并由此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学们想不想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啊?那么什么是“文质彬彬”呢?(可让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明确)“文质彬彬”原义是文华和质朴配合得恰到好处,今义是形容人文雅而有礼貌。同学们,让我们就来学习,接近“文质彬彬”吧。二、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三、诵读诗歌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四.请几位同学分别概述述本首诗的内容,对诗歌有个整体感知。五、诗歌译读赏析(一)赏析一二节1、准确翻译重点词,意译诗节2、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3、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反映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明确:男:抱布贸丝来、谋、怒女:乘、望、泣涕、笑、言男:急躁、任性;女:温柔体贴、纯真热情。“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4.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5.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女主人公:痴情(二)赏析三四五节1、准确翻译重点词,意译诗节(先翻译鉴赏四五两节,后第三节)2.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3.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咥其笑矣4.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5、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将女主人公比作“鸠”为了说明什么?这是什么手法?。明确: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孔子“过犹不及”)比兴手法。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6.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观点?无与士耽(三)赏析第六节1、准确翻译重点词,意译诗节22.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决绝分离的态度。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男:易变女:决绝,刚强(四)梳理诗歌叙事抒情脉络:请学生概括每一节的内容,并分析: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恋爱:送子过淇,至于顿丘。沉醉爱河,热情,幸福婚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心如帷湿怨恨,沉痛决绝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回头是岸清醒,刚强(五)《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来。析:(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我”受尽屈辱,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用情不专、暴虐,没有责任心六、深入探讨:1、《氓》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明确:答案可能是多样的。“士”之变心说:情节为“不见复关”的暗示性;“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这一切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关键原因。社会制度说:情节为“抱布贸丝”至“以我贿迁”,“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士”骗取了钱财,生活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年老色衰说:情节为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三岁为妇”,年老色衰,引起“士”变心。其中第二、三种较为深刻准确。(解说:此题是根据典型情节设计的。诗歌中的情节就是诗中所选择的景、事、物,这些景、事、物在诗中起到烘托气氛和情调、突出诗的意境、深化诗的主旨的作用。一首诗可选多个情节内容,对诗的理解只有把握和诗人意象一致的典型情节,才能了解诗人所抒之情,所达之意。)参考意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七、总结诗歌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探究诗歌的主题。女主人公: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温柔、坚强。主题: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八、拓展练习:(08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离骚(节选)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2、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3、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教学重点1、感受屈原的高尚品德;2、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3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教学方法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因此要学生在疏通诗句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体悟情感。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二、相关文学常识介绍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注释及相关资料,弄清:1、标题是什么意思?它与作者的经历有什么关系?明确:1、离,通罹,遭遇;骚,忧患。屈原,约前339一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他出身于贵族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明于治乱,娴于辞令,青壮年时期被楚怀王器重,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期间,写出了许多悲愤沉痛、忧国忧民的诗歌。秦国攻占楚国首都郢之后,他悲愤绝望,相传于公元前278年旧历五月初五抱石跳进汩罗江中。这一天就成为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补充:端午节的习俗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相传,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人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此诗的写作时间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被迫远离故土,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其中《离骚》是他的代表作品。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还开创了新诗体——楚辞。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2.这种诗体被后世称为什么?它有哪些特征?明确:“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楚辞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2145 .html